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伯歧(1889—1968年)? 溪南镇董坑村人。爱国侨领。17岁赴泰国经商,任北极霜厂有限公司董事、长安保险有限公司董事、盘谷银行董事顾问等职。历任泰国中华总0执监委员、潮州会馆监委主任、华侨报德善堂董事长、澄海同乡会第一届理事长、天华医院、中华赠医所监事等社团职务。林伯岐热心社会福利,投身革...[详细]
李朗如(1889~1963),字澄秋,广东南海县西樵太平李村人。广东陆军小学、湖北陆军中学、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进日本士官学校学习。在日本结识孙中山,1906 年加入同盟会,参与宣统三年(1911)三月二十九日的广州起义。1912 年1 月任-参军兼侍卫长。民国3 年(1914)任中华革命军参谋...[详细]
李杰夫(1889年~1957年)原名伟雄,金本洲边村人。出生农家,幼在家乡私塾读书,后得亲戚资助入广州培英学校,日读夜工。稍长,受孙中山革命思想影响,弃学从戎,考入陆军速成学校。在校期间由姚雨平、张醁村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清宣统二年(1910年)任广东新军辎重营排长,参加第一次广州起义。失败后随...[详细]
梁锡鸿(1889年~1984年),原名英才,字育之,祖籍清远县,世居西南镇。父炽甫乃清末秀才,在西南镇开信孚银铺,为县内名流。锡鸿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聪敏。稍长,入学广州时敏学堂,以优异成绩毕业。清宣统二年(1910年),自费留学日本,攻读于明治大学,获法律学士。民国2年(1913年)归国,与叶咏...[详细]
黄士衡 (1889-1978) 湖南大学校长。 湖南省郴县(今梆州市苏仙区)人,1889年出生。郴郡联合中学堂毕业后,考入湖南高等中学和广益中学附设大学预科。1913年考取留美公费生,赴美国乌路普莱佑大学、埃阿瓦大学及哥伦比亚大学深造,获得硕士学位。 1920年夏,学成回国,在...[详细]
贺耀组 (1889—1961) 甘肃省主席,重庆市市长,中南军政委员会交通部长 湖南宁乡人。号贵严。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入伍当兵。不久被保送入湖南陆军小学堂,毕业后考入武昌第三陆军中学,后被送往日本留学。宣统三年(1911年),加入同盟会,武昌起...[详细]
何来(1889年~1948年),原名兆来,字尉伦,西南鲁村人。童年在乡中读私塾,13岁随母迁居广州,在父开设的档口卖绒线。14岁~17岁就读于广州育才学校,后因家境日窘而辍学。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到香港谋生,在洋船上做侍应生时,结识船上华人部船务员苏兆征,两人意气相投,交情甚笃。清宣统元...[详细]
杜国庠(1889-1961年)莲上镇兰苑村人,笔名有杜守素、林伯修、吴啸仙等,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历史学家。杜国庠1907年赴日本留学,与郭沫若为同窗好友,后与李大钊等在日本东京筹组“丙辰学社”,进行反袁斗争。1919年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从事先秦诸子思想的研究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工作。是我国较...[详细]
邓演存(1889~1979),惠阳县永湖乡鹿颈村(今属惠城区三栋镇)人。邓演达兄。曾筹集资金,与父亲一起扩建“鹿岗学校”(今演达学校),培养了大批人才。在北京陆军大学毕业后,投身军旅生涯。1926年5月参加北伐,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长,授少将军衔,陈铭枢、张发奎、叶挺均属其部下。指挥部队挺进...[详细]
邓锡侯(1889年—1964年),字晋康,四川营山县人。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爱国人士、军事家、著名抗日将领,1937年率领第二十二集团军出川抗日,抗战后在川军指挥官内被视为领袖。历任护-营长,川军连长、营长、团长、师长、军长、集团军总司令。曾任国民政府四川省主席。1938年至1948年担任川康...[详细]
陈望道 (1889~1977) 笔名雪帆、晓风。浙江义乌人。中共党员,民盟成员。大学毕业。1919年在浙江第一师范任教,1922年任中共上海地方委员会第一任书记,后历任上海大学教务长,安徽大学教授,广西大学中文科主任,复旦大学新闻系主任、文学院院长,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长,复旦大学校长,中科...[详细]
陈秋波(1889--1961),澄海县莲下镇建阳村人。早年参加同盟会,结识李济深后参加革命。民国23年(1934)福建成立人民政府,他任华侨委员会委员长。民国30年,任李济深私人顾问。民国37年,李济深、何香凝等人在香港组织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陈秋波任该会委员。民国38年,周恩来派李维汉到香港邀请...[详细]
陈秋安 (1889~1969) 陈秋安,曾用名陈佩蓝,广东南海县人。父亲陈伯贵,光绪二十六年(1900)在广州创办利济轩药厂。 陈秋安幼年在乡读小学,1904~1910年,在香港和广州读完小学和中学,后到美国密西根大学读政治经济学。民国4年(1915)毕业后返国。1916年在香港华英...[详细]
陈庆涛(1889-1949年),字月侣,春城人,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生于小商家庭。少年就读于阳春高等小学堂,勤勉好学,立志成材,民国初年进阳春师范讲习所,毕业成绩优异,先后被委任为阳春县署总务科长,阳春县立高等小学校长等职。 民国9年(1920年)进广东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深造。民国12年...[详细]
陈景通(1889—1985),澄海县澄城镇城西管区人,是被誉为“一门忠烈”的革命老人。陈景通青年时期因家贫只身在上海谋生,目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肆意横行,国民党 派的腐败无能,遂激发了爱国热忱和强烈的革命愿望。民国20年(1931)开始,他全力支持和鼓励老伴及儿女们投身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详细]
程天固(1889~1974),幼名天顾,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南蓢安定乡人。父为乡医。他6 岁就读于祖父开设的学塾,年余转读伯父开设于邻乡之私塾。光绪二十五年(1899)考入香山中西学堂。三年后赴雅加达,在协昌机器厂当学徒。1904 年入英戈洛中国学校读书,尚未毕业即考取英国牛津大学初试,在校学...[详细]
成柏仁 (1889~1958),名日新,耀县城内城隍庙巷人。出身农家,自幼好学。在三原宏道高级学堂读书时,加入同盟会,因进行反清活动而被除名。辛亥革命爆发,柏仁投笔从戎,赴潼关前线作战,民国成立后,考入上海同济大学,毕业后任教于陕西省立第一中学。七年(1918),出任陕西靖-驻沪代表。十三年(1...[详细]
冼炳超(1889年~1957年),芦苞把岗村人。年青时南渡马来西亚,在当地机器厂当学徒,艺成后,稍有积蓄,在吡叻州布先埠自营万成铁厂。由于经营得法,业务兴旺发展,其产品均为各大小矿场乐于采用,销售额为同行之冠。冼致富后,对社会公益事业非常热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重组吡叻三水会馆,奔走呼号,出钱...[详细]
瞿直甫(1889~1944),又名祖良。崇明县人。民国8年(1919年)毕业于日本爱知医学院,后在东京锦丝病院外科实习。民国11年,回国受聘于公立上海医院任外科主任。民国13年初,在南市小东门开设瞿直甫诊所,民国14年9月改为瞿直甫医院,并于次年元旦正式开业,设病床20余张。民国16年初,医院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