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朝佐 (1905—1971),字甫澄,原籍铜钱坝乡漩水坪,后移居城关镇东风村。毕业于陕西省第五师范学校。民国20年(1931)任县第一高等小学校长,因学生砸毁禁烟善后清查局被撤职。22年(1933)奉派在旧州铺筹办县乡村师范。后任教育主任,学校停办后任旧州小学教员。26年至33年(1937—1...[详细]
伍治之(1905~2000) 伍治之,1905年10月生,普宁白坑村人。1924年9月进广州第二届农-动讲习所学习。1925年3月任广州新学生社汕头分社社长,11月任共青团汕头地委书记。1926年6月到中共广东区委党校学习,9月任共青团海陆丰地委书记,12月转为中共党员。1927年3月出席...[详细]
吴一诺(1905-1950),字伯昊,今南街镇永青吴宅村人。民国15年(1926)毕业于国立广东大学。是年加入中国国民党,在广宁县立第一高级小学任教。民国26年经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特别党务训练后,任国民党广宁县党部特派员。民国28年任国民党广宁县党部书记长。在此期间,竭力破坏抗日战争时期本县...[详细]
伍美月(1905—1991) 祖籍大涌南村,旅日侨领。13岁到香港,18岁赴日本谋生,在东京开办“乐阳”菜馆,经营有方,业务不断扩展。曾任日本静冈县华侨会长、东京华侨总会顾问、东京华侨乡亲会会长、横滨广东同乡会名誉会长,热心为旅日侨胞办事,深受侨胞拥戴。1956年,受中国政府邀请,回国参加国...[详细]
吴杰生(1905一1928),澄海县隆都镇东沟村人。民国14年(1925)毕业于韩山师范学校。民国15年1月参加中国共产党,任澄海县农民协会筹备处委员,同年8、9月间赴广州农-动讲习所学习,后从事农运工作。澄海“四·一”-事变,杰生被国民党右派逮捕入狱,后经营救出狱,参加澄海武装起义的领导工作。...[详细]
吴达元(1905—1976) 原籍香山县,出生于上海。早年就读清华大学外语系。民国19年(1930)赴法国留学。1934年回国后,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任教。抗战胜利后,回北平清华大学任教。1952年任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兼系副主任。1976年3月24日病逝。著有《法国文学史》、《法语语法》,译...[详细]
王远勃(1905-1957年)澄海市区城东人,著名油画家。王青年时代留学法国学习油画,回国后当上上海美专代理校长。后弃文从商,于1946年前往天津主理兴行生意,全家定居天津。50年代初,周恩来向教育部提名,安排王远勃担任天津师范学院艺术系主任兼教授,继续从事美术事业。1957在天津病逝,终年52...[详细]
王叔铭(1905年10月16日—1998年10月28日),本名醺,号叔铭,汉族,山东诸城人;1941年授予空军少将,时任空军第五路司令官,1946年6月29日任空军副总司令兼参谋长,1953年10月晋升二级上将,时任空军总司令,后又晋升为国民党空军一级上将;1998年10月28日病逝中国台湾台北...[详细]
王绍杰(1905一1945),澄海县莲下镇神州村人。民国14年(1925)12月加入共青团,民国15年1月转为共产党员。同年春,任澄海县农协会筹备处领导成员兼苏南区农民协会特派员,是澄海县三天红色政权领导成员之一。南昌起义军撤离潮汕后,他随同县部委和澄海武装力量,撤到莲花山,坚持游击斗争。 ...[详细]
王森喜(1905~1990),热水镇人。出身贫苦农民家庭。从青年时代起,就投身革命。民国26年(1937)10月,发起和参与组织热水农民协会。民国28年1月参加中国共产党。他协助县“工合”事务所指导员张石仁先后建立热水横坑、罗香洞、辣菜坑、低湖造纸社。产品行销东江沿岸城镇和兴梅、广州、港澳地区。...[详细]
王培生(1905 ~ 1971),白族,出生于南岔洋公潭地亩庙一中医药世家。父亲王月春光绪二十六年(1890年)在县城开设同春堂药号,以采集、加工、泡制、销售中草药为主。培生13岁拜师五里桥名中医刘良松学医,他聪明勤奋,仅一年半时间,就能坐堂行医,开据处方。1930年春,培生将文昌街同春堂药号更...[详细]
汪德亮(1905~1990),广州市人。 汪12岁时便考入北京清华学校。民国11年(1922年),清华学校中等科毕业。民国15年,清华学校高等科毕业。民国15年至民国20年,先后在美国彼保德师范学院、威斯康辛大学、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留学,获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民国20年,汪怀...[详细]
唐纵 (1905—1981) 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常委。 湖南省酃县(今炎陵县)人,1905年出生于酃县。1922年考入湖南群治法政学校。1928年初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黄埔军校)第六期。1929年毕业后在国民党军队任职。后在南京创办《建业日报》。1930...[详细]
孙大雨 (1905~1999) 原名孙铭传。浙江诸暨人。民盟成员。毕业于清华学校高等科。曾先后在美国达德穆文学院和耶鲁大学研究院学习英国文学,回国后历任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暨南大学外文系教授,中央政治学校英语教授兼主任。1920年开始发表作品。195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详细]
阮镜清(1905—1993) 沙溪圣狮村人,中国现代心理学家。民国16年(1927)中山大学教育系毕业。1934年赴日本留学,在东京帝国大学研究院攻读教育心理学。1937年回国先后任广东省立勷勤大学教育学院、广东省教育学院、广东省文理学院教育系讲师、副教授、教授、系主任,中山大学师范学院、教...[详细]
区金浦(1905~1988),字明远,广东三水县人。幼年家境清贫,13岁随叔父到香港一间机器厂当学徒,满师后就返广州跟随叔父学造皮箱、皮件,从事小手工业。期间目睹劳苦大众贫病交加的惨状,决心学医为贫苦大众治病。 民国15年(1926),区金浦考入广东省中医药专门学校,于民国20 年毕业,在带...[详细]
邱秉经(1905~1990) 邱秉经,又名邱伯钧、邱白匀,1905年11月生,普宁瓜园村人。少在乡读小学、初中。1926年到福建集美师范读书时参加-,任集美学生总会干事。1927年“四·一二”事变后转学到上海艺术大学、南华大学。1929年上海各界纪念“五卅”惨案4周年,他负责沪西区学生-...[详细]
钱钧,原名钱运彬。河南省光山县人。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0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少年时代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1955)。原名钱运彬。1905年5月2日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土楼乡钱家湾村。幼年家贫,6岁起-给地主放牛,8岁离家到湖北礼...[详细]
彭道仁(1905—1992),原籍五华,1928年迁来蕉岭。他出身贫苦,16岁高小毕业后,考取外国人办的广州惠爱医院附设医校就读。该校中国学生,实际上是该医院廉价的护理人员。在校学习期间,无课本、无讲义,只是上午听老师(医师)讲一些医学上的基础知识,由学生做笔记,下午到医院跟班到病房护理住院病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