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高品(1900.10.31-1998.3.1) 字鹤楼,湖北嘉鱼人,著名图书馆学家,图书馆学教育家,图书馆管理专家。 1900年10月31日生于湖北省嘉鱼县。6岁入读私塾。1912年入牌洲圣公会办的小学读书。1914年入武昌文华中学,1921年高中毕业,被保送入武昌文华大学文科学习...[详细]
穆木天 (1900~1971) 吉林伊通人。1918年毕业于南开中学,1926年又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1921年参加创造社,曾任中山大学、吉林省立大学教授,1931年在上海参加左联,负责左联诗歌组工作,并参与成立中国诗歌会,后历任桂林师范学院、同济大学教授,暨南大学、复旦大学兼职教授,东北师...[详细]
牟光仪(1900—1939)潍县(今坊子区)清池镇西清池村人。1920年到华丰铁厂做工。1926年完成了掩护关向应在潍县视察的任务。1930年资本家害的他双目几近失明, 仍坚持斗争,被当地群众誉称为“瞎子司令”。1938年9月,与国民党地方武装达成“互不侵犯,共同抗日”的协议,并完成了策反敌军的...[详细]
马侠村(1900—1942)掖县(今莱州市)朱由村人。1919年考入北京国立美术专科学校。毕业后投笔从戎,考入保定军官学校。1924年先后担任绥远都统署直辖骑兵团团副、 混成旅旅长等职。 1927年8月到北京赋闲,靠借贷和鬻画维持生活。1933年5月任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第二骑兵师师长。率部先后...[详细]
刘振民(1900—1938)文登县(今文登市) 大界石村人。1932年4月任文登二区农民协会宣传干事, 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春,任中共文登二区区委书记。 翌年2月任中共胶东特委委员。1935年春任胶东特委委员兼宣传部长。年底,参与组织和领导胶东“一一·四”-,负责东路行动,并兼任第...[详细]
刘雨辉(1900—1985)女。原名刘玉惠。广饶县刘集村人。1924年先后在济南女子养蚕讲习所、苏州女子产业学校就读。1925年夏,到济南女子职业学校任教,后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春节,把早期的《共产党宣言》中译本带回刘集村。同年与延伯真结婚。 1927年, 因身份暴露,被校方辞退。后与党...[详细]
刘绍堂(1900—1944)字化南。无棣县刘风台村人。至1929年,在国民党军阎锡山部先后任营长、 团长、少将旅长兼包头市城防司令等职。1937年底任第205旅少将旅长, 1939年任第38师少将师长。1940年任第19军中将军长。1944年9月患脑溢血病逝。 ...[详细]
刘康侯(1900—1977)名晋升,曾用名刘中和。博山县(今淄博市博山区)人。1919年博山县立师范讲习所毕业后,在博山县立报恩寺(第五)小学先后任教员、校长。 1926年11月, 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为中共山东党刊《红星》书写版面。1928年5月, 中共博山支部-解体,从此脱离党的组织。...[详细]
刘景田(1900—1953)昌邑刘家辛戈村人。1917年由北洋政府招为华工赴法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在法国加入共产党。1930年作为共产国际代表赴越南协助胡志明创建越南共产党,成立义安、河静地区苏维埃,与法国殖民当局和封建地主进行斗争。1937年受中共中央派遣参加“国际纵队”,与西班牙人民一...[详细]
刘镜清(1900—1963)又名刘志平,字涟漪。招远县(今招远市)东良村人。国民党党员。国民党中统特务。历任国民党山东省党部组织部长、外交部亚州司司长、国民党中央参议员、“国大代表”、南京市法院院长、台国民党-“-”等职。 ...[详细]
刘惠民(1900—1977)原名诚恩、德惠。沂水县胡家庄人。著名中医。自幼酷爱医学。1916年,拜本村中医李步鳌为师,听讲、辨药、随诊等深得其传。几年后,边行医边刻苦深研中医医学。20年代赴奉天(今沈阳市),在名医张锡纯创办的奉天立达中医院学习和工作。两年后,考入上海中西医药专门学校。毕业后,回...[详细]
刘怀文(1900—1943)枣庄市市中区永安乡上薄板泉村人。1926年夏,投奔北伐部队,加入国民革命军。后回乡务农、当煤矿工人。1937年“七七”事变后,参加了当地的“抗日农民自卫军” 。1938年3月,被编入鲁南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一总队第三大队,先后任排长、连长、副营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详细]
妇女解放的斗士 刘瑜璧,乳名瓜治,字琼琚,晋江永宁(今属石狮市永宁镇)金埭村人,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生。瑜璧家自曾祖父起代代旅菲谋生。幼年时,祖母教她读书。稍长,先后就学于培英女学、求才幼稚园附设师范科,并参加上海师范函授。她一边求学,一边在求才幼稚园当助教,不久应聘到厦门幼稚园工作...[详细]
李圣五(1900—1985)名福善,字圣五。泰安县泰城(今属泰安市泰山区)人。伪国民政府外交部长。他少年家贫,毕业于泰安山东省立第三中学,由其兄资助,考入北京大学读书。后留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为法学部研究员。就读于英国牛津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任复旦大学、暨南大学教授,商务印书馆编辑...[详细]
林一人(1900~1931),女,1900年出生于海南琼东县一区(今琼海市塔洋镇)簪马村的一个农民家庭。1920年林一人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与杨善集结婚,1921年生女杨琼玉。 林一人是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村妇女,个性泼辣倔强。她虽然已为人母,但连个名字也没有,村间邻里都管她叫簪马嫂...[详细]
李继信(1900—1966)沂水县潭家营村人。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建立后,办起了全县第一个农业合作社,并任社长。到1951年,全社建成小水库1座、大口井5眼,并修水渠架水车,改变了生产条件,提高了粮食产量。是年2月被评为省农业劳动模范。1955年任宝泉乡乡长兼党总支书记,带领全乡实行...[详细]
1900年 9月6日出生在陕西蒲城县马湖乡富原村; 1906-1909年,就读于村中私塾; 1909-1915年,陕西省立第一师范附小学习; 1916-1920年,上海吴淞同济医工专门学校(原名“上海同济德文医工学堂”)学习; 1920-1926年,德国哥廷根大学医科学习; ...[详细]
李伯衡(1900—1973)原名李成,曾用名石青。寿光市人。1924年毕业于山东省艺术专科学校。 曾任中学教员、国民党寿光县教育局代局长。1938年2月参加革命工作, 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任寿光县抗日动员委员会主任。1941年任寿光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兼-长、清东专署-局局长。194...[详细]
李丙玉(1900—1968)女。费县邵庄人。1918年与郭启祥结婚。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建立后,与丈夫郭启祥一起带领群众科学种田,引进良种,使粮食产量大增。1955年被评为山东省农业建设积极分子。郭启祥、李丙玉是全省罕见的夫妻劳模。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