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椿(1905—1927),原名熙,祖籍南京,出生于安吉县城(今安城镇)南门外。早年就读于东吴大学附中(今湖州二中),受五四运动影响,公开进行“人人平等”、“平均地权”、“打倒土豪劣绅”和“铲除-污吏”的宣传。回乡组织安吉青年会,后扩组为湖州青年社,团结进步青年,进行爱国活动。1924年秋,考...[详细]
王世英(1905-1968)洪洞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j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参加了省港大-。1927年后在国民党政府军中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后在上海、天津等地从事党的情报工作。曾任中央军委上海办事处政委、中共中央华北局联络处处长。1938年入延安马列学院学习。后任八路军驻山西办事处...[详细]
王绳祖(1905~1990) 著名历史学家。字伯武,江苏高邮人。民国16年(1927)毕业于金陵大学历史学系,民国25~28年留学英国牛津大学历史学系。民国29年,牛津大学出版社为其刊印学位论文《马嘉里案和烟台条约》,成为该社刊印历史学学位论文的第一位中国学者。回国后,任金陵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系...[详细]
王凤山(1905~1970),原名焦岐峰,河北省高邑县人。从小酷爱武术,长拳短打样样精通。年轻时,曾在冯玉祥属部高桂滋部队任武术教官。民国20年(1931),中共在高桂滋部发动平定起义后被派到阳泉建昌煤矿寻找地下党联系,后因与部队失去联系而流落阳泉,当了采矿工。民国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与中共...[详细]
王德祥,光绪三十年(1905年)生于武称乡龙门村山边屯。 王德祥一生,除了农忙时搞些耕种外,平时都是从事木工手艺工作,一直到去世前。在武称乡、同乐镇一带,他的木工手艺很闻名。尤其起新房的人家都爱请他做木工,他设计的房子9柱、13柱的,也有多达17柱房的。 他16岁学木工手艺,20岁后就学...[详细]
王德文(1905~1933)女,又名芳质、兴文,化名唐学荣,浏阳县上洪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生。,1922年结婚,丈夫去世后,人达浒女子职业学校读书,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加入共产党,被选为达浒区妇女联合会委员长。1927年初,当选为县妇联执行委员。同年8月,任平江工农义勇队宣传...[详细]
王达成(1905-1989)山西柳林人。原名道行。1926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经济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清华学校党支部书记,中共陕北省委、陕甘宁边区区委、晋西区委组织部部长,中共中央晋绥分局组织部部长,中共晋西区委财经委员会副主任,晋绥行署、陕甘宁边区政府秘书长。建国后,历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工业...[详细]
王伯阳(1905~1932年),原名王励刚,又名北洋、卓甫,河南省新安县人。民国12年(1923年)毕业于洛阳第三甲科农业学校,考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翌年,由当时在上海大学执教的瞿秋白,蔡和森介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民国14年(1925年),王伯阳亲身参加了上海爆发的“五卅”-。次年(192...[详细]
王鲲(1905—1927),乳名宗宝,又名经奎,原籍奉化连山乡外王高岙村(今大堰镇),生于鄞县江东忠介街(今属江东区)。1921年入华英学堂读书,参加万人反帝-。毕业后进宁波邮电局作拣信工。1925年五卅运动中,发动邮电工人参加--。同年秋加入共青团,冬转为中共党员。次年秋,组织邮电、纱厂及甬曹...[详细]
陶彩姣(1905年9月~1962年9月),女,平乐县源头区九洞村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 陶彩姣带着翻身的热情,于土改后,在驻 村工作队的引导帮助下,她发动黄玉妹、张玉 林、黄福实、张俊等几户贫苦农民组织临时互 助组,陶彩姣被选为组长。因没有经验,未制 定评工记分等管理制度,互助组成...[详细]
谭天觉( 1905~1942)字赐符,长沙县临湘都茶亭(今属望城县荼亭镇)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生。青年时从军,1925年10月在第二次东征讨伐陈炯明时负伤。1927年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六期。历任国民党军队排、连、营长等职。1941年抗日战争中,在范汉杰部二十七军先后任补充团团长、匕校作战...[详细]
唐希贤(1905.5~1931.7),吴圩镇人,烈士唐光天之子。他自幼秉承父训,聪明好学,15岁考上邕宁县立中学读书,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他积极投身于-,成为该校“ ”骨干,颇有名声。他常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来自勉。毕业后,受聘于吴圩小学当教员。 1926年广西农民讲习所在南宁成立,...[详细]
孙华山(1905~1991) 甘肃晋宁人。老红军。民国24年(1935)5月参加革命工作,曾任红军第一方面军政治部管理排长,民国36年任三野政治部办事处管理员,民国38年任三野后勤三院管理员,1952年任江苏省第六康复医院管理员,1956年任江苏医学院管理员,1964年7月任南京医学院行政科副科...[详细]
沈香圃(1905~1976) 沈香圃,江苏如皋人。民国14年(1925年)毕业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上海解放前,在东长治路自设诊所行医。沈系沪上名医丁甘仁的门生,继承发扬丁氏医学,擅长中医内、儿、妇科杂症,深得病家信赖。民国36年,任上海市中医公会虹口分会办事处秘书,民国38年任市中医公会组织...[详细]
邱秉衡(1905~1966),海南省海口市竹林村人。出身世代商贾之家,少年时家道殷实,得以接受良好的教育。1922年赴上海大同大学就读,同情和支持革命。作为长子,尊父命,大学未读完就返回海口继承家业,随父经商,常借商业活动之便暗中帮助从事地下活动的共产党人。邱家在海口开设“聚益”盐号兼做其他生意...[详细]
秦强(1905~1949年),原名秉煊,号镜如。六塘广洞村人。广西省立第三中学毕业后在六塘小学任教。民国14年(1925年)赴广州投考黄埔军校,在学期间参加国民革命军东征。次年毕业后,参加国民革命军北伐,历任上尉指导员、连长、营附等职。后以战功升任国民党汉口市党部党务训练班少校队长。17年被保送...[详细]
齐德寿(1905--1939),满族,出生于辽宁省岫岩县朝阳乡方家沟村一个富庶的农民家庭。齐德寿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幼年读书,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其后充任私塾教师,设帐授学。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投笔从戎,加入邓铁梅的抗日队伍,深得邓铁梅的赏识和救救国军将士的爱戴,被委以东北民众求国军...[详细]
潘韵(1905—1985),原名趣琴,号趣叟,长兴人。1934年上海新艺术专科学校毕业,长期从事国画创作和美术教育工作。1940年起,先后任杭州国立艺专与浙江美术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解放后,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82年3月,兼任浙江省文史馆副馆长。 潘韵擅长山水画。初学北宋黄山谷与明代沈...[详细]
潘国贤(1905—1987),新昌大明市乡(今大明市镇)丁家园村人。出身中医世家,父松泉、兄国钧均为名医。1930年肄业于上海国医学院。曾受到章太炎、陆渊雷等名家指点。1935年起,任苏州国医学院讲师、四川高等国医学院教授、中央国医馆教务主任、佛教中医院院长等职。建国后任浙江中医学院教研室主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