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竹如(1905—1942)原名李贻萼,字世华,又名一凡。利津县城区庄科村人。利津县早期共产党员,革命烈士。1922年,在利津县城高级小学毕业后,考入山东惠民第四中学。1925年,考入南京大学附中,后转济南正谊中学。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正谊中学创办了宣传进步思想的《竞进》周报。1928...[详细]
李正华 (1905—1941)原名李连秀。泰安县漕河崖村(今属泰安市岱岳区马庄镇)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他与张杰组织建立了一支抗日游击队。1938年初,他领导的游击队与武冠英领导的边家院游击队合编为自卫团第五大队并任大队长。 是年秋,又改编为自卫团本部教导大队,他任大队长。1...[详细]
李耘生(1905—1932)原名李殿龙,曾用名李立章、李涤尘。广饶县西李村人。 中共南京特委书记,革命烈士。1920年,李耘生考入青州山东省立第十中学。期间,参加反日爱国--和盘查日货等活动。1923年10月,经王翔千介绍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4年2月,经王尽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详细]
刘子衡(1905—1981)原名刘位钧。滕县(今滕州市)城关杏花村人。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出身于佃农家庭,21岁考入山东省立第二师范(简称“二师”)。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国民党 残酷破孩共产党员和进步学生。二师学生共产党员王泽新、刘德荣、张化恪、张育东等被捕。全校师生群情愤慨,他被公推为代...[详细]
刘一梦(1905—1931)原名刘增容,又名刘大觉。蒙阴县垛庄村人。作家。共青团山东省委书记。出生于县内有名的地主家庭“燕翼堂”。早年毕业于驻临沂的山东省立第五中学,后考入南京金陵大学文学系。1923年转入上海大学社会系。在校受瞿秋白、邓中夏等共产党人的教诲和影响,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同年由王尽...[详细]
刘裔祺,海南琼东县(今琼海市)砚田村人,1905年1月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父亲刘传藩,为人忠厚。母亲黎氏是勤劳善良的农妇。刘裔祺是个独生儿,少年时随其堂叔父刘栖山在振文(今里文)高等小学读书,精读了很多诗词赋曲,备受叔父称赞。1920年春,杨善集被聘到振文高小任教,积极地向学生进行反帝反封建和...[详细]
刘德炎(1905—1940)济宁市市中区人。20年代初在山东省立第七中学毕业后,考入上海大厦大学。受国民党改组派的蒙骗,加入国民党改组派。1929年春,大学毕业后到山东省立济南第一中学任教, 并发表声明退出国民党。1930年初,被国民党政府通缉,--天津、烟台、临沂等地。1936年初他在妻子的支...[详细]
刘德润(1905—1961)乳名刘娃,艺名“红脸娃”,又称“红脸王”。曹县魏湾村人。 豫剧演员。 11岁时拜彭怀亮为师学艺, 3个月后登台演出即崭露头角。1935年同赵义庭、王锡堂等著名演员赴河南开封对戏,在众多红脸中名列第一,人称“红脸王”。代表剧目有《火烧纪信》《诸葛亮祭灯》《司马懿扒墓》《...[详细]
李顺章(1905—1959)莱芜县陶镇村(今属莱芜市莱城区)人。全国劳动模范。出身贫苦, 幼年随父母以乞讨为生, 后为地主扛活。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任村党总支书记,领导群众一面生产,一面抗战,并发展党员80人。1945年,组织全村1200余人,组成48个农业生产互助组,办起粉...[详细]
李惠堂,中国近代体育史上著名的足球运动员。从17岁开始足球生涯,活跃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亚洲足坛,被球迷和香港媒体亲切的评为“亚洲球王”。他不但是战前罕见的中国职业足球运动员,也是当时公认的中国足球第一人。1979年7月4日,李惠堂因病逝世,享年74岁。据统计他在各项足球比赛中,共射进1860个...[详细]
李桂岭(1905—1938)曾用名李子俊。临清县(今临清市)人。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36年任省立聊城师范学校教师,曾支持和参加学校师生驱逐反动校长的-。“七七”事变后,在山东省第六区抗日游击司令部政训处工作,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7月任夏津县抗日政府县长。同年10月25日,被进...[详细]
梁竹航(1905—1985)名茂修,字竹航。新泰县(今新泰市)南阳村人。1918年入新泰第一高等小学读书。参加青年进步团体“新泰县新文化促进会”。1923年,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不久加入中国国民党。1926年,考入北京大学,翌年因家庭困难休学,任新泰县第一高等小学教务主任。1927年国民党...[详细]
梁允才(1905—1953)枣庄市市中区人。早年到枣庄中兴煤矿做工。1932年,在郭子化的帮助下加入中国共产党。 5月,枣庄煤矿开展争花红-斗争,他积极发动外工参加。不久被矿区工委吸收为委员,并于1935年被任命为中共矿区工委书记。“七七”事变后,遵照苏鲁豫皖边区特委的指示,发动矿工开展抗日救亡...[详细]
梁建章(1905—1939)禹城县(今禹城市)人。1934年任沾化县县长。1935年主持续修《沾化县志》 ,并率先捐资使之付梓。1938年4月,任山东省第五区行政特派员兼保安司令, 旋任山东省第十区专员,坚持抗战。1939年9月遭国民党别动队谋害。 ...[详细]
臧克家 (1905~2004) 笔名少全、何嘉,男,汉族,1905年10月8日生,山东诸城人。1951年6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23年夏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1927年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曾参加北伐。曾出版诗集《烙印》、《罪恶的黑手》。1930年至1934年在国立青岛大学(后改为...[详细]
靳玉翰(1905—1970)字墨林。沂水县上华庄村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因中共沂水县委遭破坏失掉联系,1938年9月重新入党。历任莒沂县工商局第一事务所主任、商店经理,沂北县诸葛区联合社社长、沂山专署推进社副经理、鲁中南行署合作总社业务科长、沂水专署合作社主任、临沂专区分社副主...[详细]
姜子修(1905—1968)沾化县人。民盟会员。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46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1951年2月任济南黎明中学校长。同年11月兼任民盟济南市支部临时委员会主任委员。1953年任民盟济南市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后任政协济南市第一、第二届副主席。 ...[详细]
黄纯一(1905~1928),又名宴如,学名勃。方高坪镇火车岭村人。幼年随父到罗田读私塾6年。1921年春,因家贫辍学,回到家乡寄住在伯父家里,伯父送他到方高坪名师王宇庭门下念书。黄的知识长进很快。王见自己的年事已高,便将塾馆托付给黄,黄在此执教2年。 1924年春,黄与邻村农家女徐氏完婚。...[详细]
侯志 (1905—1982)又名侯玉兰、马琳、张青莲。女。青州市侯庙村人。8岁起先后在泰安教会女子小学和益都县仓廒女子小学就读。1919年考取山东省立济南女子师范学校。她在王翔千的影响下很快成为学生会的骨干分子。1921年秋,她参加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并在学校秘密成立学习小组,阅读《共产党宣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