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秉藩(1902—1982) 字屏轩,扶风县法门镇七里桥人。幼时就读私塾,后投身军界。民国16~19年(1927~1930),先后任国民军湖北第一集团军第一师、第二十八师中将师长。民国19年(1930)在江西吉安加入国民党。民国20~21年(1931~1932)任国民党中央军校高级教...[详细]
高丽虹(1902.2.9~1984.3.26),开封市人。生于西棚板街。幼读私塾十余年,尤爱书法,其习作颇受塾师赞赏。1923年夏,入重修河南通志局做采访、缮写工作。1927年重修河南通志局和金石编纂处合并,更名为重修河南通志处。30年代初,经考试考取河南高等法院,任书记官。1932年9月在中州...[详细]
冯焕卿(1902~1964.7),原名冯存芝,艺名"玉虎",外号"洋人",河南原阳县土寨村人。冯出身贫苦,早年丧父,9岁随母讨饭度日。母死后,寄养在兄嫂家中,嫂不贤,受歧视。15岁时,私逃开封入天兴班。因其聪明伶俐,学戏不足一年便登台演出《对松关》(饰罗章),以表演真切,唱腔感人而崭露头角。16...[详细]
方天(1902~1991),名仁高,别号天一、天逸,江西省赣州市赣县五云镇水口村人。生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902)。早年就读于赣州省立第四中学,后入黄埔军校第二期学习。毕业后参加国民革命军,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国民党军一八五师师长,十八军、五十四军军长,十一集团...[详细]
丁全福(1902~1972),回族,开封市人。自幼习武,身体魁梧,力大无比。二三十年代与弟全玉(号汉章)在河道街路南(今人民医院对面),开青干果行,以卖水果、瓜子为生,全玉坐店经营,全福挑担走街串巷叫卖。1933年10月,赴南京参加中华民国第五届运动会,获测力项目第一名。1935年10月,代表河...[详细]
仇建忠(1902~1930),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出生于草篷镇(今四甲镇窑港村,属通州市)。红军,烈士。民国10年(1921年)南通师范毕业,受曾在上海大学读书的共产党员俞海清、仇恒忠的教育,在通东老家参加革命。民国16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冬,负责中共南通县委在三益区草蓬镇举办的武...[详细]
陈士章(1902~1992),黄埔军校第五期政治训练班毕业。曾用名俊杰,河北赵县人。1923年起任陆军第二十五师九十九团第八连司务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补充第四团八连特务长,1927年1月入中央军校政治训练班,10月转入中央军校军官研究班。1928年1月入中央军校军官团,历任排、连、营长。抗日战...[详细]
陈金声(1902-1976),修武县蔡坡村人。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受命组建方庄供销社,担任该社主任和党支部书记达20多年,为发展和活跃方庄一带的经济,满足山区农民的生产、生活需求,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方庄供销社是陈金声和他的同事们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建立、并付出巨大的艰苦劳动才...[详细]
蔡安恭,陕县大营村人。生于1902年,卒于1975年。1925年于省立中学毕业后,在家自学医书,精读中医经典著作。行医治病50年。 1950年,蔡安恭被选为陕县二区卫生工作者协会主任、县政协委员。1953年,调陕县人民医院工作。他擅长中医内科和妇科,临床经验丰富,曾挽救过不少垂危病人...[详细]
卜静安,原名卜占台,化名卜静安。1902年出生在蓟县板桥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卜大林,长年勤劳耕作,同所有劳动农民一样始终摆脱不了贫困,全家几代人挤住在三间又破又窄的草屋里。 卜静安幼小读过私塾。由于家境贫寒过早辍学在家务农。他自幼喜欢读书,劳动之余经常借来《水浒》、《三国演义》、《济公传...[详细]
朱麟五(1902—1985),浙江嘉兴人。1915年入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附小读书,1926年毕业于南洋大学电机科,后赴英国留学。回国后长期从事发电厂建设和教学工作,曾设计建造过多座大中型发电厂,对发电厂的设计、建造、运行和检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擅锅炉检验。1996年-同志回母校参观校史博物...[详细]
朱公谨(1902—1961),字言钧,浙江余姚人。1919年考取清华留美预备生,1921年赴德国哥廷根大学深造,获数学博士学位。1927年回国后在多所高校任数学教授。1946年起任交通大学数学教授,讲授“微积分”及“变分学”。1957年至1961年任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教授、数学教研室主任...[详细]
朱宝承(1902—1948)字振玺。济南市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7年他离家外出,寻找抗日救国的道路。先在武汉参加了国民党军队,后于1938年秋毅然参加了八路军。历任军分区参谋、参谋主任,一一五师教导六旅十七团一营副营长,齐济县、济阳县大队副大队长,渤海纵队十八团团长等职。曾率领部队参加大小...[详细]
朱爱周(1902—1940),名秉莲,字爱周,赣榆县罗阳人。1918年考入江苏省立第十一中学,1922年考入北平高等警官学校,毕业后历任国民党灌云、盐城县公安局长,赣榆县常备大队长,江苏省第三水警区区长,赣榆县长等职。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下,他号召全县各阶层人民团结对日,共赴...[详细]
赵景深(1902~1985)民间文学家、戏曲学家。字旭初,曾用卜朦胧、冷眼、邹啸等笔名。四川宜宾县赵场(今宜宾市)人。 幼时住天津姑母家,就读于天津南开中学。后考入天津棉业专门学校。曾为《益世报》编过《新知识》副刊,后经郑振锋介绍加入文学研究会。1925年就教于上海大学,1927年任开明书店...[详细]
赵广兴(1902—1960)鄄城县赵庄人。1922年入冯玉祥西北军当兵,历任班、排、 连、营、团长等职。1948年任国民党少将旅长,9月济南战役中随吴化文率部起义。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等向吴化文、赵广兴等发了贺电。1948年10月2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任命赵广兴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一四师...[详细]
张云菲 (1902—1984)原名张栋,字耘斐。郯城县马头镇人。6岁入私塾,后在本镇竞进小学读书。毕业后任小学教师10余年。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郯城县民众动员委员会、鲁南民众动员委员会四分会、山东抗敌协会四分会宣传部长,山东省文化协会部、山东省教育厅编审科。曾主办抗日《动员报》。1948...[详细]
张逸轩(1902—1943)又名张中人,字元成。枣庄市峄城区人。高小毕业后考入济南正谊中学。1938年冬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成为党支部领导成员之一。1939年冬负责峄城党的工作,组成中共峄县城市工作委员会, 任书记。1939年冬至1941年间,他以开办煤厂、布店为掩护,...[详细]
张威廉 (1902~2004) 笔名微庐。浙江吴兴人。民盟成员。192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德国文学系。历任陆军大学德语教师,中央大学外文系副教授,南京大学外文系教授。中国作协江苏分会第一届理事。1926年开始发表作品。195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译著《布莱德尔小说选集》、《乡情们》、《儿子们》...[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