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公元1895年出生的名人介绍

公元1895年出生的名人介绍

慈航 [公元1895年-1954年]

  • 慈航(1895~1954年),原名艾继荣,乳名六,法号慈航,建宁艾阳村人。6岁入私塾,13岁母丧辍学,14岁学裁缝。17岁丧父,18岁出家泰宁峨眉峰,拜自宗和尚为师。同年秋至江西九江能仁寺受比丘大戒后,遍游九华山、天台山、苏州、南京、扬州、厦门等地的大寺院,听教求学。曾两度闭关,6载阅藏。 ...[详细]

陈兆枢 [公元1895年-1970年]

  • 陈兆枢(1895~1970) 原名声树,汉阴城关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安康县政协常务委员。民国6年(1917)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 1919年,“五四”运动在北大发起,兆枢以沸腾的爱国热忱,与革命志士一道,不顾反动-的-,高呼“外御列强,内惩-”的口号,同-求荣的腐朽势力展开拼搏。...[详细]

陈文总 [公元1895年-1985年]

  • 陈文总(1895~1985年),名左武,字君文,别名逢场,同安县人。自幼发愤读书,爱好古典文学、诗词书法。稍长,肄业于厦门同文书院,未毕业就先在大同小学任教,不久转任《厦声报》。民国10年(1921年),他发起组织一个以传播新文化和投身反帝反封建-为宗旨的社团——厦门通俗教育社,并担任该社第一届...[详细]

陈客嬷 [公元1895年-1937年]

  • 陈客嬷(1895~1937年) 陈客嫲,原名邱清玉(女),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生。嫁龙岩白土镇后田村一陈姓贫苦农民妻后,村人称她为“客嫲”(意思是“客家妇女”)。30岁时,丈夫病故,她含辛茹苦将子女养育成人。 1929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在毛泽东、朱德率领下解放闽西工农劳苦群众...[详细]

陈机水 [公元1895年-1940年]

  • 陈机水兄弟四人,出生于东平高山村,后定居凤池村,他和三个弟弟以及儿子陈贵芳相继走上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道路。一家15口人,为了劳动人民的解放事业,先后在战斗中牺牲、被敌人枪杀和被捕遇害的达13人,到1949年解放时仅留下儿子陈贵芳和妻子叶彩菊。 陈机水(1895~1940),兄弟中排行第一,以耕...[详细]

陈长捷 [公元1895年-1968年]

  • 陈长捷(1895~1968年) 陈长捷,字介山,闽侯县螺洲镇(福州郊区螺洲镇店前村)人。 长捷为襁褓时家境贫困,其母受人雇佣当乳母,因乳水不多,恐被东家辞退,只好狠心将他弃置在陈氏宗祠的供桌上,后兄姐赶往祠堂拾回,因此乳名“拾拾”。 长捷7岁时入小学读书,成绩优异,得老师田春干赏识,...[详细]

蔡梧材 [公元1895年-1976年]

  • 蔡梧材(1895年—1976年),又名亚材,字琴轩,漳州市(今芗城区)人。童年家贫,父母勉强送他到私塾念书。17岁到漳州泰兴木器店当学徒,糊口度生。民国4年(1915年)得亲友资助,远涉重洋,到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谋生。初在利和土产店当记账员,为人老实勤奋,含辛茹苦,颇得老板器重。民国6年...[详细]

才镜石 [公元1895年-1964年]

  • 才镜石(1895~1964年),辽宁省铁岭县人。先时读过私塾,后入铁岭师范学校学习。1912年于师范学校毕业,先后在铁岭、滨江从事教育,还在中东铁路印刷所做过校对和事务员。在师范学校就读期间,受辛亥革命影响,赞成孙中山的民主革命主张。在《国际协报》、《晨光报》上发表过进步文章。在"五四"运动特别...[详细]

蔡鼎常 [公元1895年-1985年]

  • 蔡鼎常(1895~1985年),又名其楷,字敬五,号静芗,泉州南门外紫坂乡(今晋江市紫帽镇园坂村)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八月生。父亲蔡翔文在泉州经商,举家迁居南门横街。民国元年(1912年),蔡鼎常进泉州中学,毕业后到上海立信会计学校学习。两年后考入天津大学商学系。民国12年,加入中国国...[详细]

毕姆姆 [公元1895年-1943年]

  • 毕姆姆(1895~1943)女,德国人。毕业于匈牙利布达佩斯OTI医学院高等护理学校,应邵武天主教会聘请,于民国21年(1932)到邵武救世医院任护士。民国29年,提升为护士长。当时,邵武缺医少药,她便经常热情地为百姓治病,待人和气,医德高尚。民国31年,邵武鼠疫流行,毕姆姆与中国医生密切配合,...[详细]

艾继荣 [公元1895年-1954年]

  • 艾继荣(1895~1954年),乳名六□,法号慈航,建宁艾阳村人。6岁入私塾,13岁母丧辍学,14岁学裁缝。17岁丧父,18岁出家于泰宁峨眉峰,拜自宗和尚为师。同年秋至江西九江能仁寺受比丘大戒后,遍游九华山、天台山、苏州、南京、扬州、厦门等处的大寺院,听教求学。曾两度闭关,六载阅藏。 民国8...[详细]

朱太忙 [公元1895年-1939年]

  • 朱太忙(1895-1939) 初名惟恭,后改名惟公,字益明,本县周浦镇人。爱好搜集乡邦文献,零篇断笺,莫不珍藏。曾成《海曲丛剩》一书,可惜在“文革”中散失。他曾追和于鬯圆圈诗(即回文诗)数十章,并征求名流合作,刊于《现代五百家圆圈诗集》。 朱太忙为人风趣,一生中风雅韵事颇多。有一次,他为...[详细]

周鼐 [公元1895年-1976年]

  • 周鼐(1895~1976) 字叔雨,号香农,晚号椿园老人,桂林市人。民国4年(1915) 毕业于广西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曾在桂山中学、广西省立第三高中、桂林中学任教。20年代初与友人创建连琴诗钟社。30年代后期至40年代初期,曾任广西大学、桂林榕门美术专科学校广西艺术专科学校、国立桂林师范学院...[详细]

赵景如 [公元1895年-1955年]

  • 赵景如(1895~1955),字晋卿,川沙人。19岁时入英商思久生洋行习绘图。民国10年(1921年)起加盟新金记营造厂,参与江海关大楼等一批重大工程的建设。民国17年与人合伙创立公记营造厂。先后承建西童学校、仁济医院和大陆商场。民国20年建造大陆商场时,适逢“一二八”事变爆发,赵景如把建成的大...[详细]

张书宝 [公元1895年-1973年]

  • 张书宝(1895.2~1973.1),开封市人。著名酱菜师。张自幼家贫,兄弟姐妹7人,父母早逝,几个孤儿背井离乡,各自外出谋生。1914年,张书宝东求西告,入开封老宝泰酱园学徒。张书宝在学徒期间,起五更,熬半夜,一天干十七八个小时,还得给掌柜铺床、叠被、倒尿罐。酱腌行业季节性强,重活多在冬夏两季...[详细]

张生煜 [公元1895年-1974年]

  • 张生煜,又名丙旺。陕县张茅乡南头村人。生于1896年,他14岁开始学戏,17岁登台表演。先后在灵宝,陕县、平陆等蒲剧团当演员。他做戏逼真,技艺精湛。扮演须生,尤其是宫廷须生,演唱活龙活现。人送他艺号"假朝廷"。他能将20多本戏词及文武场面、音乐、节奏等,背得滚瓜烂熟,成为剧团的"戏包袱"。 ...[详细]

尤卓 [公元1895年-1943年]

  • 尤卓(1895~1943年) 尤卓,字斗山,别名瞻韩、觉非、浦左遗民,怀庭第三子。松江师范讲习所毕业,曾在齐贤国民学校、沈行前阮家区立作新初级小学校和钱家桥唐明德家任教。诗、书、画秉承家学。绘画采明、清大家之长融为一体,画仕女不打底稿,近乎现代速写, 传神。如作四幅屏条,敷墨设色交替...[详细]

阎仲彝 [公元1895年-1973年]

  • 阎仲彝(1895.1.25~1973.8.17),原名彝铭,字仲彝,后以字行,河南省淅川县人。著名外科专家,河南大学医学院第一任院长,河南近代医学教育的先驱。 阎仲彝生于书香门第,父阎伯康终生从事教育事业。他自幼受家庭影响,勤奋读书。1914年1月考入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德文班。1919年毕...[详细]

严惠宇 [公元1895年-1968年]

  • 严惠宇(1895~1968年)。名敦和,字惠宇,号箑斋,后以字行,镇江人。幼年读私塾,颖超敏捷,后到扬州钱庄学徒。满师后在镇江交通银行任职,旋转上海金城银行。严惠宇有志实业救国,在前辈徐静仁支持下,被聘为溥益纱厂经理。严惠宇与冷遹、陆小波通力合作,在镇江创办“四益”农场,即均益蚕种制造场(在高...[详细]

杨贤江 [公元1895年-1931年]

  • 杨贤江(1895—1931),又名英甫,笔名李浩吾、李膺扬等,余姚下垫桥(今属慈溪长河镇分江市村)人。清宣统三年(1911)毕业于泗门诚意学堂,次年入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17年毕业,回余姚任暑期教育研究会讲师。同年秋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职员,旁听大学课程。1919年加入少年中国学会,任南京分会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