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震球(1907—1974),原名张仁俊。樟木镇罗冲村人。1924年11月,在广州工业专门学校甲工机织科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广州-和声援省港大-斗争。1927年6月提前毕业返回鬰林县,与杨第(皇鸟)等领导鬰林的农-动。1928年9月任中共鬰林县委委员。1929年8月当选为广西省农民协会...[详细]
张月儿(1907年-1981),原名张帼雄,祖籍广东顺德谢村,著名香港粤剧老倌。11岁跟从乐师徐桂福学习。13岁开始在香港登台演唱。她的代表作是《歌姬同乐宴琼林》。适逢唱片业崛起,上海及香港各唱片公司为她录制唱片,包括了《蝶迷》、《花月留痕》、《口花花》、《狗肉父老》、《游子悲秋》、《爱花情果》...[详细]
张远渠(1907~1987)长沙县人,清光绪三f1三年(1907)生。6岁父母双亡,后过继给张辉瓒为子。先后就读雅礼中学、上海同济大学。1929年赴德国汉壤医科大学学习.1934年获儿科医学博士学位。后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系进修。1937年任南京军医大学副教授。1942年任湘潭公立医院副院长。...[详细]
张文偕(1907—1934),东北革命军第四军政委兼饶河反日游击大队大队长。 山东省掖县人。青年时期,他就接受了革命思想,加入到中国工人阶级的行列,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教育下,思想日趋成熟,并很快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被党组织送到苏联去学习。 1933年6月,张...[详细]
张维新(1907.3~1979.6),曾用名张承元。三街镇狮象村人。广西医学院肄业。194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1946年9月至解放前夕,在灵川县电话处以文书事务员为掩护,从事党的地下情报工作达3年之久。 1947年灵田起义之后的一天晚上,张维新收听到一份从北障乡打给县府的密电。但自己不...[详细]
张鹏飞(1907—1950),字羽中,又名宗衡,安徽合肥长集人。出身兵痞,是巢湖帮的一个小头目。1925年在合肥“自卫队”当班长,不久参加“安徽第二旅教导营”受训半年,后在旅部任少尉副官。1927年返回合肥,任自卫团上尉中队长。1928年在徐州加入“中央骑兵第一营”,当特务排长,后又回合肥任自卫...[详细]
张光琼(1907~1975),海南省文昌县罗豆农场潭罗村人。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十八期炮兵科、陆军大学训练班。1923年起,任广东西路讨贼军副官、连长,粤军第一军第一师连长、营长,广州大本营海军陆战队营长,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官团大队附。1927年任黄浦陆军军官学校潮州分校教官。1929年起,...[详细]
张德含(1907-1964)山西浮山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浮山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后任赵城县牺盟会特派员,介休县县长,太岳区一、九专署公安督察长,太岳行署公安局副局长。建国后,历任中央公安学院副院长,中共山西省委-部部长,山西省第二、三届政协副主席。是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详细]
张崟(1907—1965),字慕骞,瑞安莘塍人。自幼酷爱文史,1931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历史系。历任松江县立中学史地教员,浙江大学讲师、副教授。建国后,先后任浙江大学图书馆中文编目负责人、浙江师范学院和杭州大学副教授,并担任政协浙江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编委等职。 1932—1937年供职浙江图...[详细]
余忠(1907—1981),瑞安马山(今属文成樟台乡)人。1934年出国,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开餐馆。抗日战争中,发动全荷华侨开展抗日募捐活动。1947年,曾在国民政府驻荷使馆任文书,和同乡胡克林、翁有滔、林昌松、王岩玉等一起,在阿姆斯特丹组织瓯海同乡会,后改为旅荷瓯海华侨会,1968年发展为旅荷华...[详细]
余少杰(1907~1928),广东省鹤山县(今高鹤县)人。黄埔军校第三期学员。192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3月,经中共广东区委分配到广西南宁工作。5月。中共广西党组织派他到驻平马镇的国民革命军第十六军(军长范石生)军部任职,被任命为军部政治部秘书,是第一个到右江地区开展革命活动的中...[详细]
云继先(1907~1936年) 蒙古族。内蒙古土默特旗沟门乡后湾村人。民国12年(1923年)秋入北平蒙藏学校学习。受李大钊、邓中夏影响,翌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民国16年(1927年)入黄埔军校第4期学习。北伐战争中在国民革命军第1军中任警卫连连长。民国21年(1932年)在南京军政二校蒙藏...[详细]
于明江(1907~1993),外科主任医师,山东昌邑人。民国19年(1930年)毕业于青岛医学专门学校。民国20年(1931年)赴日本东京市大久保医院进修。“九·一八”事变爆发,弃学回国。民国24年(1935年)5月,应邀来西安任杨虎城的保健医生。“西安事变”前夕,杨曾托其以治病为名,护送长子拯...[详细]
岑永杰,字铁梅(1907~1958年),男,壮族,定安乡那门村洞城屯人,独生子。1916年,他随在广东沙路台台长的三叔岑家禄去广州开蒙读书。1924年陈炯明叛乱,岑家禄全家携他逃难香港。在船上,岑永杰和雷殷认识。 后来,他从香港转回西林县的那劳南阳书院读书。1930年,百色五中招生,他立志前...[详细]
覃异之(1907~1995)覃异之原名异知,祖籍都安县九渡街(1955年前属宜山县)。5岁丧父,6岁丧母,由祖母抚养长大。 民国14年(1925)由桂军军官学校转入黄埔军校第二期学习,历任排长、连长。广东革命军第二次东征,覃异知参加黄埔军校东征宣传队。东征结束后,覃由傅维玉、陈奇涵、黄锦辉三...[详细]
叶艾子(1907—1972),乳名呆子,建德更楼乡湖岑畈(今属新安江镇)人。1956年评为浙江省水利劳动模范。 1955年,叶艾子任湖岑畈村水利委员。他响应党的号召,率先带领群众兴修水库。本村的甘溪有条堰坝,年修年塌,群众失去修复信心。他想出办法用大树串坝身,到水底搭坝台,再砌上大石块,把这...[详细]
覃延年(1907~1960年) 壮族。田阳县百育乡九合村渌浓屯人。他在学生时代就参加农-动。民国18年(1929年)12月百色起义后,他任奉议县苏维埃政府宣传科长,随后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 19年10月,随红军远征江西中央苏区。20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赣南特委会秘书长。在抗日战争和...[详细]
杨芝坡(1907-1947),出生于辽宁省台安县城一个贫苦的回民家庭。自幼家境贫寒,一家5口人靠父亲做小买卖维持生活,不得温饱,10多岁才勉强念了几年书。“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入侵,土匪横行,杨芝坡满怀复土还乡的大志参加东北军,转战长城内外,看到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和东北军的一退再退,心中十...[详细]
杨雄(1907-1950) 原名杨丽章,桥圩大南村人。在贵县师范读书时与后来做惯匪的李吐英结拜兄弟。曾任小学校长、乡公所办事员。20年代后期,混入中国共产党,不久被开除出党,后加入中国国民党。1944年11月,日本侵略军入境,贵县沦陷,县人流离失所,四处逃难。李吐英在大圩成立“太和团”汉奸组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