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佐梅,1890年出生于日本北海道,中国近代著名军事理论家蒋百里将军的妻子。1938年11月蒋百里病逝后,佐梅夫人在中日两国之间做出抉择,她曾奔赴抗日前线,作为战地护士护理受伤的中国士兵。佐梅夫人从不教女儿们学日语,在中国的漫漫岁月中,佐梅夫人只用汉语,她已经成了中国的一份子,1978年逝世,享...[详细]
何积,男,1890年出生于现沙浦镇桃溪村。1926年参加农军。1927年12月17日,在参加“桃溪反围剿”战斗中被敌人逮捕,后押往肇庆。1928年1月被敌人杀害于肇庆梅庵,牺牲时38岁。1957年,高要县人民委员会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详细]
傅祖尧(1890—1930),原名傅熙龄,化名傅德建。浙江省遂昌县梭溪乡塘岭头村人。192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底,担任中共遂昌县塘岭头支部宣传委员。1928年2月根据上级指示,支部成员分散隐蔽,坚持革命斗争。他以会同乡的名义,到岩坞朱齐道、查坞叶棠川等农家访贫问苦,对他们进行启发教育,...[详细]
冯真武,又名尊五,生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蓬溪县翔凤乡人。真武青年时期与张澜等同学于蓬溪环溪书院,后升入成都陆军弁目学校、军官速成学校学习,与杨森、刘湘、王缵绪等人同窗。毕业后在四川军政界供职,先后任营长、旅参谋长、少将教育长及青神县征收局长、中江、綦江县知事和川康绥靖公署上校监印官。曾任...[详细]
杜彦威(1890~1948) 河南省光山县殷棚乡板栗树坡人,1923年秋考入武昌中华大学,在校期间,开始接触一些进步人士和革命刊物,曾受到国民党左派领袖邓演达的接见。 1924年秋,杜彦威与熊少山、殷仲环在武汉中华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组成党的光山工作组,同年秋,被派遣回光山开展革命活动。...[详细]
邹谷丰(1890—1973),字人瑞,长虹乡长川村人。浙江省两级师范优级毕业生。邹在校成绩优异;深得校长沈钧儒器重。宣统三年(1911)秋,回原籍天香高等小学堂任教。民国12年(1923),任县立完全小学校长。15年,任开化县教育局长。 30年,邹往缙云县仙都中学任教。32年,任开...[详细]
朱思尚(1890~1932)霍山烂泥坳人,幼读私塾,后务农并学铁、木匠手艺。民国18 年(1929 年)参加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9 年3 月任烂泥坳乡苏维埃主席。9 月任诸佛庵区苏维埃主席。民国21 年3 月,任霍山县苏维埃主席。同年5 月,随-移至湖北英山县,因患痢疾潜回家中养病。9...[详细]
周孝堂(又名周绍棠)(1890—1957) 司鼓。浙江嵊县开元镇人。年轻时入京班唱过大面,擅演《黄金台》等戏。因喜爱音乐,兼学司鼓。离戏班后参加本村的坐唱班,专攻打鼓又拉板胡。30年代初,受结拜兄弟鲁伟的邀请,赴临安担任鲁伟举办的女班“鲁家班”司鼓。艺徒出科后,周返嵊回坐唱班操旧业。嵊县解放后...[详细]
张贻侗(1890-1950),字小涵,安徽全椒袁家湾人。张贻惠胞弟。著名化学家、教育家。 清光绪十六年(1890)生。早年留学英国伦敦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教授,北平师范大学理学院化学系系主任。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师范大学与北平大...[详细]
余叔岩,男,京剧老生。湖北省罗田县人,生于北京。谱名第祺,字小云,官名叔巌,巌与岩通,巌字笔画太多,所以常用“岩”代替。余三胜之孙,余紫云之子。余叔岩在全面继承谭(鑫培)派艺术的基础上,以丰富的演唱技巧进行了较大的发展与创造,成为“新谭派”的代表人物,世称“余派”。 诞辰:1890年11月2...[详细]
言菊朋(1890-1942),原名锡,北京人,蒙古族。曾在清廷蒙藏院任职。因酷爱京剧,业余参加清音雅集、春阳友会等票房。演老生。早年经常观摩谭鑫培演出,并从陈彦衡学“谭派”戏,又向红豆馆主、钱金福、王长林等请益,唱、做、念、打均有基础。1923年,在梅兰芳、陈彦衡等鼓励下,正式参加戏班。以演《汾...[详细]
杨卓新,字华一,号祖谷、茂复,县中和团北渡村(今上梅街道)人。清光绪十六年(1890)生。光绪三十四年赴省考入湖南高等实业学堂机械科就读。民国2年(1913)参加留学考试,被选录赴美国,先入哈佛大学、威斯康星大学,后转入伊利诺斯大学电机系学习。学习期间,逐渐嗜爱数学,三年后转入色拉格斯大学,专攻...[详细]
萧鑑秋(1890-1983),名光炯,萧竹雯长子。湖南高等工业学堂毕业,在湘雅医院从事土建工作。后调江西矿山勘测,深得江西政务委员会主任姜济寰的器重。五四运动后,国人掀起赴法勤工俭学热潮。萧鑑秋由姜济寰担保,从上海赴法。与徐特立、蔡和森等同学,并与蔡同宿舍。不久在一家法国建筑公司任测量制图工作,...[详细]
卫梅朵(1890—1931) 男,演员。四大名旦之首。原名卫梅云,浙江省嵊县崇仁绕溪村人。幼年家贫,只求学二载。平时他喜欢吹拉弹唱,常以山歌小调取乐,尤其对家乡的落地唱书入迷。1905年前,拜相金堂为师学唱落地唱书。1906年小歌班诞生后,次年便与马阿顺、金荣水、赵海潮等组成戏班,工旦。扮相俊...[详细]
陶静轩(1890~1926年) 陶静轩,原名鑫元,又名静仙、经轩。湖北江陵陶家嘴人。民国12年(1923年)4月来沪入内外棉十五厂当挡车工。民国13年夏进沪西工人补习学校学习,参加筹建沪西工友俱乐部工作,深入日商各纱厂进行工人的组织发动工作。在项英、徐梅坤等影响下于同年12月参加中国共产党...[详细]
孙蔚尚(1890—1977),本县代字营村人,粗识文字,中-员,陕西省劳动模范。解放前务农兼营酿酒业,家道宽裕。 孙蔚尚终生勤劳俭朴。冬、夏粗布衣。冬系腰带保暖,夏季敞怀赤足下地,出外持锨挑笼拾粪。鸡鸣起,夜半归,不避严冬酷暑,成年累月,劳动致富。他常说:“一年打三百六十个鸡起,不怕...[详细]
史可轩(1890~1927) 原名世兴,哭名宗法,原籍兴平县大阜乡马堪村,1919年迁居三原。1907年参加山西太原新军。1908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时因揭露军中黑幕而被当局逮捕入狱。经保释出狱后,入太原陆军学校就读,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陆军学校学生被编成学生军,可轩任游击营长。1912年...[详细]
梅光迪(1890—1945),字觐庄,又名迪生,宣城县西梅村人。6岁始随其父攻读四书五经,过目成诵,有“神童”之誉。14岁应童子试,中秀中。时值晚清,国势孱弱,国人倡洋务,废科举,崇尚西学。遵从父命,他于1905年考取安徽高等学堂,为堂长(即校长)严复得意门生。三年后,转学至上海复旦公学(今复旦...[详细]
陆兴焕(1890~1974) 教授。字晦如,重兴镇敦陶村人。1917年毕业于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堂(中山大学前身)史地专业,毕业后,曾任琼海中学(海南中学前身)教师,万宁中学第一任校长、文昌中学校长、文昌县教育局长等职。在任文昌中学校长期间,曾赴新加坡、马来亚等地,发动华侨捐款,建设文昌中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