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公元1902年出生的名人介绍

公元1902年出生的名人介绍

温广汉 [公元1902年-1982年]

  • 温广汉(1902~1982),字漫生,又名孟荪,撮镇六房郢人。民国19 年(1930 年),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即以后的中央大学前身),同年任合肥第六女子中学教员。翌年去法国留学,攻读社会历史学,获巴黎大学文科博士学位。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民国27年春,任国民政府武昌战时干部训练团教官,同年秋去...[详细]

韦素园 [公元1902年-1932年]

  • 韦素园(1902~1932),光绪二十八年(1902 年)六月十八日出生在霍邱县叶家集北大街一个小商家庭,其父韦美堂。韦素园兄弟5 人,排行老三,大哥韦崇华(凤章)、二哥韦崇义(少堂)、韦素园原名韦崇文(乳名文魁)、四弟韦崇武(丛芜)、五弟韦崇斌,还有1 个妹妹韦崇贤。韦素园自幼聪明,8 岁入私...[详细]

王影怀 [公元1902年-1923年]

  • 王影怀(1902~1923),名三德,又字荫槐、映淮,生于凤阳县杨公乡汤王庙一个佃农家庭。10 岁入汤王小学读书,民国6 年(1917 年)考入凤阳安徽第五师范,学业大进,且工书画,深受师长器重。“五·四”运动期间,他参与有名的“凤师-”,并被选为凤师学生会、凤阳 负责人。毕业时以品学兼优,被留...[详细]

王廷甫 [公元1902年-1927年]

  • 王廷甫(1902-1927) 又名献发,旌德人。1926年春,由梅大栋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皖南第一个党支部—中共旌德三都补习学校支部成员之一。同年7月,王廷甫被选为工人代表,入安徽省旅鄂党务干部训练班受训3个月。1927年春,王廷甫等共产党人返回旌德开展革命活动,任县农民自卫军-表。“四•一...[详细]

王淑明 [公元1902年-1986年]

  • 王淑明(1902~1986),曾用名王铸、束萌、金心、天帝,无为县人。幼年就读于父亲办的私塾,后在县立小学及中学当过教员。民国14 年(1925 年),开始在《京报》、《现代》等报刊上发表评论日本文艺理论家厨川白村的著作《苦闷的象征》和《鲁迅先生被人误解的原因》等文章,得到许广平的好评,从此,走...[详细]

汪静之 [公元1902年-1996年]

  • 汪静之(1902—1996),绩溪上庄镇余川村人。幼年接受了十年的私塾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国学基础。1922年,他和应修人、潘谟华、冯雪峰创立湖畔诗社,出版四人合集《湖畔》。同年,他出版诗集《蕙的风》,在自序中说:“被封建礼教压迫了几千年的青年的心,被‘五四’运动唤醒了,我就像被-的人初解放出来一...[详细]

汪德海 [公元1902年-1932年]

  • 汪德海(1902~1932)金寨县古碑镇人。出身贫苦。早年曾在笔架山农校读书。民国18 年参加革命。历任六安六区列宁小学校长,游击师参谋长,红二十五军某团团长。民国21 年在湖北省浠水县与国民党军队激战中牺牲。古碑镇 古碑镇地处金寨县中心,大别山腹地,梅山水库上游,东经115°39′至115...[详细]

汪达之 [公元1902年-1980年]

  • 汪达之(1902~1980),黟县碧山乡碧山村人,是知名的人民教育家。汪达之家境贫寒,出生前,其父在贫病交困中去世,全靠寡母为人缝洗度日。汪达之先后就读于安徽省立第一中学和省立师范学校。毕业后,在繁昌县平清铺和望江县吉水镇任小学教师。 青年的汪达之目睹国家的贫弱、人民的苦难,使他处于极度苦闷...[详细]

王泊生 [公元1902年-1965年]

  • 王泊生(1902~1965)河北遵化县人,1902年出生,毕业于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戏剧系,曾组织“美生社”话剧团,首创男女演员同台演出,在国内戏剧界引起轰动;后学习京剧和昆曲,组织“晦鸣社”京昆剧团,并任主演;历任北平国剧学会教务主任、南京戏曲音乐研究院研究员、北平燕京大学文学系讲师、汉口民...[详细]

台静农 [公元1902年-1990年]

  • 台静农(1902~1990),名传严,字伯简,霍邱叶集人,小学毕业后考入汉口大华中学,未毕业。民国9 年(1920 年)去北京大学中文系旁听,并加入青年文学团体“明天社”,发表新诗《宝刀》、小说《负伤的鸟》及搜集整理《淮南民歌》167 首。民国14 年4 月会见鲁迅后参加未名社。民国18 年始,...[详细]

史东山 [公元1902年-1955年]

  • 史东山(1902~1955) 原名匡韶,浙江海宁人。民国11年(1922年)步入影坛,成为著名编导。九·一八事变后,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同年进联华影业公司任导演。1932年与蔡楚生等合作拍摄《共赴国难》等片。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上海电影界工作人协会常务委员、中华全国电影界...[详细]

沈从文 [公元1902年-1988年,20世纪湖南十大文化名人]

  • 沈从文(1902-1988),中国著名作家,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县人,祖母刘氏是苗族,其母黄素英是土家族,祖父沈宏富是汉族。因此,沈从文的民族身份可以是此三个民族的任何一个,但沈从文本人却更热爱苗族,他的文学作品中有许多对于苗族风情的描述。  ...[详细]

尚钺 [公元1902年-1982年,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

  • 尚钺 (1902—1982)号健庵,原名宗武,罗山县城关镇人。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 尚钺出身于破落的地主家庭,民国六年(1917年)进开封二中学习,“五四”运动后为河南-的主要负责人之一。民国九年(1920年)假期回罗山组织青年学社,传播进步文化,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民国十年(1921年)...[详细]

萨本栋 [公元1902年-1949年]

  • 萨本栋(1902~1949年),字亚栋,蒙古族,闽县(今福州市区)人。幼随父在京就学。民国10年(1921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学校,后被选派留学美国。先在斯坦福大学机械系攻读,取得学士学位;又入麻省吴斯德工学院攻读电机和物理学,创“萨氏定律”,获物理学博士学位。民国16年回国,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详细]

柔石 [公元1902年-1931年,左联五烈士]

  • 柔石(1902.9.28—1931.2.7),男性,浙江宁海人。姓赵,名平福,后改为平复,笔名柔石、金桥、赵璜、刘志清等。中国作家、中国共产党员,左联五烈士之一。 短篇小说集《疯人》《希望》,中篇小说《三姊妹》《二月》《为奴隶的母亲》,长篇小说《旧时代之死》,诗歌《战》《血在沸——纪念一个在...[详细]

邱清泉 [公元1902年-1949年]

  • 邱清泉(1902年1月27日~1949年1月10日),原名青钱,字雨庵。浙江永嘉蒲州(今属龙湾区)人。出生贫寒,1925年9月黄埔军校二期工兵科毕业。1934年留学于德国柏林陆军大学。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1947年任国民党整编第五军军长。邱清泉性格狂妄,作战指挥风格大胆,别号“邱疯子”。194...[详细]

秦廷柱 [公元1902年-1974年]

  • 秦廷柱(1902~1974) ,号硕钦。定江乡法源村人。出身于富裕家庭。民国9年(1920)肄业于桂山中学,后随父赴粤考入广东讲武堂学生班。毕业后任见习排长。因年轻气盛,受排挤被遣散回桂。民国13年加入桂系部队,先后任中尉副官、营副、营长、中校团副。民国23年任桂林区民团指挥部常备大队大...[详细]

秦明勋 [公元1902年-1935年]

  • 秦明勋(1902~1935)金寨县桃岭乡人。民国17 年(1928 年)参加赤卫队,民国19 年参加红军,后任红四军十师二十九团经济部主任。民国20 年升任师经济部主任。民国21 年随主力红-战至川陕,一直任经济部主任。民国24 年长征过草地时与国民党军作战牺牲。桃岭乡 桃岭乡地处金寨县腹地...[详细]

彭冬秀 [公元1902年-1972年]

  • 彭冬秀(1902—1972),女,幼年随母乞食,17岁嫁光陂高度村萧细二为妻,人称萧细二娘。生二子,29岁丧夫,赖纺绩、乞讨,瞻老抚幼。新中国成立后,彭立即投入打土豪、斗地主的群众运动。1950年被推为贫雇农团团长;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选为副乡长。抗美援朝中,彭毅然送二子参军,并节衣缩食,捐款4...[详细]

裴济华 [公元1902年-1954年]

  • 裴济华(1902~1954)名文英,别号华夏,长丰县下塘镇人。幼时读私塾,稍长入合肥启明小学堂,毕业后考入安徽农校,他少年有大志,面对内忧外患,常慨叹说:“何时奉命提精旅,一举光复旧山河”。 民国14 年去广州,入农-动讲习所,并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转为中共正式党员。入党后,先后在安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