张允和(1909年7月25日-2002年8月14日),安徽合肥人,长于苏州。著名的“张家四姐妹”(“合肥四姊妹”)中的“二姐”,中国语言文字专家、汉语拼音的缔造者之一周有光先生的夫人。 张允和的父亲是近代教育家张武龄,母亲是昆曲研究家陆英。 张允和毕业于上海光华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历史...[详细]
张天松,1909年7月30日出生在江西省德兴市大田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张炳忠是个勤劳俭朴、诚实善良的农民。由于沉重的捐税和地租,终年耕作,一家人不得温饱,过着“镰刀挂上壁,粗饭没得吃”的饥饿生活。母亲李美英心灵手巧,会编织,尤擅劈筅帚,待人和气。她办了一个茶亭,冬热水,夏凉茶,为人们解渴去乏...[详细]
张忍之同志生平(1909-2002)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委员会原副主席、离休干部张忍之同志(享受正省长级医疗待遇)于2002年11月24日16时20分在杭州逝世,享年94岁。 张忍之同志(原名张士火良)1909年4月出生于浙江瑞安。1925...[详细]
张可曾,1909年9月出生,河北省抚宁县人。1737年参加八路军,193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一) 张可曾青年时期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于1933年初加入“反帝大同盟”,同年8月被捕入狱。 1937年,张可曾经党组织营救出狱。同年10月奔赴延安。 1940年,张可曾进入马列...[详细]
张捷勋,1909年12月出生,江西省弋阳县烈桥乡姜坞村人。曾用名张太保、张殿元。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4月转入中国共产党。 (一) 张捷勋贫农家庭出身。他9岁起给地主家放牛和打短工,16岁起当采茶工人。 1928年,张捷勋参加少年先锋队...[详细]
曾广泰同志生平(1909-1994)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享受副省长级医疗、住房待遇离休老红军、原省林业厅副厅长曾广泰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94年12月6日18时30分在武昌逝世,享年85岁。 曾广泰同志是湖北省红安县人。他少年时代就受到革命组织和进步思想的影...[详细]
尹子魁(1909—1941),烈士,原中共黑龙江讷河县委书记。1940年11月被捕,1941年9月11日在齐齐哈尔市被杀害。曾任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第二师政治部主任。 2015年8月,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详细]
易干福,1909年10月出生在河南省固始县段集乡易下楼一个贫苦农家。易干福全家八口人,挤在2间破草房里,靠租种本村地主易得全的几石水田生活。易干福0岁那年,父亲把他送到了地主易安堂家放牛。易干福的父亲生性豪爽,自家虽穷却仍不忘接济穷朋友,是一个远近闻名的侠义之士。易干福受父亲影响,从小就疾恶如仇...[详细]
叶炎煌(1909.11-1934.10) 曾用名叶延环,福建大田人。1909年11月出生于一个中医世家。1927年在厦门求学期间就开始参加革命活动,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学毕业后在厦门霞溪仔叶丽春堂以医生身份作掩护从事地下革命活动,是中共厦门市委机关工作人员。1927年12月至1928年8月...[详细]
颜文斗,1909年出生于安徽省肥西县程店乡一个世代务农的家庭。他7岁入私塾读书,天资聪颖,才华过人。读书之余经常参加田间劳动。他目睹军阀混战,官吏贪劣,地主横行,感到无比憎恨,把这些人比作“蛆虫”,并由此忧虑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在父亲的支持下,他离开家乡来到合肥。不久,他遇...[详细]
杨振铎,字警轩,曾化名杨泽、杨金铎,1909年9月18日生于山西省芮城县杨沟村(今迁入东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他自幼好学,喜文尚武,秉性刚烈,胆识过人。1921年,杨振铎考入太原山西省立第一中学。当时,五四运动新思潮冲击着古老的太原城。马列主义的传播启发了山西工人和学生的觉悟,杨振铎作为一名思想进...[详细]
杨裕德(1909~1996)华安县丰山镇内角村人。1927年,到上海暨南大学高中师范科读书,受进步思想影响加入青年团,后转为共产党员。1929年4月,回丰山开展地下革命活动,端午节期间在家乡组织农会、举办夜校,在浦林组建游击队,把家中武器献给游击队使用。1930年5月,带领农会、游击队队员参加乌...[详细]
杨秀阡,1909年生于湖北省枣阳县城大南街一书香门第,乳名“鹤龄”,排名“毓钟”。他少时聪明伶俐,随父杨藻鉴就读于私塾。1921年春,杨秀阡从县立高等小学毕业,考入湖北省立武昌第一中学。1925年秋,杨秀阡到武汉就读于董必武任教的武汉中学。在校期间杨秀阡逐步受到马列主义教育,同年10月赴襄樊参加...[详细]
杨锡光,1909年11月出生,福建省将乐县光明乡山头村人。曾用名杨芬奋。1934年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一) 1927年后,杨锡光到南平西贝利医院和博爱医院学医、学日语。 1929年,杨锡光在将乐县古镛镇创办三华医院。 1933年,红军第二次攻占...[详细]
辛力生(1909-1938)东北人,中共党员,曾任工农红军某部团长、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3军分区第12团团长。一九三八年牺牲于望都。 2020年9月2日,入选第三批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详细]
吴玉光(1909-1938)朝鲜族,中共党员,1909年生于朝鲜庆尚北道义城郡安平里。牺牲时任东北抗日联军第6军4师政治部主任。 1917年全家迁居到吉林省桦甸县大荣沟,读过四年书。 1927年搬到哈尔滨、阿城等地读书,毕业后在珠河县三屯当小学教员。 1930年冬全家又搬到萝北县种地...[详细]
吴元汉(1909-1991),字树仁,中山大黄圃对甫人,少年时遵从启蒙教师刘玉衡,青年时赴广州培正中学就读,随后到中山大学深造。抗日战争时期,是时吴元汉与梁锡鸿从广州同返中山大黄圃,在对甫乡华光庙门前演讲,慷慨陈词揭露日军侵华的罪行,唤醒乡亲大众-,共同抗日。1944年与好友梁锡鸿合力创办对甫小...[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