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文江(1905~1974) 本县马岔乡冯家渠村人。1924年榆中毕业,考入北京中国大学。1925年加入“共进社”,同年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上广州农-动讲习所学习,聆听毛泽东的教诲,同年转党。讲习所结业后,调回陕西渭南省东农民办事处任职。1927年调西安中山学院担任农-动班班主任...[详细]
杜修方(1905~1935) 本县砖庙乡砖庙村人。1927年榆中上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毕业回家,白天下煤窑掏炭,晚上开展地下革命活动。和马文瑞、郭步岳等人在刘家坪、毛圪台、花牛峁、白家湾等地宣传、组织、武装群众,组建和扩展革命地盘。1933年任秀延县十二区主席。1935年8月12日为配合...[详细]
段奋夫,原名段浩,乳名石水,长汀城关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五月初二出生于工人家庭。十八岁中学毕业,父亲病逝,继承父业在汀州码头当盐秤手,朝夕与码头工人相处,深知劳动人民疾苦。民国十六年(1927)九月,“八·一”南昌起义军过汀时,加入中国共产党,立志做一个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大丈夫,...[详细]
刁沼芬(1905~1986) 刁沼芬,原名泮梅,广东兴宁人。民国11年(1922)到其曾祖父开设的刁成美土布店当学徒。数年后,成为经理,勤谨经营,布店业绩在兴宁县土布业中名列前茅。 刁一面经商,一面自学,对当时进步作家的名著尤为爱不释手,思想因此逐渐倾向民主革命。民国14年(1925)国...[详细]
邓振德(1905~1983) 字慎修,安康县毛坪人。少时就读于私塾,两年后因家贫辍学。私塾先生感其勤奋,家藏书籍供其尽读。二十九岁时,母亲和两个孩子于10日内先后病故,悲痛万分,更哀乡亲缺医少药,老不能寿,幼多夭折,遂矢志以医术济世为己任。承李雁南、杨和轩几位老先生指导,悉心研读医药经典和《...[详细]
代兴祥(1905—1987) 牛头店乡水晶坪人。7岁丧母,由伯父抚养,家境贫苦。未及弱冠,便到湖北竹溪石板沟胡家入赘。后搬回牛头店竹叶关落户。以为人割漆、补锅、铸铧养家糊口。 性开朗,自幼喜唱山歌及薅草锣鼓歌,每逢远近亲朋红白喜事,他必然凑一份热闹。天长日久,遇喜事主人家大都要请他。 ...[详细]
池陈旺(1905~1936年)又名文衡,霍童坑头村人。自幼务农,家庭贫苦。 民国22年(1933年)6月,池陈旺参加村赤卫队不久,就参加了叶飞、颜阿兰领导的闽东工农游击第三支队袭击坑仔里民团的战斗。随后,由颜阿兰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池陈旺带领5名赤卫队员袭击石堂民团,夺取22支0,他的...[详细]
陈宗远,又名超然,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生于古田旧城二保街一个商人之家。少年就读于私塾、县立两等学校。 民国15年(1926年),宗远在福州法政学校读书时,与黄孝敏一起参加革命活动,同年在中共福州法政学校支部由陈炳介绍入党。次年3月,福州特委派陈炳、孝敏、宗远等回古田开展地下工作,在古田...[详细]
陈正(1905~1931),原名成都,下洋乡古洋村人。民国11年(1922年)进厦门集美师范读书,不久,在进步师友的影响下,开始参加革命活动。民国12年春回乡度寒假,参与创立下洋进步青年团体“晨钟社”,出版社刊《钟声》,传播革命思想。民国14年集美师范毕业,在家乡与曾牧村等创办“下洋公学”开展义...[详细]
陈云(1905.06.13-1995.04.10),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领导人,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陈云同志在上个世...[详细]
陈丕秀(1905~1979),小名四双,祖籍靖边县海子滩。陈8岁起就给地主放羊。1924年逃难落户到今吴旗县李渠子村。1935年参加革命,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四区二乡主席、土地委员等职。1936年秋奉命筹办商业合作社,并担任主任职务。全国解放后,曾在西北合作干校学习。1961~19...[详细]
陈小屏(1905~1935)原名兴汉,字普云,亦作步云,小屏亦作小平。陕西南郑人。1931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1月接替偶彦明担任中共大西区小学支部书记。3月,中共陕南特委在陈家开会,决定将陕南军委机关设在陈家。会后不久,陈担任中共南(郑)褒(城)西南区委员会书记兼中共陈家湾支部书...[详细]
陈顺昌(1905~1934年) 小名曷嫩,建阳童游人,生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世居建阳彭墩张源村。 民国10年(1921年),陈顺昌进建瓯培汉中学。民国15年,到福建省立第二中学师范部读书,期间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积极宣传革命思想。不久转为中共党员。民国16年初,国民党右派在福...[详细]
陈盛明(1905~1985年),又名明诚,化名陈刚,泉州聚宝街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生。祖父陈槐三是秀才,父亲陈育才是举人。 民国13年(1924年),陈盛明从福建省立甲种农业学校毕业。次年初,到厦门鼓浪屿普育小学任教兼私立思明初中物理教员,此时他化名陈刚加入国民党。10月,到广东...[详细]
陈辱刚,建瓯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生。母早丧,无兄弟姊妹。父为清末儒生,在家设塾课学童,辱刚幼随父读。年二十,娶何氏女为妻。翌年父丧,继父业为塾师,性豪放、无恒产,以学金收入维持夫妇生活。其时有邑人邓小仙兄弟在上海学成京剧回建瓯,组建京剧社传授剧艺。辱刚爱好京剧,加入为社员,虽家庭断炊,...[详细]
陈拱北(1905~1962年) 原名之枢,建阳书坊人,生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少年时在乡里读私塾,民国16年(1927年)考入福州省立高级中学,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善于辞令,随机应变能力强。民国19年初任共青团福州市委书记,同年7月在厦门被捕,但未暴露身份,判刑一年后于第二年出狱...[详细]
陈耿(1905~1933),原名浩源,号硬石,崇安县程家洲人。家中有田产数十亩,茶山近百亩。父亲陈更生,是一位颇有名气的乡村医生,家境较富裕。 少年时期,陈耿在城村私塾读书,后到黄土的新学堂学习。“五四”运动时,就读于崇安高等小学。受进步思潮的影响,他迫切希望毕业之后走出偏僻山区,到外地寻找...[详细]
陈福生(1905~1987年),福州人。民国20年(1931年)从美国芝加哥法学院留学回国,一度在南京美国大使馆任翻译工作。1951年8月起受聘任厦门大学外文系教授,长期任高年级的翻译、作文等课程。1978年以后开设研究生的《英语语法与修辞》、《汉译英研究》等课程。发表出版的译作有汉译英的关汉卿...[详细]
陈凤岐(1905~1947) 幼名嗣儿,永乐乡陈家庄村人。1933年3月16日,经中共地下党员赵宏钧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春,在北极塬组织、开展了农-动。秋季参与组织领导了打倒永乐民团团长吴志文的斗争。1936年2月,参与组织了围攻田家城、砸毁-局的斗争。八九月间,发动永乐地区18个村300...[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