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维德(1904~1939),今辛集乡火烧营村人。幼时家贫,及长至北洋军阀部队当兵8年,练就了一身驭射技艺。卸甲回乡后,加入国民党县政府的骑兵队。处事大方、好朋友、重义气的性格,使他和三教九流的人均有交往。1935年前后,一度当土匪,曾为范筑先部捕至聊城,后被保释。1937年秋,他收拢民团0,在...[详细]
胡振球(1904—1945) 出生在安徽省繁昌县保定乡鸭鹏村一个农民之家,祖籍桐城县。小时读过几年私塾。1928年,中-组织已在繁昌沿江一带频繁活动,他通过与中共早期党员高鹏起的接触,于1929年夏加入了党组织,经常在繁昌沿江一带从事创建党团组织活动,是地方党组织的主要负责人之一。1931年2月...[详细]
黄汲清(1904年3月30日—1995年3月22日),出生于四川仁寿。大地构造学家、石油地质学家。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4年加入九三学社。九三学社第四、五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六、七届中央委员会常委。 黄汲清于192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随即入北平地质调查所任调...[详细]
果素瑛(1904-1986)程砚秋的夫人。1923年4月26日,程砚秋与果素瑛在北京前门外取灯胡同同兴堂饭店举行结婚大典。原名果秀英,素瑛名为与程结婚后程的恩师罗瘿公所改。梨园之后,父亲果湘林工旦角,母亲余素霞是晚清同光十三绝之一余紫云的女儿、余叔岩的大姐。果素瑛全力支持丈夫的艺术事业,教子匡夫...[详细]
龚祖同,(1904.11.10-1986.6.26),光学家。上海市人。193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36年在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攻读应用光学专业,研究生毕业。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抗日战争爆发不久回国研制出中国第一批军用望远镜。1952年成功地试制出中国第一批光学玻璃,并培养了一...[详细]
甘莲笙(1904.5—1993.3.25),太湖县人,华中师范学院图书馆馆长,中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图书馆学家。 民国20年(1931),甘莲笙在上海从事革命活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于当时斗争极为复杂,一度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后于民国34年重新入党。民国31年4月,他从上海到淮南根据地工作...[详细]
方俊,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家 1904年10月26日生于广州,籍贯江苏武进。1923年唐山交通大学肄业。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8年5月5日逝世。 曾任中国科学院武汉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研究员。中国大地重力学和地球形状学的创始人。20世纪30年代初...[详细]
滕代远,性别:男,民族:苗族,历史时期:近现代(1904-1974),籍贯:湖南麻阳 生平事迹:滕代远,麻阳县岩门镇王代瑁坡人。是令人崇敬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人民军队的缔造者,新中国铁道事业的奠基人。 民国8-11年(1919-1922),滕代远就读于第一高等小学,聪颖好学,生活俭朴,12...[详细]
陈竹隐,1904年出生,朱自清的第二任夫人,四川成都人。1932年8月,与朱自清在上海结婚。陈竹隐毕业于北平艺术学院,为齐白石、溥西园的弟子,工书画,善度曲。婚后育有二子一女。陈竹隐在清华大学图书馆工作,曾任清华大学工会副主席,北京市政协委员。1990年去世。 陈竹隐,1904年出生于...[详细]
陈文杞(1904—1941),汉族,出生于1904年,福建莆田常太乡(今城厢区常太镇)岐尾村人。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等五期学习。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历任连长、大队长、团长等职。 1941年5月9日,时任团长的他在由于百团大战导致日军敌后大扫荡的中条山战役中壮烈殉国于山西台砦 ,时年37岁...[详细]
陈富瑞(1904~1971)男,京剧净角演员。1971年病故于上海,享年67岁。9岁习丑,12岁入富连成社富字科习艺,工净行,开蒙从教授叶福海学《芦花荡》、《功臣宴》、《醉打山门》、《钟馗嫁妹》,从教授丁俊学《丁甲山》,从教授萧长华学《三顾茅庐》之张飞,《奇冤报》之跳判,并从教授王连平学《霸王庄...[详细]
鲍朋成(1904——1967),今浮山乡人。朋成幼时好学聪颖,稍长遍访名师,闻湖北蕲春黄侃在南京举办国学专修馆,遂前往受业,勤奋不倦,深得黄侃的器重,遂推荐他到上海章炳麟处求学。黄、章同是当时学者,精音韵、训诂,朋成从之学,业益精进。在南京时参与《汉书艺文志注》、《毛诗训诂考》的笺注工作,得到黄...[详细]
郑振芬,又名振勋,1904年出生于广东省海丰县海城镇高田社一个贫苦的家庭。1923年参加革命工作,大革命时期她历任民生布厂执行委员,梅陇区妇女主任。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军阀陈济棠统治下的粤东也变得一片血腥,革命遭受了严重的挫折。在这危急时刻,海陆惠紫的共产党人同敌人进行艰...[详细]
赵银棠,又名赵玉生,丽江古城区人。出生于寒儒世家,母杨彦月出身于书香门第,极注重银棠学习。银棠5岁时能背诵几百首诗,6岁进女子初等学堂读书,10岁进县立高等小学堂。 1920年毕业于丽江县女子研习班,1921-1928年,在县城女子两级小学任教,1929年1月,进昆明昆华女子高等师范班学习。...[详细]
张天野(1904—1991),曾用名张崇岳,梅江区东郊乡人。 从小勤奋好学,梅县广益中学毕业后,就读于黄埔军校燕塘分校。1937年8月毕业于庐山陆军军官训练团(第二期)。1938年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任职。 1939年初,张天野被派湖南南颚游击干部训练班任教练,他负责编讲游击政工的...[详细]
张升初,1904年出生,湖南省张家界永定区人。原名张启暹。1927年参加革命,1934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一) 张升初生于贫农家庭。1927年,在党的领导下湘西各地相继成立农民协会、店员工会,张升初曾多次参加 。 土地革命战争初期,张升初任湘鄂川黔革命委员会财政科科员。 ...[详细]
张竞渡(1904—1932),字仲楫,奉天开原人。东北军少将(国民革命军陆军上校加少将衔),“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早期抗战重要领导人,革命烈士。 张竞渡生于战乱之年,生年辽东家乡即遭日俄战争,国败民弱,饱受欺凌。其父张钺(1884-1924,又名张鉴衡,字戍秋),幼年家贫,但天资极优且奋发努力...[详细]
张公让(1904—1981),梅县桃尧镇大塘美村人。 1922年梅县东山中学毕业后考入南京暨南大学。1923年考入北京大学理科预科,1924年转读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因协和医学院功课极为繁重,他勤苦力学,1年后染肺病咯血休学回乡养病。1926年秋转学广州中山大学医学院,1931年毕业,获中山大...[详细]
曾宪立(1904—1998),平远县东石大营里人。 自幼天资聪颖,6岁入小学,12岁入中学,选修理科,偏重外语,而且是不断变换学校,不断插班,从广益中学到梅州中学,到东山中学,参加毕业考试,成绩虽优,而不获广东省教育厅认可。事后赴上海投考大学,有赖上海嘉应会馆热心同乡为他仿造某中学毕业证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