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浩(1894—1972)别名孟仙。临淄县(今属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东门村人。民革党员。1918—1922年在保定军官学校学习。曾参加松沪战役。1944年任五战区第二挺进队少将司令。1945年任安徽省保安司令部保安处处长。后任修械翻弹厂厂长。1972年去世。相关院校: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同...[详细]
李波晨(1894—1984)泰安市人。1917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科专门学校。为支援抗日战争, 1937年他把自家的医院奉献给当地政府。1938年2月后,历任八路军抗日游击队新泰卫生所所长、泰安专区卫生院院长、鲁中联合办事处医务主任、鲁中行署直属医院院长、鲁中行署驻渤海办事处卫生局副局长、鲁中行署...[详细]
江小鹣(1894~1939),名颖年,又名新,字小鹣,以字行。吴县(今苏州市区)人。雕塑家。其父江标翰林出身,工诗文篆刻,富收藏、善书画。江小鹣早年毕业于苏州草桥中学,自小从父学习国画,但对画中人物比例,远近-,常有质疑,喜用西洋画之法用于国画之中。民国6年(1917年)去日本,对西洋画特点与风...[详细]
姜北海 (1894—1943) 胶州河西店村人。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7年参加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姜黎川部,后任二团团长。1942年被姜降为工兵大队长。在姜-的情况下,他带领40余人的工兵大队积极配合胶县独立营抗击日本侵略军。 1943年1月28日,工兵大队在杨家庄遭日本...[详细]
淩鸿勋(1894—1981),字竹铭,广东番禺人,铁路工程专家、教育家。1915年毕业于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土木科,旋即由交通部派往美国桥梁公司实习。1918年回国,任职于交通部,参与黄河新桥的设计审查和国有铁路建筑及车辆规范的拟订工作。同时,还借调至南洋大学授课,担任过代科长、代理校长。19...[详细]
何鲁(1894—1973),四川广安人,1904年十岁时免费入成都机械学堂,保送入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后转入复旦公学。1912年,官费留学法国里昂大学,获硕士学位。先后任东南大学、大同学校、第四中山大学、云南大学、安徽大学、重庆大学教授、教务长、校长等职。在重庆创办私立载英中学,在广安创...[详细]
郭隆真(1894—1931)原名淑善,化名石衫、石珊、林一、林逸。女,回族。河北大名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杰出女战士、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者之一。幼年随父亲启蒙。1913年春,入天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与周恩来、邓颖超等参加并领导天津学生五四运动,倡议组织天津女界爱国同志...[详细]
郭华秀(1894—1924) 又名励之,字干鸿。香山县人。幼喜果树园艺。民国2年(1913)入读香山师范,翌年转读广东农林讲习所农业班。1916年毕业后,任岭南农科大学园艺助理员、园艺科教员、广东省第二、三届农品展览会审查员、美国农业部调查员等。致力果树园艺的研究,是广东早期知名果树专家。1...[详细]
模范慈善家 龚抱月,晋江永宁(今属石狮市永宁镇)西厝村人。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生。1936年,随丈夫郑焕章到菲律宾谋生。初居于贫瘠偏僻的米骨地区,生活十分艰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丈夫不幸逝世,抱月毅然挑起抚养和培育3个孩子的重担,在北甘马仁省乃乙社以卖薯粉果、豆芽、面包维持生计。她教子...[详细]
高海青(1894—1955)名岱东。沂源县三岔乡北鲍庄村人。书法家。始摹帖,练《九成宫》有造诣。19岁考入临朐师范学校,毕业后到济南《进德报》任,曾参与编修《临朐县志》 。 其所书楷、行、草、隶字体,秀美有力,潇洒遒劲。1955年病逝。 ...[详细]
董井(1894—1946)字坚叔。邹县(今邹城市)人。高等学堂毕业。长期随王献唐在山东省立图书馆工作。历任事务员、编藏部主任。精篆刻,青年时蜚声海内,并深得王献唐的称赞。1935年,辑篆刻作品《勉行堂印存》《晨星阁印谱》行世。民国年间,山东省立图书馆用印及王献唐等名流私印,多出其手。著《山东省立...[详细]
戴卓民(1894—1931)广东宝安人。1930年,全国海员总工会领导成员之一。1922年12月, 参加香港海员大-。1931年4月到青岛巡视工人运动时,因叛徒告密被捕,后牺牲。 ...[详细]
陈英才(1894~1940年) 三亚早期党领导人之一。1894年生于崖城遵道村一个农民家庭。读书较晚,十几岁就读于崖县县立一高小学。 民国初年,响应民军讨伐龙济光的斗争,宣传“五四”运动。1922年,日本帝国主义在西沙群岛(原属崖县管辖)设立“实业公司”,陈英才与一批爱国青年学生一起,发...[详细]
陈信亭(1894—1977)苍山县小屯村人。早年从医,在西北军任团副官。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参加苍山-,任东路指挥。-失败与组织失去联系。抗战开始后,他先任南进支队独立营营长,后负责组建八路军一一五师东进支队后方医院救护所,出色完成了战时医疗任务。1942年经罗荣桓批准重新入党。194...[详细]
陈孟元(1894—1963)名嗣宗。掖县(今莱州市)前朱石村人。爱国实业家,全国人大代表。他自幼家贫,只读过几年私塾。16岁去东北爱辉县(今黑河县)学徒,出徒后当店员,不久,被派往俄国负责批发花布等业务。1919年,陈孟元回哈尔滨开杂货店,获利颇丰。他见东北工业受日本垄断,决心走实业救国的道路。...[详细]
毕庶澄(1894—1927)字莘舫。文登县(今文登市)文城东关(今峰西村)人。出身士绅官僚家庭。1909年考入烟台宪兵学校,肄业。1912年参加文登辛亥革命学生军。同年底就学于济南军官讲习所。1914年初转入江苏军官教育团学习,深得军官教育团监理张宗昌的赏识。毕业后,毕庶澄到张宗昌部第六混成旅任...[详细]
薄子明(1894~1919.6.27)名守德,字子明,又称薄天飞。山东日照(今日照市)人。幼年丧母,寄居外祖父家。受其舅父丁惟汾影响,萌生反清革命思想。曾入济南陆军小学学习。清宣统二年(1910年),经刘次萧介绍,加入同盟会。次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在济南参加山东各界联合会,踊跃投入山东的独立...[详细]
包惠僧(1894~1979),乳名桂酸,学名道亨,别号平侯,自号惠僧。但店镇拱桥铺村社庙塆人。 其出生于小康家庭,5岁入私塾。1907年,就读于黄州高等小学堂,受熊十力、李仲揆、刘子通、吴昆等黄冈四杰影响,崇拜孙中山、黄兴等革命领导人。辛亥首义后,于重阳节回家祭祖,因受到不平等待遇,怒杖房长...[详细]
凌鸿勋(1894—1981),字竹铭,生于广东广州市(原籍江苏常熟)。铁路工程专家、教育家。1915年毕业于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交通大学前身)土木科,随即被交通部派往美国桥梁公司实习。1918年回国后,任职于交通部,参与了黄河新桥的设计审查和“国有铁路建筑及车辆规范”的拟订工作;同时还借调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