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郅堂,字孝隆,名继烈,苗族,1888年出生于湖北省来凤县城的一个经商世家。幼时在县城读私塾,背诵四书五经,接受封建礼教;后到武汉读中学,见多识广,开阔了眼界,思想开始萌动。吴郅堂自幼家教严格,为人谦和,秉性耿直,不畏-,爱鸣不平。毕业后,怀才不遇,仕途无望,消极彷徨,闲居家中,在父亲开办的油行...[详细]
托马斯·爱德华·劳伦斯(ThomasEdwardLawrence,也称“阿拉伯的劳伦斯”,LawrenceofArabia,1888年8月16日至1935年5月19日)因在1916年至1918年的阿拉伯大起义中作为英国联络官的角色而出名。他成为公众偶像的部分原因是美国旅行家兼记者洛维尔·托马斯(...[详细]
首斌(1888-1957),字联级,号逊三,清光绪戊子十四年九月十七日(1888年10月11日)生于郴县永丰乡首家洞(今苏仙区),生父首章锽,继父首章镗,皆为书宦之家。 首斌幼年随父读书识字,后入县城高等小学堂。时值清王朝廷腐败,外侮日深,有志青年纷纷寻求救国御侮之道。首斌毅然弃文就武...[详细]
(1888~1971)清宣统三年(1911),新安县基督教会创办孤儿收养所,民国十一年(1922),改建为“实安慈惠孤儿院”。孤儿院院长原由洋人担任,从1927年开始,由中国人担任院长。第一个担任此职的中国人,名叫邵修德。 邵修德(1888~1971)字省斋,河南省商丘肖庄人,出身于贫苦农民...[详细]
厉尔康(1888年-1967年),字佛磬,浙江杭州人。爱国民主人士,抗日爱国将领,军事教育家。前清兵科举人,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曾任清廷皇家禁卫军正四品管带官、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抗战期间曾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军事参议院院长。抗战胜利后辞职退出军政界。建国后受聘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详细]
黄梦喜(1888-1944),莆田白沙镇人。1929年参加革命,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任闽中地下党白沙冬泉联络站负责人。靠竹编、肩挑收入支持革命。后因联络站暴露,在亲人被杀害、房屋被焚烧的情况,坚持革命斗争,1944年被捕,关押于福清监狱,在狱中遭受严刑拷打,英勇不屈,牺牲在狱中。...[详细]
邓如琢,1888年出生,安徽省阜阳县邓寨(今属利辛县)人。字和璞。原为直系蔡成勋部属,后归方本仁部。 1922年6月22日,邓如琢任第9混成旅2团团长。9月21日,任第9混成旅旅长。 1923年5月4日,邓如琢被授予中将军衔。 1924年12月(或1925年1月22日),邓如琢任中央...[详细]
陈八,男,1888年出生于现桂城街道水坑村。1926年参加农会,是广利水坑乡农会副主席。1927年12月17日,在参加“桃溪反围剿”战斗中被敌人逮捕。1928年1月,在肇庆梅庵被敌人杀害,牺牲时40岁。1957年,高要县人民委员会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详细]
阚朝玺,1888年7月10日出生,辽宁省盘山县盘蛇驿钱坨子村人。父阚连城曾助张作霖纳卢五先生之女为妾,阚家一手操办了张作霖迎娶卢夫人婚事,从此阚、张两家有了因缘。 阚朝玺少年时在表爷卢五先生处读私塾,十六岁时兄弟们分家,因他尚未成年,与四兄同住,阚朝玺一心求学,其嫂张氏见他攻读刻苦,毅然解囊...[详细]
朱林逢(1888--1969),合阳县路井镇东庄人。梆子名艺人。工正小旦兼文武花旦。由于他能唱1技艺娴熟,因而被群众誉为“迷三县"。他的功底寸厚,直到70高龄还能登台演出。《破洪州》是他能好戏,所扮演的穆桂英,充分发挥了他唱、念、做、扣湛技艺,于群众中影响很大。《白蛇传》也是他在剥影响颇深的剧目...[详细]
庄俊(1888~1990) 字达卿,清光绪十四年四月二十七日(1888年6月6日)生于上海,幼年丧父,家境贫困。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唐山路矿学校,次年参加庚子赔款留学考试,赴美国伊利诺斯建筑学院攻读建筑工程。民国3年(1914年),获建筑工程学士学位,...[详细]
赵春康(1888—1965),本县西姚村人,泥工。自幼丧父,因家境贫寒,从师学艺,后以砌筑技术超群,名闻东原。其性淳厚,生活俭朴,每承活揽工,对主人饮食居住从不挑剔,乡人请工的络绎不绝。当时所建的戏楼、碑楼、祠堂、庙院、水磨等多出其手。西姚村祠堂腰房5间,因建地不适,请其拆迁。他以绳木加固屋架,...[详细]
叶粹武(1888~1963),名守坤,长丰县罗集乡人。幼时从父叶子英读书,17 岁入安庆讲武堂。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 年),考入安庆法政学堂结识吴旸谷、刘天民等革命党人,加入同盟会。宣统二年(1910 年),倪映典去广州运动新军起事,他应约前往共商义举。叶家与倪家五代厚交,叶父临终嘱咐:“务...[详细]
王星拱(1888~1949),谱名芳辰,字抚五,怀宁高河埠王家大屋(今马庙镇凌桥村)人,全国著名教育家、科学家、爱国民主人士。 王星拱3 岁丧母,少时寄读于外祖父刘家,因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深受外祖父一家的钟爱。光绪二十八年(1902 年)考入安徽高等学堂。光绪三十四年,录取为安徽第一批公费...[详细]
王绍鏊(1888~1970) 字却尘、恪尘,江苏吴江人。幼年就读于同里同川学堂,毕业后考入江苏省教育总会法政讲习所学习。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赴日本,入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清宣统三年(1911年)毕业回国后,与章太炎等组织中华民国联合会,曾任众议院议员等职,并参与讨袁等活动,民国12...[详细]
王大凡 王大凡 (1888—1961),名堃,号希平居士,祖籍安徽黟县,寄居江西波阳。少时在姐姐家的“红店”学画陶瓷古彩,此时汪晓棠也在姐姐家的红店画粉彩,有机会接触到汪晓棠,拜晓棠大师为师。王大凡早年学习沙山春、钱慧安、费晓楼的绘画艺术,中年学习吴道子、陈老莲、马镜江的绘画技法,可谓转益多...[详细]
潘大道(1888-1927)字力山,开县临江镇人。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1月出生在镇郊一个务农兼营商业的家庭里。临江镇是开县的首场,商业繁盛,也是全县文化教育最发达的地区。潘大道幼年勤学好问,16岁(注:清光绪二十八年、壬寅)考入县学,后被选拔保养到成都留东予备学校学习,学成回乡,20岁担任...[详细]
吕坤秀(1888~1914),行名贤满,字坤秀(一作昆秀),近代女诗人,吕碧城之妹。先后在吉林、厦门女子师范学校任教。为侍奉母亲未嫁,27 岁病卒于厦门女师,名声不如诸姐显扬。生前诗稿在沪被窃。惟其父《静然斋杂著》后附诗九首,《安徽名媛诗词征略》录其诗2 首。诗集《灵华阁诗稿》和《撤珥集》均已散...[详细]
罗一农(1888~1937),名恒才,西充县群德乡人。他考取秀才后,两次留学日本。第一次是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在早稻田大学主习音乐,精七弦琴。第二次是1912后(民国元年)在早稻田大学主习政治。1914年毕业回国后,先后任县教育会会长、顺庆联合中学教员,保宁师范学校校长、四川大学学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