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志才(1894~1986),字卓民,韶关市浈江区乐园镇人。云南讲武堂毕业后,初任国民革命军连长、营长。民国15年(1926年)任第四军第10师副官长,随军参加北伐战争。民国16年(1927年)8月,随蔡廷锴师参加南昌起义。不久,蔡师脱离起义大队伍,进入福建。民国17年(1928年)在蔡师任29...[详细]
车耀先,小时名叫车荣华,1894年农历八月二十八日生于四川省大邑县灌口场(今悦来镇)上一户小商贩家中。1908年在崇庆“益盛荣”商号学徒。1911年四川保路风潮波及崇庆,参加保路同志会活动。1912年弃商从戎,到川军二师八团当兵。1918年升任连长。1925年至1927年大革命风暴席卷中国大地,...[详细]
陈知我 (1894~1960年),怀城镇兴贤村下郭人。青年时代(约1916年)就读于怀集县立中学,1919年以优异成绩考进北京大学外语系英文科学习,受蔡元培校长倡导的“民主与科学”思想熏陶,树立“爱国、民主、自由观”,参加反帝反封建的活动。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五四”青年-,陈知我与北大学...[详细]
柴世荣,原名柴兆生,1894年出生于山东省胶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899年,随父母闯关东,迁移到吉林省和龙县六道沟。1912年,父亲被疾病夺去了生命。柴世荣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辍学回家,下地种田,上山砍柴,外出打猎,无一不干。一家人过着朝不保夕的苦难生活。 1924年,柴世荣为生活所迫应招去朝...[详细]
庄长恭(1894~1962年),字丕可,泉州甲第巷人,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十二月生。民国5年(1916年),在泉州中学校(今泉州五中前身)毕业,获奖学金保送进北京大学化学系学习,后转美国芝加哥大学。大学毕业后留校深造,1924年获化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担任东北大学化学系教授、系主任。民国20...[详细]
袁昌英(1894~1973),作家,教育家;湖南省醴陵八步桥人,女;1916、1926年两度出国,入英国爱丁堡大学、法国巴黎大学学习,获文学硕士学位。1928年回国后先后任上海中国公学、武汉大学教授;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戏剧有《孔雀东南飞》、《活诗人》等,散文有《巴黎的一夜》、《琳梦湖上》等,...[详细]
姚从吾(1894~1970) 中国历史学家。原名士鳌,字占卿,号从吾,中年以后以号行。河南襄城县人。生于1894年10月7日(光绪二十年九月初九)。1917年,考入国立北京大学文科史学门。1920年夏毕业后,又考上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国学门研究生。曾任河南大学校长、台湾大学、德国柏林大学、西南联合...[详细]
吴克仁(1894--1937)字静山,吉林省(现黑龙江省)宁安县三道湾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67军军长。 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出生于吉林省(现黑龙江省)宁安县三道湾一个农民家庭。童年入乡塾受启蒙教育,民国成立后入县城高小和中学肄业。 1915年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炮兵科。毕业后入皖系...[详细]
吴觉民,字惺阁,是宁国历史上唯一状元、南宋爱国名相吴潜的后代。1894年生于宁国城内南门大街上一个书香门第。七岁开始在清代教谕官邸书院内的私塾读书,课程主要是《三字经》、《百家姓》、《诗经》和《韻史》等。十三岁进入县养正学堂(后改为县立高等小学堂)上学,开始接触算术、英语等近代课程。当时学堂中门...[详细]
汪亚尘(1894~1983年)别号云隐楼主。浙江杭州人。民国元年(1912年)来沪,任国画教师。后与人合办华达公司,为戏院、照相馆画布景。民国4年,赴日本东京美术学院学习。民国10年回国,任上海美专教授,主编《时事新报》副刊《学灯》。民国17年,偕夫人荣君立赴法、意、英、德、瑞士及苏联等国考察艺...[详细]
孙娫,孙中山长女。1894年春生于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时值广东起义失败,在襁褓中随母避难檀香山。1907年随母迁居香港九龙。1910年随母赴槟榔屿与父亲团聚,后留居槟城。辛亥革命胜利后,与家人一起赴南京与父亲团聚,后在父亲巡视全国时伴随左右。1912年与兄妹一起留学美国,就读于加州柏克莱大...[详细]
释大兴(1894—1985),姓朱,字了维,名万全,俗名毛和。太湖县牛镇乡大明村朱家岭人。 7岁时被坏人拐带外出,两年后被家人找回。民国7年(1918),随祖父朱汉臣到屯溪莲花塘学佛。不久,南北军阀混战,被召当北伐军某部号兵,历时6年。14年,逃到九华山百岁宫出家,拜常法和尚为师,由其剃度,...[详细]
九女聂其璞,字叔瑜,1894年五月十一日出生,1957年患癌症去世。嫁军机大臣、协办大学士瞿鸿禨儿子瞿宣颖,字兑之,号蜕园,复旦大学文学系毕业,曾任民国国务院秘书长,著名作家、古典文献研究学者。...[详细]
蒙文通先生(1894--1968),名尔达,字文通,四川省盐亭县石牛庙乡人。我国现代杰出的历史学家。从二十年代起即执教于成都大学、成都师范大学、成都国学院、中央大学、河南大学、北京大学、河北女子师范学院,四十年代即任四川省图书馆馆长兼华西大学、四川大学教授。建国后,任华西大学、四川大学教授,兼任...[详细]
刘家麒(1894—1937),湖北武昌人,国民党抗日将领。自幼熟读诗书,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陆军大学。辛亥革命时期加入学生军,投入反清革命洪流。抗日战争时期时任国民党第五十四师少将师长,1937年10月16日在山西抗击日寇时壮烈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中将。牺牲时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9军54师师长...[详细]
李时良(1894~1974年)又名圣锡。浙江宁波人。15岁随父至沪谋生。民国13年(1924年)进江南造船所铜工间做工。民国16年,参加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5月起,连续10届担任所工会常委或执委。民国26年侵华日军占领江南造船所后,毅然离所。年底,在斜桥中央旅馆设立所工会临时办事处,几经周折...[详细]
姜玉贞(1894—1937),字连璧,菏泽城东辛集村人。1913年在陕西招兵站报名参军,不久陆续升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等职。 北伐战争胜利后,姜玉贞入中央军校学习。毕业后任山西陆军第三团上校团长。1934年任国民党晋绥军第一九六旅旅长,奉命北上抗日,驻防雁门关一带。 1937年9月2...[详细]
姜金生(1894~1933),其族谱命名姜承全,字金生,祖居层山,出生于华容县终南乡白鹿村姜家屋场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兄弟5人,他排老幺。民国15年(1926),革命风暴席卷华容,即组织农民协会。1930年红军解放华容时,任层山、鱼口、潘家渡一带苏维埃乡政府主席。1931年春,任洞庭特区经济特务...[详细]
何克明(1894~1989年)又名公男。祖籍南京,生于上海。回族。家贫,仅入塾3年。14岁为十六铺锦泰义洋布店学徒。元宵之夜,被灯彩吸引,遂与彩灯艺术结下不解之缘。清宣统元年(1909年)满师后,做小生意度日。宣统三年在游乐场所设摊出售彩灯。所扎之灯,推陈出新,运用搓、扎、剪、贴、裱、糊、描、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