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栋 (1903~1992),耀县寺沟乡阿姑社村人。自幼家境贫寒,不堪于地主的压迫剥削。十六岁就参加国民革命第二集团军,任战士、排长、连长,后因蒋介石背叛革命,于1928年回家务农。 1931年中共耀县委员会在阿姑社成立党支部,他投身革命,参加耀县游击队,当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陕...[详细]
曹孟君 (1903-1967)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妇联-书记。 湖南省长沙人,女,1903年生于长沙樃梨镇一名门望族家庭。她的两个哥哥投身民主革命,对其影响很大。在梨江小学读书时,因-校长的封建压制而被开除。1921年入长沙稻田女子师范学校,因带头剪辫子被开除。入周南女校后,...[详细]
蔡光举(1903~1925),贵州省遵义县人。他自幼聪明好学,颇具天资。辛亥革命后的贵州,战火连年,-横行,盗贼蜂起,饿殍遍野,使他对-制度逐渐产生强烈不满。因此,他决心投笔从戎,但环顾周围的军事院校,无一不被各派军阀所操纵,故他从军的愿望迟迟未能实现。 1924年1月,孙中山与中国共产党合...[详细]
白超然(1903—1981),又名仕倜,陕西省绥德县人。 民国9年(1920),超然考入天津南开中学读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地质系。14年(1925)9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0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民国15年(1926)8月,白超然按照绥德师范校长、中共党员李子洲的指示,从...[详细]
朱赤(1903—1937),字新民,江西省修水县人。勤奋好学,感于国家衰败,遂立志投身军旅,救国救民。1925年,听闻国民政府建立准备北伐,乃只身前往广州,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3期步兵科学习。军校毕业后,随军参加北伐战争,颇有建树。抗日战争爆发后,率部与敌作战,1937年8月,任陆军第88师少...[详细]
甄凤山(1903~1972)乳名白蛋。定县(今定州)东朱谷村人。自幼带领弟、妹6人乞讨、当长工维持生活。幼年丧母,五弟、六弟和小妹相继冻饿而死。1928年到齐齐哈尔一家马公馆里擦汽车,学会了开汽车,在打猎中练就了好 法。日军侵占东北三省后,甄凤山组织抗日武装,向日军打暗 、烧仓库、炸兵营,但因寡...[详细]
赵盛林(1903—1928),宇竹七,乳名冒良,男,苗族,麻阳县两背(今文昌阁乡坳头坪)人。出生农民家庭, 自幼好学。民国12年(1923)就读于芷江联立九中。后因家境贫寒,辍学归里。民国13年夏旱,两背农民在蛇皮山小溪筑坝引水灌田,财主聂汝谦竟说此溪为聂家所有而掘坝断水。赵盛林带领全村青壮年...[详细]
张廷枢(1903-1949)张作相次子,原名柏庭,字蔚久,国民党陆军中将。辽宁义县人。 1903年出生于辽宁义县。1923年任上校团长,被选送到日本千叶县步兵专门学校学习。1925年回国,先后晋升为少将旅长、中将师长和预备军军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张廷枢第12旅在锦州驻防。张廷枢立即下...[详细]
张德安(1903-1981),名宗载,字德安,号鹤俦。晚年以字行。祖居平遥城内站马道街,后居城内西湖景街。出身书香门第。父蔚华为清末举人,民国年间任县立女高校长。德安天资聪颖,幼承家学。诵读之余,拜平遥著名拳师王伦、梁国选为师,学习八卦等拳术,对拳理拳法深有研究,多次参加省比赛并获奖。年轻时入同...[详细]
章次公(1903~1959牢)名成之,号之庵,以字行。江苏丹徒人。民国14年(1925年),毕业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师事丁甘仁、曹颖甫,又曾受业于章太炎,精医学研究,于国学诗文亦无不染指。悬壶斜桥,寓徐家汇路37弄57号。一度任职广益中医院,兼任上海世界红十字会医院中医部主任。与陆渊雷等创办上海...[详细]
余泮文(1903—1980),太湖县辛家冲人,晚年定居县城。年轻时,做过13年长工,在家种过3年田。民国18年(1929)参加工农红军,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4年参加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一生经受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洗礼,曾5次负伤,解放后两肺及腰部尚有4块弹片没有取...[详细]
喻本芳,皖西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1903年出生于霍山县舞旗河镇一个工商业者家庭。 在本家兄弟姐妹12人中,本芳排行老大。在中国民主革命思想激励下,他们都参加了革命行列。本芳的三个弟弟(喻本固、喻本立、喻本信)和一个妹妹(喻本芬)都先后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本芳亦因积极投身于抗日运...[详细]
杨士达(1903~1963年)广东大埔人。民国15年(1926年)震旦大学医学院毕业,赴法国进修获医学博士学位。民国17年回国,历任杭州仁爱医院医务长、杭州市立医院院长兼杭州市政府卫生科科长、浙江省医药专科学校教授,抗战初任浙江省第十六伤兵院院长。民国27年,任震旦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系教授。久寓...[详细]
谢少文(1903.9.15-1995.7.20),微生物学家、免疫学家。原籍浙江绍兴,生于上海。1921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26年获长沙湘雅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教授。30-40年代主要研究传染病,在国际上首次用鸡胚培养斑疹伤寒立克次氏体成功(1934)。5...[详细]
夏坚白(1903年11月20日—1977年10月27日),出生于江苏常熟。现代大地测量学家、天体测量学家。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4年加入九三学社。 夏坚白1903年11月20日出生于江苏省常熟县一个农民家庭,少年时代就读于家乡私塾和小学,后相继在上海公学、中国公学...[详细]
吴赓尧(1903——1952),名希唐,今周潭镇人。赓尧少时随父学医,因家遭火灾,迫于生计,往横埠河街“黄达生堂”药铺学习中药剂。3年期满,随伯父习医,刻苦钻研,对《内经》、《伤寒论》、《金匮》以及金元四大学派,无不熟悉、精通,遂于吴桥街开设吴春堂药铺,时称名医。 赓尧对《伤寒论》的义理辨...[详细]
伍若兰(1903-1929) 红四军政治部宣传队长,革命烈士。 湖南省耒阳县(今耒阳市)人,女,1903年3月出生于来阳县城南九眼塘村一户农民家庭。8岁入私塾,12岁入耒阳县女子职业学校。1924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衡阳省第三女子师范学校,同毛泽东堂妹毛泽建同班读书,...[详细]
吴伯超(1903~1949),原名畴大,字缕述。清光绪二十九年七月初一日(1903年8月23日)生于常州府阳湖县(今常州市武进区)雪堰桥镇。中国著名音乐教育家、指挥家。小学毕业后,考取设在常州城内的武进县立师范。当时刘天华正在母校——江苏省立五中(今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教授音乐课程,吴伯超...[详细]
魏曦,魏曦(1903.12.25-1989.5.20),医学家。岳阳县人。1921~1925年在雅礼、金陵大学和湘雅医学院读书,民国15~17年在长沙广雅中学任教兼任革命军军医。22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同年,在上海雷氏德医学研究院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并任仁济医院临床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