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坤 (1898—1930)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军长,革命烈士。 湖南省永兴县人, 化名李维森,1898年9月生于永兴县金龟乡牛头下村一个农民家庭。幼年读私塾,做店员,习武强身。1924年考取黄埔军校第四期预习生。1926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毕业于黄埔军校南...[详细]
何华益,女,1898年8月出生于广东香山县(现广东省中山市)。9岁随父去美国旧金山。20岁被父亲送回国,经宗亲介绍,嫁给下梅林村读书人郑满容。婚后先务农,后从本地0、互助会借钱,在深圳南圹街的两间祖屋开办“鸿安旅馆”,经三次扩建具一定规模,成为深圳旅业早期龙头。1937年“七·七”事变后,叶挺...[详细]
高恬波(1898~1929.12),乳名棠德,女,广东惠阳淡水镇三角村人。阮啸仙夫人。17岁考入广州妇孺产科学校。1919年参加五四-。1923年,她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被选为“新学生社”常务委员,经常深入工厂、企业、学校发动妇女进行革命活动。工作中认识“新学生社”的领导人阮啸仙,并于同年结...[详细]
傅保光(1898—1931) 香山县人。早年留学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获硕士学位。民国7年(1918)返国,任广州岭南大学教授,后兼任农艺系主任、蚕桑系主任,并主编《农事月刊》及英文版《蛉南科学》杂志。继任岭南蚕桑学院院长。1927年受聘兼任广东省蚕丝改良局局长。 同年(公元1898年...[详细]
方光焘 (1898~1964) 浙江衢县人。中共党员。1924年毕业于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1929—1931年在法国里昂大学读研究生。回国后曾参加创造社和左联活动。历任上海大学、劳动大学、安徽大学、复旦大学、暨南大学、中山大学教授,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江苏省文化局局长,省文联主席。...[详细]
榻东凌(1898~1975),广东清远县人。年青时随父在家乡开茶楼。30年代初到广州,住十六甫水脚东横街,在西堤二马路“六国饭店”当点心师。他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开拓创新,借鉴北方制作灌汤包的技术,结合广州人口味,制作出皮薄汁多味鲜可口的灌汤饺;借鉴西方点心的办法,研制出擘酥椰王角、沙湾原奶挞等美...[详细]
邓佐虞(1898-1938)国民革命军陆军第75军139师参谋长 字述唐。男,1898年出生,河北高阳人。早年毕业于陆军大学。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75军139师少将参谋长。1938年2月,参加徐州会战,奉命在鲁南兰陵镇、洪山镇一带阻击日军,与敌人激战数日。5月15日,奉命率...[详细]
邓均吾 (1898~1969) 笔名均吾、默声。四川古蔺人。中共党员。1921年参加创造社,曾任《创造季刊》,中共古蔺县委书记,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1949年后历任重庆市文联副主席,重庆市作协副主席,《红岩》杂志主编。中国作协第三届理事。1922年开始发表作品。195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详细]
仇少珊(1898~1938) 商州人。自幼受家塾教育,勤奋好学,先后就读于西安甲种农业学校和中山大学,受到一些进步人士的教诲,逐步树立起爱国思想。 民国17年(1928)秋,仇少珊返商后任县立第一小学校长职务。他以爱国主义为教育内容,改变该校只谈教书不谈国是的教学状况。他在教职工和学...[详细]
陈子展 (1898~1990) 原名炳堃,字子行,笔名楚狂。湖南长沙人。九三学社成员。毕业于长沙县立师范。历任小学教师,国立东南大学教育系学员,南国艺术学院教授,《读书生活》主编,中国公学沪江大学教授,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九三学社中央委员。1922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专著《楚辞解题》、...[详细]
陈卓凡(1898—1976年)原名万安,东里镇塘西人,爱国民主人士。早年赴日本留学,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与彭湃等人组织赤心社。1924年毕业回国后,任海丰中学教导主任,参加彭湃领导的海陆丰农-动。翌年随东征军到汕头,受周恩来委派,任揭阳县长。1926年冬,任漳州各属政治监察员,积极推...[详细]
陈镇庭(1 898—1 957),澄海县澄城镇城北人。自幼喜爱国画,4岁时,他骑在父亲肩上,随手在粉墙上画出麒麟,使观者惊叹不已。镇庭就学于上海美专,成绩卓著,得到刘海粟、谢海燕、马公愚、诸闻韵等画师所器重。毕业后,赴泰国、越南从教,办国画社,学生遍及泰、越。他兼擅书法、篆刻,在泰出版《陈镇庭画...[详细]
陈茂垣(1898—1987) 张家边蓢尾村人,美国檀香山归侨。历任石岐市副市长、石岐镇副镇长、致公党中山县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政协石岐市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政协中山县第一届委员会委员、第二届常委、第三届副主席,石岐镇侨联主席,中山县侨联主席,中山市侨联主席、名誉主席,中山市华侨中学董事会董...[详细]
陈君葆(1898—1982) 字厚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10月7日出生,三乡平岚村(今平南村平南片)人。幼年就读乡间私塾,11岁随父往香港,皇仁书院肄业后考入香港大学文学院修读政治经济并在圣士提反中学任教。民国10年(1921)大学毕业,应聘到新加坡华侨中学任教,两年后调吉隆坡任七洲...[详细]
陈谷荪(1898-1928年),原名燕贻,陆丰县东海镇人,生于较富有的商人家庭。祖籍陆丰县上陈乡,因乡中经常发生乌红旗械斗,祖辈不堪这种无谓争斗而移居东海镇居住。陈家在东海、金厢两地都有铺面,为后来陈谷荪开展革命工作提供了社会基础。 陈谷荪小时就读于东海镇县立第二高等小学校。他天资聪颖,勤奋...[详细]
成舍我 (1898—1991) 中国新闻公司总经理,《世界日报》社社长。 湖南省湘乡县(今湘乡市)人, 原名成希宾,笔名舍我,1898年8月28日出生。他献身于报业,先后创办北平的《世界晚报》、《世界日报》、《世界画报》和南京的《民生报》、上海与香港的《立报》、重庆的《世界日报》等...[详细]
柴意新(1898-1943)国民革命军陆军第74军58师参谋长兼第169团团长 字泽高,号惹愚。男,1898年出生,四川南部人。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3期学习。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毕业后,分配到第74军,历任连长、营长。后进入陆军大学特别班第5期学习。毕业后任第74军副参谋长。...[详细]
赵登禹(1898 --1937),字舜城,山东菏泽县杜庄乡赵楼村人,抗日烈士,中国国民党党员。1914年赵登禹加入冯玉祥的部队,任冯的随身护兵,跟随参加北伐战争,后国民党军改编,回任第二十八旅旅长。 跟随冯玉祥参加“中原大战”,战败后冯的部队被整编,赵登禹被任命为第29军37师109旅旅长。 ...[详细]
张孝若(1898-1935年),江苏南通人,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之子。 8岁就学于南通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先后就学于青岛东方大学、上海震旦学院。20岁留学美国,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学士学位后即归国,襄助其父办理各项事业; 1922年,为北洋政府(当时总统为黎元洪)任命为考察各国(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