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正才(1891—1942)彝族,玉溪市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洼垤乡老茶叶村人。青少年时期到个旧锡矿当砂丁(矿工)后来成为闻名滇东南的彝族企业家…… 这个世界不是属于有权人的,也不是属于有钱人的,它是属于有心人的。因为无心,钱会花光,权力也会丧失殆尽。 晚清、民国时期,玉溪市元江县著名...[详细]
朱绍良(1891年—1963年),字一民。祖籍江苏武进,生于福建福州。同盟会会员,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四星上将),抗日名将。 朱绍良南京陆军第四中学堂毕业,后被选送日本振武学校,讨袁战争,失败后再赴日本留学。1916年于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后回国。 1963年12月25日,病逝;后被追晋...[详细]
朱成,号振鹏,化名未卜,1891年出生于蓟县双杨树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 朱成自幼为人正直忠厚,勤奋好学,以品学兼优的成绩毕业于蓟县简易师范学校,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为我党培养了不少有用人才,在当地具有很大影响和很高声望,深受乡亲们的爱戴和敬重,尊称他为朱老或朱先生。 1938年秋,蓟县...[详细]
姚光(1891~1945年),一名后超,字凤石,号石子,又号复庐,张堰镇人。世代书香,为金山望族。清宣统元年(1909年),南社始创时,即为骨干,并与高天梅、高吹万、柳亚子等人同创“国学商兑会”。民国7年(1918年),柳亚子辞南社主任职。乃推举姚继任。就职后,曾于上海徐园举行雅集。社中经费缺乏...[详细]
阎汉亭(1891~1943),字云楷。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生。沛县龙固镇三河尖人。明末抗清义士阎尔梅第十四代孙,为沛北首富。清宣统元年(1909年),赴京应试,中拔贡。他以拔贡资格,先后担任沛县湖田总董事、沛县农场场长。民国元年(1912年),沛县县知事高梅仙聘阎汉亭为沛县二科科长,掌管全...[详细]
杨公崖(1891~1974年),名大培,字植之,号公崖。回族,镇江人。少年时在成志学堂求学。1913年,在镇江政法学堂攻读法律。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恽代英曾两次来镇宣传革命,杨均参加了接待工作。年底,杨和陈斯白等成立了第一个中国国民党小组(对外称“三五同志会”),同时,和嵇直、陈斯白,...[详细]
徐德润(1891~1946),句容东昌三培村人。出身农民。识字不多,种田、捕鱼、打猎、烹 饪、磨豆腐、做商贩,样样在行,性情刚强开朗,不畏-。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国民 党军由上海溃退,路过东昌三培。徐忧心忡忡,除照顾吃住外,还多次护送国民党军。为此, 国民党军两位营长送徐3支驳壳 ,1...[详细]
徐保生,籍 贯: 广东花县新华公社三华店村,生卒时间: 1891——1911-3-29,1911年3月29日参加辛亥革命,是花县籍十八烈士之一。 徐保生,1911年3月29日参加辛亥革命,于1911年“3.29”攻总督署后,跟随徐维扬在司后街、大石街迎敌,展开拉据式战斗,转战至二牌楼等处负伤...[详细]
辛和尚(1891~1927),字和祥。杨浦区辛家湾人。幼时家贫,读过半年书。后随父进英商杨树浦水厂做工。他继承父业承包了自来水厂净水的黄沙井,负责黄沙翻洗及调换。他工作勤恳,深得外国领班的赏识。聪明好学的辛和尚,在工作中学会英语会话,逐步掌握了打样(设计)技能。 数年后,辛和尚离开自来水厂,...[详细]
向鸿干(1891~1942),字佐亭。涟水县红窑乡向庄人。烈士。童年从父读私塾。民国8年(1919年)考入百禄沟小学五年级。毕业后于民国11年在自家宅基地上兴建校舍六间,办起了“私立向庄初级小学”。经三年努力,被批准为县办小学,他任校长。为把学校办好,多次自费到外地学校参观学习,三次去南京晓庄师...[详细]
王建若(1891—1983) 又名丕基,宝鸡县杨家沟乡太公庙村人。宣统三年(1911)考入省立一师,复入武昌高师深造,后被派往日本考察教育。回国后曾任陕西省政府秘书兼教育厅秘书、河南省 厅厅长、乾县县长、临潼县长、陕西省民政厅、财政厅秘书、主任,西北民军司令部民政处处长。解放后,任民...[详细]
田惟均(1891—1966) 字子平,兴平县赵村镇人。日本明治大学法科毕业,曾两次任岐山县长(1933~1937;1941~1943)。 田惟均在岐山任内,注重发展农业和文化教育事业,他常步行深入乡村,体察民情。当时县境内高码头有种植 者,以 守关,戒备森严,禁烟者无从得...[详细]
帅础坚(1891—1963) 祖籍江西吉安,生于桂林。1912年任广西省教育司书写绘画员,1914年在广东潮州税厂工作。1919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函授部油画班,1921年毕业回桂后任省立第二师范总务主任,并任该校及省立三中、桂林中学、桂山中学、桂林女中等校图画教员,从事国画、油画、粉笔画、...[详细]
区芳浦(1891~1951.3),广东省南海人。早年投奔陈济棠。民国16年(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师政治训练部主任。18年,陈济棠任讨逆第八路军总指挥后,区芳浦任总指挥部训练部主任。 同年12月,任粤军梧州行营秘书长兼梧州市市长。两广战争结束后于20年4月辞去市长职务。此后一直在广东任职...[详细]
秦义兴(1891.5.26一1966.11.2)乳名六,温县西南冷村人。1921年,他与外甥李正新合作,多次研究改良提水工具。终于在原来扳桶辘轳的基础上,试制成功一种自动翻倒桶,这种桶一边扁一边园,呈半园形,腰部安有一对能够转动的铁环。提水时,桶的一上一下有铁环沿着竹竿(也有用粗铁丝的)而上下滑...[详细]
庞雄,(1891-1911),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广东吴川人。字苏汉。早年在同乡招卓华家打工,后由族人庞玉辉介绍,投入广东新军,隶炮兵,秘密从事革命活动。 1909年(宣统元年)冬,与倪映典等策划广州新军起义。1910年春起义失败,赴香港,又东渡日本,历经南洋各岛,与党人联络声气,准备再举...[详细]
马柏生(1891~1050年) 马柏生,三官堂镇北马家塘(今光明乡褚家村)人。其父马洪甫不务正业,贩私盐,开, 场,当强盗。马柏生自小随父为非作歹。民国 12年始也设, 场、贩私盐,拜黄金荣学生李锦臣为老头子。民国16年始,曾任缉私队长和水警分队长等职,至抗战爆发前被国民党关押于奉...[详细]
陆冠芝(1891~1981.3),广东省高明县人。15岁到梧州公昌-行当学徒,后为收款、出纳、助帐、买卖手。民国9年(1920年) ,与人合伙开设隆昌兴-行,任经理。日军入侵梧州后,-行停业。35年起,-行改称桂昌行,任经理。后与人合伙投资开设桂德行,经营棉纱、布匹。直至1956年接受社会主义...[详细]
刘寰伟(1891~1982年) 刘寰伟,又名刘炳植、刘译,广东台山人。刘自幼聪明过人,6岁已写得一手好字,在乡间有“神童”之誉。清宣统元年(1909年)8月,享受清华大学奖学金留学美国,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康乃尔大学。因不堪洋人蔑视中华,民国5年(1916年)回国后献身教育事业,先后在北京清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