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人定(1901—1975) 原名士钦,后改名人定,沙溪濠涌村人。民国15年(1926)广州法政学校毕业,1924年到广东高等法官学校研究部进修。热爱艺术,利用课余时间到春睡画院从岭南画家高剑父习画,1926年后入春睡画院专攻山水花鸟画。曾在报上发表,提倡革新中国画、融合中西、复兴人物画,深...[详细]
方奋德(1901~1928),又名方炳,惠城镇西联村人。民国11年(1922)毕业于惠来县立中学,次年在惠城模范小学任教师。他喜欢音乐,性情豪放,思想进步。民国14年(1925)投身工农革命运动。民国15年(1926)参加中国共产党后,到广州随北伐军到武汉,进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学习。 ...[详细]
邓肇坚(1901~1986年)祖籍九江镇下北吴涌社,在香港出生。毕业于香港圣士提反男校。民国8年(1919年),在其父的银号工作。由于积极投身公益事业,13年出任香港东华医院总理,16年任保良局总理,17年任东华医院主席兼东华医院奠基主任。18年8月,香港总督任为非官守太平绅士。21年任保良局主...[详细]
邓赞群(1901—19 60年),又名邓赞卿、邓植群、邓赞称、邓祖称,1901年出生于广东省揭西县南山镇。1925年,邓赞群进广州农-动讲习所学习,为第五届乙班学员。1926年,他跟随彭湃在汕头市-委员会搞地下 ,由彭湃介绍加入共产党。1927年国民党清党时,邓赞群被捕入狱,保释出狱后旋赴上海,...[详细]
邓熙农(羲农)(1901年~1930年),原名邓遂安,金本云塘村人,1901年出生于一个富裕家庭。熙农少年聪慧好学,能言善辩。1917年以第二名成绩考入新办三水县立中学。两年后考入广州政法学堂。在学期间,受五四-的影响,接触进步人士,研读马克思著作和革命书刊,逐步接受新思想,开始确立社会主义能够...[详细]
邓军凯(1901—1954年),1901年生,梅城三角地上坪村人。早年就读师范学校,毕业后任梅南乐怡学校教员。1926年冬,到毛里求斯谋生,先后在毛埠的华文报馆《华侨商报》、华侨社团、仁和会馆任职。后来又兼任新华中学校长。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邓军凯拥护中国共产党联合抗日主张,在报上常撰文宣...[详细]
川岛 (1901~1981) 原名章廷谦。浙江上虞人。民进成员。192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历任北京大学助教兼校长秘书、副教授,厦门大学、北京大学女子文理学院讲师,浙江大学教授,西南联合大学常务委员会主任秘书,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20世纪20年代初开始发...[详细]
陈郁(1901~1974),广东省宝安县(今深圳市)南头陈屋村人。他出生于贫苦海员工人家庭。陈郁出世3个月时父亲即病故,9岁时进村中私塾读了两年书后失学。民国元年(1912)初夏,陈郁到香港一家缝纫机修厂当学徒。1916年再到香港一家汽车公司当学徒。3年期满,公司老板见他精明能干,即送他去广州汽...[详细]
陈异峰(1901~1928),原名陈万峰,1901年生于韶关市东厢火管(今韶关市浈江区新韶乡)大陈屋一个较富裕的农民家庭。陈异峰自小聪明伶俐,到学龄后随父就读,学业良好。青年时期,陈异峰在县中学读书,成为追求社会进步的热血青年。 中学毕业回乡后,陈异峰在府管小学教书。其善于演讲与写的一手毛笔...[详细]
陈翔鹤 (1901~1969) 笔名陈祥和。四川成都人。中共党员。192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曾与冯至等人组织浅草社、沉钟社,抗日战争期间,曾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都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民主同盟四川省委员会执行委员。1949年后历任川西教育厅副厅长,四川省文联副主席,四川大学教授,中国社科院...[详细]
陈同白(1901—1984) 南蓢榄边茶园村人。孙中山非常大-参军、卫士队长、少将。民国9年(1920)上海清华学校高等专科毕业,获公派留学美国华盛顿大学水产学院及麻省理工学院水产工程学系,专攻水产品加工,获学士和硕士学位。1925年学成回国,任江苏省水产学校制造科主任。1929年8月主持广...[详细]
陈模(1901~1938) 字绍禹,本县法镇乡人。家较富,民国7年(1918),在汉南中学读书时以才思敏捷、学有所长著名。民国10年(1921),陈模任教于南郑县金轮什字小学,分教自然常识课,先后制作天平、独角马、蒸气机模型等教具20余种,加强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民国14年(1...[详细]
陈景川(190l一1947),又名惠星,号云畴主人。澄海县隆都镇西洋村人。爱国华侨领袖,泰国潮州会馆创建之中坚发起人。“九·一八”事变后,他与蚁光炎、廖公圃、郑子彬倡导输将救国。任全国劝募救国公债暹罗分会副会长,组织泰国潮州会馆。继创《中国日报》、《中原日报》,作为宣传抗日喉舌。民国3 1年(1...[详细]
成连音(1901~1974),又名仙操,宁强县阳平关成家坝人。出身地主家庭,小学文化,早年曾受训于国民党三十八军干部训练班,后充任该军排、连长职。民国18年(1929),宁羌遭灾,饿殍遍野,匪患滋生。各地为保境安民,纷纷成立民团武装。成由军中回乡,历任地方团队头目,县参议员。 民国2...[详细]
陈德钊(1901-1933),乳名奴胜,字玖鉴。五山小王山人。7 岁入本地私塾读书。民国 7 年 (1918) 考入县立高等小学。民国 10 年 9 月,赴广州工专学校攻读。民国 12 年春,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后任社青团小组长。民国 14 年春,陈德钊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 员身份回到乐昌,与...[详细]
陈伯忠 (1901~1926年),男,又名新启,广宁县十二区黄田江头村(今属四会市黄田镇)人,出生于一个富裕农民家庭。10岁读私塾,15岁转元恺小学。1921年考入广东省立第一中学。1923年冬在校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筹建“广东新学生社”。1924年,根据党指示,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当选为...[详细]
陈炳霈(1901~1959年),字叔文,生于阳江直隶厅太平乡(今江城区埠场镇)珊美村,清末举人陈德鑫第三子。民国11年(1922年), 就读中山大学英语系。民国18年毕业后,先后在中山大学附属小学、阳江县立师范学校任英语教师。民国21年,任阳江县立师范学校校长。他对侄奇略、侄女佩琨(均为中共地下...[详细]
蔡协民 (1901-1934) 中共福建省委秘书长、军委书记,革命烈士。 湖南省华容县人,1901年12月29日生于华容县城南磐石垸一个贫农家庭。8岁入私塾读书。1921年考入武昌中华大学预科。一年后因病辍学回家,执教小学。1924年秋,考入何叔衡创办的长沙...[详细]
白玉堂(1901~1994),原名毕焜生,又名毕钊南,白玉堂为艺名,花都市新华镇毕村人。其父毕善福、胞兄毕钊伦、堂兄毕劲持都是海员。他3岁随父往香港,6岁回乡读书,11岁失学。堂兄毕劲持厌倦海员生活,后在广州改行当粤剧演员,艺名黄种美(著名丑生)。白玉堂跟着堂兄到戏班看排戏,看了几次后,居然能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