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瑶(1894—1975) 字剑之。兴安人。毕业于湖南工专采矿本科。1916年起历任广西省立第一甲科工业学校矿业科主任、全州中学教务主任,省立三中、桂山中学、桂林第二女师教员。1931年后曾任广西省政府教育厅科长、设计委员、专门视察员、督学、主任秘书等职。抗日战争期间在桂林参加抗日宣传活动,...[详细]
余少春(1894~1945),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出生于海安县海安镇。著名扬州评话艺人。自幼家贫,18岁拜著名评话艺人张少南为师。初学时,余少春先后听过众多前辈的《清风闸》,他博采众长,融会贯通,逐步形成了具有里下河风格的余派《清风闸》。这部书以喜剧形式反映人间悲剧,将旧时代的扬州社会描述...[详细]
游寿 1894出生,祖籍广东南海,在战斗中壮烈牺牲。 别号:寿昌,安南华侨,先后参加了镇南关起义、钦廉起义。愤清廷腐败,立志革命,热心于民族思想。遇到反对革命者,则严厉斥责,不惜拔剑相向,一向受孙中山所赏识。1907年参加镇南关(今友谊关)起义,次年又参加钦廉上思之役。1911年4月27日广...[详细]
徐启明(1894—1989) 又名徐成,字光华。榴江(今属鹿寨)人。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就读广西陆军小学,宣统三年(1911)就读武昌陆军第三中学,参加辛亥武昌首义,编为学生军,派赴汉口对清军作战。1915年先后毕业于陆军预备学校及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23年任广西陆军第一路司令,参加...[详细]
汪泽楷 1894年8月生。湖南醴陵县西乡栗山坝(今为醴陵市栗山坝镇)人。曾用名杜叔林、杜竹君、汪士楷、裸体。 1919年毕业于湖南省立第一中学。9月赴法勤工俭学,加入工学世界社。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2月至12月任旅欧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执行委员会委员、-委员会主任。19...[详细]
王唯一(1894—1984) 原籍凤翔县下郭店村人,民国20年(1931)定居宝鸡县虢镇。民国8年(1919),王学医于西安韩旬久医院,期满在西安广仁医院工作。民国16年(1927)在西安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裹伤所任上尉军医长。民国20年(1931)在虢镇东街开设了西府早年的西医医院...[详细]
施显鉴(1894~1964),字镜甫,扬中县八桥镇人。自幼酷爱书法,少年时即为乡民书写春联。一生以擅长书法名闻乡里,书体端庄浑厚,秀雅宜人,有晋王遗风。曾任扬中县知事公署录事(文书),南通县政府书记(文书)及法院书记官。抗日战争期间,在八桥镇附近任私塾教师,后改业经商。 1947年当...[详细]
沈应时 (1894—1926) 沈应时,字存中,城内北转河沿人,为明沈廷扬十世孙。沈6岁丧父,无伯叔兄弟,家境清寒,由母亲抚养成人。 清末内政不修,外患频仍。沈以为“非学陆军,毋以储为国家有用之才”,遂考入江苏陆军小学。辛亥革命后学校停办,沈回沪,先后入南洋公学、龙门师范...[详细]
钮佩瑺(1894—1973) ,字辉山。邕宁县那陈圩人。民国6年(1917)毕业于南宁府中学堂,在南宁城区第五国民学校(今共和路南段小学)任教,11年任校长,直至1963年退休。解放前广西省政府想请他担任教育厅视督员,邕宁县长萧抱愚叫他任教育局长,桂系首领李宗仁以高薪请他到桂林做官,他都谢绝,...[详细]
马法五(1894—1992)中国国民革命军中将。字赓虞,河北高阳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8期炮科毕业。1926年10月任河南保卫军第11师炮兵团长,1927年3月任河南保卫军第3军炮兵团长,6月任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第20军59师师长,1929年1月任第2集团军暂编第14师42旅少将旅长,1930...[详细]
陆绍云(1894~1988),曾名培基,川沙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进川沙县立高等小学,宣统二年(1910年)考入上海龙门师范学校。民国4年(1915年)东渡日本,考入东京高等工业学校,攻读纺织,获学士学位。民国9年应聘回国,历任上海宝成纱厂工程师、常州大成纱厂厂长兼总工程师、汉口大成第...[详细]
李仙洲(1894年6月17日~1988年10月22日),山东河西县人(现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赵官镇大马头村)。第二绥靖区副司令长官 。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参加东征。抗战期间在山东对日军作战。1946年(中华民国三十五年)6月3日中午,蒋介石夫妇由北平飞抵济南。在空军第九战区司令部设行辕,召见山东...[详细]
李文田,(1894—1951)字灿轩,1894年生于河南浚县。幼丧父,生活十分困难,由舅家供养。高中毕业后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于六期步科。参加西北军后,曾任滦河兵工厂总监、团长、旅长等职。西北军失败后,坚持在山西练兵,拥护宋哲元重组二十九军,是八名共建二十九军的骨干将领之—。二十九军初建时...[详细]
刘家鸾字幼生,1894年出生于今天津市东丽区(原东郊)于明庄。是刘氏家族中明德堂创始人刘景琛之长孙。20世纪初迁入市区,后长期住在南开区城隍庙街。其姑丈是曹锟时代的陆军总长陆锦。经他介绍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就读,第六期肄业后考入北京陆军大学肄业。历任东北第三、第四方面军团部参谋长、团长,东北第二军...[详细]
刘和鼎(1894年12月13日——1969年4月7日),字波鸣,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安徽合肥(今肥东)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第一期毕业。1916年8月军校毕业后派任安武军(将军倪嗣冲)第3路第4营见习。 1918年4月出任长江上游总司令部(总司令吴光新)上尉参谋...[详细]
刘昌炎 (1894-1927) 字琛埔,号昌竹,出生于出生于湖南醴陵县北二区关王庙(即现株洲县鸿仙公社关王大队)一个极其贫困的农民家庭。1922年三、四月间,他与李立三、朱少连等人一道,筹建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5月1日,俱乐部宣告成立。这年7月,昌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昌炎积极参加并领导工人与...[详细]
李锦文(1894—1960) 回族,河南省卢氏县北关人。他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三岁时父亲就离开了人世,仰赖母亲的手工针线活勉强度日,七八岁时,摆摊零卖以添补难熬的生计。18岁时离家到洛阳东关清真寺跟随大阿訇学习阿文,25岁时已成为一名“高才”、“满拉”,“穿衣”当了阿訇。他谦虚谨...[详细]
李汉魂(1895~1987),字伯豪,号南华,吴川县岭头村人。曾任民国时期广东省政府主席。 李汉魂生于小康之家,童年受业于本乡私塾,及长,曾肄业于广东高等学堂法科专业,后进入广东陆军小学、武昌陆军预备学校、保定军校学习军事。 民国8年(1919年),李汉魂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毕业后被...[详细]
覃连芳(1894—1959) 壮族。字武德。马平(今柳江)人。马邑两等小学堂毕业,旋考入桂林陆军小学,继升入武昌陆军中学。辛亥革命爆发时曾参加新军与清兵作战。后入保定军官学校骑科就读,毕业后历任南宁讲武堂见习教官、广西省防军连长、营长、纵队司令。1921年投入刘震寰部任统领,后投靠李宗仁部,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