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基(1904~1982)清苑王盘村人。1924年毕业于北京第四中学。1925年赴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纺织科深造。留学期间,因不满日本帝国主义的对华政策,参加了“反日大同盟”,并积极参加爱国活动,曾被神田 所拘留。在长崎纺织厂实习时,成绩优异,深受厂方器重,厂主以高薪劝留,他断然拒绝。 193...[详细]
王斐然(1904~1994)阜平广安村人。1925年考入北京中法大学。求学期间,积极参加进步-,后又参加农 动、工人运动。193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家乡广安村任抗日动委会主任,后任阜平县抗日民主政府财政科长、察南雁北办事处主任。1938年10月至1939年8月,任冀西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详细]
汪群(1904—1929)江西贵溪县人。1921年加入江西改造社。1922年发起组织贵溪青年社,担任该社理事和社刊《溪音》主编。1923年3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担任南昌地方团第三支部干事。1925年5月,于北京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夏秋之交,任团江西地委宣传部长。8月,受中共江西地...[详细]
王年裕(1904-1949),福建省南平县(今南平市延平区)大凤乡人。1946年3月参加革命斗争,时为闽浙赣边区南顺瓯(南平、顺昌、建瓯)游击队队员,参加了游击根据地的建设和反“清剿”斗争。1949年3月16日在大凤执行任务时被国民党保安团发现逮捕,经受残酷折磨后被敌人残忍杀害,壮烈牺牲。...[详细]
王明(1904—1974),原名陈绍禹(陈绍玉),字露清,安徽省金寨县双石乡(时属安徽省六安市)码头村人。家庭出身贫民(一说小商人)。自幼聪颖,有深厚的旧学基础。早年参加过-,在五卅运动中加入中国国民党。 1919年夏进入与其家乡邻近的河南省固始县陈淋子镇志成小学学习。 1920年以优异...[详细]
王燮衡(1904~1967),金寨县流波人。16岁当中医药学徒,抗战时参加上海中医函授学习,曾开设王广济药店。新中国建立后,在基层卫生单位工作。 王燮衡一生以“治病明其理,疗疾药有效,看病不分贫富,医药急施于贫病者”为指导思想,昼夜应诊,有求必应,数十年如一日,深受群众敬仰。他擅长中医骨科、...[详细]
王国中(1904~1945),海口海秀乡苍西村人。大革命时期,参加中国共产党。1927年琼崖“四二二”-政变后,潜伏在屯昌教书,进行秘密革命活动。1928年初,在琼山县苏维埃政府工作。1931~1932年,任中共定安县委书记。1939年5月,受派在海口市郊苍东、苍西、坡崖、坡训、苍英一带村庄联络...[详细]
汪德成(1904—1982年),籍贯灌云县板浦镇。原邮电部基本建设总局副总工程师。 1928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45年在美国实习电信技术,1946年回国后,在南京电信总局工作。他在长途和市话线路理论上有较深造诣。1950年在全国长途电信恢复工作中,主持了线路工程,迅速沟通全国主干线路,...[详细]
童世光(1904—1996),又名童扶之。湖北汉川丁集公社人。1904年8月生,1925年6月参加革命。192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任湘鄂边区省委宣传部长干事,并参加秋收起义,后任中共汉川县南河区委书记,上海冯玉祥招待所大中通讯社翻译,上海互济会工作人员,青岛中学...[详细]
汤加珍,又名汤耀庭。汉川县池江汤家湾村人。1904年生。幼年在本地读私塾,后又在原地教私塾。1926年北伐军攻下武汉,汤经其表兄吴善珍介绍到叶挺独立团任连队文书,后随部队参加南昌起义,任第4军11师73团排长,接着转战河南与军阀张作霖部作战。1928年春,经党组织派往上海工作。不久转回湖北汉川,...[详细]
宋正德(1904-1930),男,老河口市牌坊街人。1923年入湖北省立襄阳第十中学读书。在校期间,受到当时任校监的共产党人谢远定的教育和影响。1925年夏,鄂北开展了大规模的-,宋积极投身于这一爱国行动,和同学们冲破反动-阻拦,走上街头查禁英、日货,并据跟反动封建官僚襄阳县长叶于蕃作斗争。是年...[详细]
丘岳宋(1904~1986)原名家敏,字馀行。海南澄迈县长安乡(今属长安镇)丘家村人。1904年农历八月十五日生,少年在家读书,青年离家赴穗。1924年毕业于广东工业专科学校。1924年8月考取广州黄埔军校第2期工兵科就读。在校期间,随军参加第一次、第二次东征,战功卓著,升任少校营长。1925年...[详细]
麦劲东(1904~1966),字锦同,海口长流镇美德村人。-民党陆军少将。1930年秋,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七期步兵科。毕业后被选派进陆军教导队军官班深造,结业后任陆军教导第一师第二团排长。1932年,参加“一·二八”淞沪抗战,建有战功,深受上级赏识。5月,蔡廷锴部调离上海赴闽“剿共”,麦劲东随军前...[详细]
刘曰善(1904~1934.2.26)字兰芳,莱西市马连庄镇河崖村人。曾在本村任小学教员。继之,被国民党莱阳县长梁秉锟任命为洼子镇镇长。此时,已是“乡村教育研究会”成员,以国民党镇长身份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招莱边特支委员兼莱阳边界区委书记、中共莱阳县委组织部长...[详细]
刘廷仲(1904—1939),东北抗日联军第七军第三师政治部主任。 山东黄县人。幼年时流落到黑龙江省饶河县,曾在小学读过书,因家境贫困而辍学,为地主扛活多年。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怀着对日本侵略者的满腔仇恨,参加抗日斗争,并加入东北人民军第四军第四团。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详细]
刘孟纯(1904—1982),字粹文,惠阳县人。中山大学政治经济科毕业。民国14年(1925)起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二师连附、指导员、团-表。民国19年(1930)起任上海江海关监督公署总务科长,上海警备司令部上校科长。民国26年(1937)任湖南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少将秘书处长。民国34年(19...[详细]
刘龙春(1904~1939.1.29)字东阳,莱西市南墅村人。1925年任小学教师。1929年任国民党莱阳县教育科教育视导员。1932年任国民党莱阳县第七区区长,以后历任南墅、南岚、漳水乡校校长。1937年加入国民党学兴社(CC系),同年冬,负责管理全县武装。1938年2月被张金铭委任为十六支队...[详细]
刘家泽(1904~1989),又名刘忠云、刘德华,男,1904年9月生,义乌贩田朱村人。1921年考入金华省立第七中学。求学期间,接受“五四”新思潮,追求革命。曾与进步同学一起,发起组织“新村社”。1925年七中毕业后考入上海大厦大学。1926年底,义乌县建立以共产党员为核心的国民党义乌县党部,...[详细]
刘格平(1904~1992年)回族,曾用名刘子敏、刘襄侬,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县大堤东村人,庆云县第一个党支部——杨庄子党支部创建人,庆云县马颊河民工暴-动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新中国民族工作的杰出领导人。 刘格平出身于一个地主家庭,6岁时入私塾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