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继魁(1909年~1937年) 范县孟楼村人,出身贫农家庭。由于生活困难,王继魁11岁才上学,20岁高小毕业。后考上东昌府省立二中,因家中供应不起,只上了一个学期就辍学了。1932年,王继魁考上范县城内范(城)、朝、濮(县)三县联立乡师,在校期间品学兼优,经中共地下党员于子元介绍加入中国共...[详细]
王洁予(1909~1937),一名远,字哲羽,号白水。沭阳县沭城镇人。左联作家。王洁予思想活跃,嫉恶如仇,擅长写作。13岁时以优异成绩考进县立初级师范学校。他初师毕业后,到小学任教。与城内进步青年李祥麟等一起组织共进学社,创办《共进周刊》。他们读进步书籍,宣传反封建,鼓吹革命思想。这引起县府恐惧...[详细]
王承一(1909—1939) 原名王福绎。淄川县(现淄博市淄川区)人。1930年在济南正谊中学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回乡,与党组织失去联系。1933年恢复了党的关系,同年10月任中共淄博特支组织委员。 1938年2月参加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第十四中队。同年11月任淄川县独立营营长,曾配合张博铁...[详细]
王朝闻1909年4月18日生于四川省合江县。早年学习绘画、雕塑。1926年在成都艺专等校学美术,1932年在杭州国立艺专学雕塑。1937年参加浙江抗敌后援会所属的浙江流动剧团和五路军战地服务队,从事抗日文艺宣传活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在成都私立南虹艺专等校教书,任成都民众教育馆美术部...[详细]
王冰洋(1909—1962)原名王燮,笔名王峦、边鹰、潘凝等。长清县潘家店人。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幼年家贫,13岁到济南做童工谋生,同时刻苦自学。1928—1937年,先后在天津《益世报》、山东《通俗日报》、济南《真报》任。抗日战争爆发后,到重庆、成都等地,主要从事报刊工作。其间曾编写出版了...[详细]
王本贤(1909—1985)荣成县(今荣成市)人。1927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31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2年8月,经组织批准到七乡师读书。1933年任中共文登七乡师第二届支部书记。1934年3月任中共文登县委宣传委员。1938年4月,胶东特委派他到荣成整顿党的组织。抗日战争后期和解放...[详细]
苏勋卿(1909—1944)原名苏兆源。历城县苏官庄(今属章丘市)人。高小毕业后在村小学任教。 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司令员马耀南的支持下,建立了抗日武装“三十七中队”,任分队长。1941年春,任中共历城县委书记。1942年秋,斗争形势恶化,他以教员身份为掩...[详细]
苏秉琦(1909.10.4-1997.6.30) 河北高阳人,著名考古学家。 1930年,考入北平师范大学,先学习音乐,后学习历史。1933年,曾给冯玉祥将军讲授《唯物史观世界史》。1934年,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历史系,入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会(1937年改为所)。同年,在陕西宝鸡斗...[详细]
宋耀亭(1909—1935)又名宋文恪、宋乐亭、宋朴言,曾化名孙志清。平原县林庄乡中宋村人。11岁考入平原县立高等小学。13岁考入济南省立第一中学。宋耀亭与中国共产党“一大”代表邓恩铭是同期同学,在邓恩铭的影响和帮助下,积极参加反帝爱国的-。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山东早期的共产党员之一。1...[详细]
宋明汉(1909—1975)郓城县车楼村人。省劳动模范,全国人大代表。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1948年淮海战役中, 他率民兵支前大队出色完成支前任务。1952年—1961年,敢于同违背农业发展客观规律的行为做斗争, “五风”。车楼村在他的领导下,村工副业收入逐年增长,每年都为国家做出很大...[详细]
宋干卿,1909年生于山东省荣成市黄山镇寨子后村。他幼时家庭贫困,但父母还是省吃俭用供他读了三年私塾。1929年,宋干卿在黄山镇郇家村教学时,结识了在宁津镇小店村任教的王良壁(胶东特委派来的地下党员),开始接受共产主义思想。在王良壁的启发和影响下,宋干卿目睹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无...[详细]
石潇江(1909—1945) 石潇江,原名石湘朴,1909年出生于山东省临淄县大武乡石家毛托村。幼年在本村小学就读,1922年升入益都高小,1925年考入曲阜山东省立第二师范,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其间,因有爱国言论和革命行动而入狱。 1934年,石潇江在临淄通惠小学当校长。此时,日...[详细]
生碧泉(1909—1943)原名生昌溪。滕县(今滕州市)望冢乡生庄人。1937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初期中共滕西党组织的创建者之一。历任中共滕西特别支部书记,滕县县委委员、武装部部长,滕西县委书记、鲁南一地委-部副部长,湖东中心县委副书记,湖东县委副书记、...[详细]
申德高(1909—1975)艺名“花脸虎”、“花脸王”。菏泽市牡丹区人。大平调著名演员。他擅演“大净戏”,音宽嗓亮,做派粗犷豪放。抗日战争时期,拒绝为日本侵略军演出,而奔赴抗日根据地,为抗日将士演出,被中国戏剧家协会负责人田汉赞为“活敬德”。1956年获河南省戏剧汇演一等奖,名演员荣誉奖。195...[详细]
尚梅兰(1909—1947)女。革命烈士。临沂县尚庄村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出嫁到郯城县李庄村。1944年秋,她被选为村妇救会长,带领全村妇女为八路军碾米磨面、做军鞋、送军粮、抬担架,多次受到党组织和部队-的表扬。夜里做军鞋,有时通宵达旦。她编了许多歌谣,和姐妹们边做活儿边唱:“妇救会,姐妹团...[详细]
荣连超 (1909—1943)聊城县八甲刘乡河下荣村(今属聊城市东昌府区) 人。1937年抗战爆发后, 参加了堂邑游击队。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1月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先遣纵队独立营营长。1940年下半年起,历任莘县基干团副团长、莘县县大队大队长、军分区司令部军法处处长、军分区政治部敌工科...[详细]
任钧 (1909~2003) 原名卢嘉文,笔名卢森堡、孙博。广东梅县人。九三学社成员。1928年后历任太阳社、左翼作家联盟、中国诗歌会、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员。大夏大学、四川省立戏剧学校教授,上海戏剧学院、上海师范大学、上海音乐学院教授。1928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诗集《冷热集》、《战歌...[详细]
任访秋(1909~2000.7),原名维,字仿樵,笔名访秋,解放后以笔名为名,1909年农历八月,生于河南省南召县栗沟村。父任尚贤,号象斋,清末廪生。6岁起随父读书,由小学课本,到《四书》、《左氏传》。由于常听父亲讲《三国》、《水浒》、《聊斋》一类的小说,养成了对文学的兴趣。11岁考入县立一小...[详细]
齐语(1909—1976)原名王冰之,曾用名李东野、李有青。海阳县人。现代作家、新闻工作者。1933年在济南加入共青团。1936年至1937年就读于北平民国学院中文系时,参加抗日民族解放先锋总队,任北平队总交通。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至延安后,任《解放日报》练习、陕北公学秘书、民先华北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