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太淼(1907-1938),福建省罗源县霍口乡船头村人。1936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闽东红军独立师战士,参加了闽东苏区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所在部队编入新四军北上抗日,任新四军三支队六团战士。1938年在苏南反“清乡”作战中牺牲。...[详细]
周大恩(1907~1931年)又名周启垂,冲坡新联田套村人。1928年投身革命,跟随琼崖支队长张开泰转战海南各地,负责原崖县九所四区通信联络工作。参加革命后,多次受命返乡组织革命力量,每次都出色完成任务。1930年,最后一次受命携带党的-给当时崖县九所四区革命组织,途经崖城,因国民党当局严密-,...[详细]
郑智通(1907-1933),福建省长汀县河田镇中坊村人。出身于塾师家庭,从小随父习文写字,小学毕业后因家境不济辍学务工。1929年3月参加革命,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3月红四军首次入闽,在长汀策武建立苏维埃政权。时在策武打工的郑智通参加革命,任策武区苏维埃文书。不久,根据上级指示...[详细]
郑开柏(1907-1949),福建省漳平县新桥乡逢湖村人。1907年8月出生,1947年6月参加革命斗争,历任岩漳(龙岩、漳平)游击队战士、班长,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区纵队第八支队四团5营19连排长,参加了安溪、漳平、宁洋边界地区的游击战争和第一次解放漳平县城的战斗。此后,南逃的国民党溃军大批...[详细]
徐子荣(1907-1969),河南确山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确山县委书记。参加并领导确山农民暴-动。1928年后在北平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37年后任中共山西工委秘书长,太行区委宣传部、组织部部长,太行区五地委书记,八路军豫西人民抗日游击队政委。参与开辟了豫西抗日根据地。 后...[详细]
张宗杏(1907~1935),女,河南省新县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出色的妇女干部。1928年参加革命,192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张宗杏积极地投入到革命斗争中。 1930年春,卡房地区乡苏维埃政权建立后,各个村都办起了夜校。张宗杏亲自担任夜校教师。她夜晚认真教学,白天组织妇女给红军家...[详细]
张昭,1907年生,原名张连会,又名张延林,字集英,祖籍山东,幼年随父母逃荒来到襄陵,定居于邓庄。 1934年,张昭开始从事革命活动,曾掩护石家庄市委书记毛锋同志脱险,193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37年太原沦陷后,张于年底返乡。期间,他秘密发展王毅、韩灵甫、乔贯五三...[详细]
张沂养(1907-1931),福建省龙岩县小池乡红斜村人。1929年参加革命,中共党员,曾任龙岩县赤卫团政委。参加了龙岩-和创建闽西苏区的斗争。1931年5月在闽西苏区“肃清社会民主党”错案中蒙冤,在大池乡老圩罹难。小池镇 "小池镇位于龙岩市新罗区西部,距市区18公里,东南连龙门镇,西南...[详细]
张宣武(1907-1984)字崇文。河南泌阳人。民革山东省委员会主任委员。1919年考入开封留欧美预备学校。1922年进入西北军,历任排、连、营、团长。1928年加入国民党。1937年后投入抗日斗争。曾参加山西忻口战役、山东台儿庄战役。1939年入陆军大学将官班学习。先后任国民党中将副军长、军长...[详细]
张文进(1907-1931),砀山县城西杨集(现归河南夏邑县)人,系砀山县党的创建人之一。1924年夏,张文进考入江苏省南京钟英中学读书,与我党早期的革命家恽代英接触。1925年夏,经恽代英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每逢假期返里,他便在杨集一带青年、群众中宣传革命真理,扩大党的影响。 1927年夏...[详细]
张淑真(1907-1932),女,太和县原墙人。中共党员,革命烈士。自幼随父读书,其父信奉基督教,故淑真亦为基督教徒。民国16年(1927),杨虎城部驻太和,女共产党员谢葆贞住进福音堂,与淑真邂逅相遇,逐成契友。在谢葆贞的帮助下,淑真参加了谢葆贞领导的各种社会活动,演现代戏,宣传男女平等。鼓励妇...[详细]
张庆波(1907-1979),天津市人。年幼时读过两年书,以后就到天津三合义皮鞋厂、同兴力铁工厂学徒。1926年19岁的张庆波“闯关东”到哈尔滨,先后在明远铁工厂和“北海”、“完达山”号轮船上当工人、二车。解放后,又到永吉铁工厂当工人。1948年1月来到黑河,在黑河航务处参加革命工作。 当时...[详细]
张墨溪(1907—1976),山东安邱人,青岛市先进工作者。 张墨溪17岁拜同族祖父为师,专攻医事。1938年来青居住普集支路12号。1948年开墨溪诊所,并考入天津国医函授学院和青岛中医进修学校。1957年参加泰山路联合诊所,1958年随诊所并入青岛市北区医院,任中医科医师、市北区中医学校...[详细]
张筱鲁,男,江苏省灌南县三口镇张湾街人。1907年4月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张筱鲁联合进步青年孙存楼、武永嘉等人于1937年腊月初九在张湾街张家祠堂成立旨在团结抗日的民众抗日团体腊九社,张筱鲁为腊九社负责人之一。1939年正月,东海、灌云、沭阳地区重建中国共产党组织,张筱鲁...[详细]
张海龙(1907-1985),黑龙江省桦川县集贤村人,1907年1月27日生。1924年冬,参加桦川县地方保安队,给队长当马弁。1928年夏离开保安队,在东北军李杜部属的667团9连,给连长当随从兵。1933年5月,在饶河县大叶子沟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1934年3月,经郑鲁岩介绍,...[详细]
张广英(1907-1951),女,人称尚大嫂。山东省潍县人。父亲早逝,母亲带着她和3个哥哥度日。15岁时,母亲无法养活这些子女,含泪把她嫁出。丈夫不务正业,还经常-她。在她23岁时,丈夫将她卖给人贩子,被带到北大荒,又卖给农民尚福。在龙镇县(今属北安市)李殿芳屯安了家。 1939年6月20日...[详细]
张东杲(1907-1928),字若晦,太和县关集人。1921年考入阜阳省立六中读书,因 学校无理开除太和学生而愤然离校,旋考入南京江苏省立第一中学高中理科,曾主编太和旅宁同乡会刊物《太和之光》。1925年考入北京工业大学,思想上开始接受马列主义。“三•一八”惨案,他是工大学生--的组织者之一, ...[详细]
张翠琢(1907~1947)女。曲阳中佐(今南中佐)村人。16岁嫁给县城小南关许四为妻,与婆家兄长合开“吉泰祥”小杂货铺,生活艰辛,被迫将女儿送给人家。后许四病逝,乡亲称其“四寡妇”。1938年2月22日,驻定县日军进犯曲阳城,“吉泰祥”被烧成一片废墟。张翠琢拖儿带女流落他乡,同中共地下党员、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