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子佩(1889——1944),字琢璜,今横埠镇许庄人。子佩幼从父学,后入桐城中学学习,开始接触西方文化。后考入安徽省高等学堂,以优异成绩毕业。 子佩毕生从事教育工作,先后在汤家沟、黄家山、海声庵设馆教学,传授新文化,引导学生探索救国救民之道。革命烈士黄桂元、陈雪吾,都是他的学生。民国15...[详细]
张允亮(1889-1952)民国藏书家。字庾楼,别号无咎。河北丰润人。1911年毕业于北京京师译字馆。考列最优等,奖举人出身,以主事职分度支部补用。北洋政府时在财政部任佥事。辛亥革命以后,居于北平,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自幼攻经史,后即专门从事古书版本目录研究,先后在故宫博物院、北平图书馆、北京...[详细]
张群(1889.5.9-1990.12.14),字岳军,四川省华阳县(今属天府新区)人,国民党元老。早年就读保定陆军速成学堂,1908年赴日本,就读振武学堂,与蒋介石为同学,其后曾参与辛亥革命、二次革命、0运动等。1927年起先后任国民政府兵工署长,上海市长,湖北省主席,国民政府外交部长(193...[详细]
张嘉璈(1889年-1979年),字公权,江苏宝山(今属上海)人,1889年出生在上海宝山县的一个大家庭。1979年病逝于美国。 他的才学和为人有其家族的根基。他出生在上海宝山县的一个大家庭。祖父是晚清时代的县官,父亲是当地有名的医生,家里拥有很多地产和文物收藏。旧式大家族的规矩很重,但非常...[详细]
袁克文(1889-1931),字豹岑,号寒云,河南项城人,昆曲名家,民国四公子之一。素有民国时期“天津青帮帮主”之称,民国总统袁世凯的次子,由其三姨太金氏生于朝鲜汉城,长兄袁克定。号称"南有黄金荣、杜月笙,北有津北帮主袁寒云”。熟读四书五经,精通书法绘画,喜好诗词歌赋,还极喜收藏书画、古玩等。后...[详细]
翁文灏(1889—1971),字咏霓,浙江鄞县(今属宁波)人。出生于绅商家庭,清末留学比利时,专攻地质学,获理学博士学位,于1912年回国。是民国时期著名学者,中国早期的最著名地质学家。对中国地质学教育、矿产开探、地震研究等多方面有杰出贡献。 他是中国第一位地质学博士、中国第一本《地质学讲义...[详细]
宋霭龄,1889年出生于上海,父亲宋嘉树,字耀如,西名查理琼斯宋。1904年5月15岁赴美乔治亚州卫斯理安女子学院是中国第一位赴美留学的女性。1905年,随姨父温秉忠出席美国第26届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在白宫举行的宴会。1910年宋霭龄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她在卫斯理安学院的全部课程并取得毕业证书,毕...[详细]
施洋(1889~1923年),原名吉超,号万里,字伯高。竹山县麻家渡镇双桂村人。1889年6月13日生于湖北省竹山县施家湾。为寻求革命真理,1914年考入湖北 学校,期满毕业。次年,又考入湖北私立法政专门学校本科学习法律。 1915年,施洋就读于湖北私立法政专门学校。1917年毕业后,他与武...[详细]
李一香(1889~1973),原名李芸台,今贾镇李辛村人,出生于一个贫寒的书香之家。幼时读私塾,青年时代主要以教师、小职员为业。他好读书,喜交往,结识了不少知识分子和上层人物。193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除在当地进行中共活动并发展一些党员外,还奉组织之命去天津、济南等地,以谋职为名,通过朋友、...[详细]
刘文典(1889—1958),安徽合肥人,原籍安徽怀宁。现代杰出的文史大师,校勘学大师与研究庄子的专家。原名文聪,字叔雅,笔名刘天民。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国立安徽大学校长、清华大学国文系主任。1938年至昆明,先后在西南联大、云南大学任教。终生从事古籍校勘及古代文学研究和教学。所讲授课程,从先秦到...[详细]
李四光(1889.10.26-1971.4.29),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湖北黄冈人,蒙古族,地质学家、教育家、音乐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为新中国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元勋,2009年当选为100位新...[详细]
冯燊(1989-1970年) 工人运动先驱、优秀共产党员 恩平圣堂镇天村人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出任恩平县委书记。1928年在恩平建立第一个党支部——天村党支部,并在恩平各地开展农运工作。 1930年任全国海员总工会组织部长。1934年10月参加长...[详细]
陈冠三(1889~1971),今桑阿镇谢家海村人。出身清贫,秉性聪敏。高小毕业后考入聊城师范学校,毕业后至冠县教育科工作,后任县第一高级小学校长达10年之久。“七•七”事变后因学校停办-回乡。县抗日政府成立后,先任桑阿镇区区长,后调县抗日政府负责教育工作。1940年被选为鲁西北专署参议员,194...[详细]
周荫棠,派名万立,株洲县淘淘淦田公社文星桥人(原属湘潭),一八八九年农历十月十一日亥时生。其祖父周桂庭有田十余担,死时因荫棠之父庆系抚子,旅人以吃绝代包子为由,将财产用空大半,从而家道日趋没落。大革命时,只有水田六、七亩,土改时划为贫民成份。 (一) 荫棠聪颖好学,八岁在本地周家祠堂读私...[详细]
张明华(1889~1941),字振中,五都(今凉水井镇)人。 张略读诗文,自幼爱习拳棒。从10岁起,其父前后14载共聘5人为师,在家教他练拳术。他博采众家之长,苦心操练,得南北拳术精妙,擅持刀 剑戟,棍锏鞭标,成为国术名师。 张明华身高体壮,性和善,好酒忌烟,广交四方豪杰。先后在沅陵枫香...[详细]
张炳南,湖南省浏阳县官渡镇人,1889年11月6日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幼时读过4年私塾,迫于生计,很小便给村里冯姓地主当了放牛娃。他性格倔强,不甘压迫,小小年纪就敢于对心狠手毒的地主剥削农民的恶行进行自发的反抗。挨地主的打骂之后,他敢把牛拴到地主家的祖坟上践踏。遭到痛打后,他又把牛放到地主的田...[详细]
曾致远(1889—1965),宜章县近城团城厢镇(今城关镇)人。1913年高中毕业。1916年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毕业。1917—1925年,先后任国军排长、副连长、连长、营长。1926年参加北伐,任独立二师补充团副团长。不久任二师六团团长。1928年升二师少将副师长兼六团团长,南京担任...[详细]
曾富良(1889-1934),福建省清流县林畲乡曾坊村人。曾其应烈士之父。1933年3月参加革命斗争,任林畲区工农赤卫队交通员,负责传递情报,沟通信息,和红军取得联系,配合红军打击敌民团、大刀会,积极参加土地革命斗争和保卫红色政权的斗争。1934年10月(农历九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不久,在执行送...[详细]
袁祖铭(1889-1927),号鼎卿,贵州安龙县龙广镇人,祖籍湖北省恩施市宣恩县。清道光初年,其高祖袁明朝以保镖为业,由湖北省迁居安龙县龙广镇五台山。其父袁廷泰(号干臣)4岁丧母,由庶母李氏护隐乡间,靠纺织养育。成年后回五台山,重振家声,富甲一方。后得到知府石廷栋赏识,委以“西区团总”之职,18...[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