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任仁(1887—1968) 字重毅。临桂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秀才,宣统二年(1910)毕业于广西优级师范学堂,三年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在临桂办小学、中学。1918年任广西省立第三中学校长。1924年国共合作,桂林国民党县党部改组时当选执行委员,参与发动群众组织工会、农会,宣传民主革...[详细]
林尹民(1887-1911),字靖庵,福建闽侯人,黄花碧血党人“三林”(即林文、林觉民、林尹民,他们同年生、同年为创建民国而捐躯,并称黄花岗“三林”英烈)之一,民国才女林徽因堂叔。生而丧母,长大倜傥有大志。喜挥霍,素善饮。尝学少林拳,能尽其技。好畋猎,尝入山手格猛兽。少读《三国志》慕张恒武之为人...[详细]
林时爽(1887-1911)初名士爽,字广尘,号南散,后改名林文。福建省侯官县(今福州市)人。云南巡抚、状元林鸿年之孙。幼年丧母,随父到浙江求学,能诗文,善书法。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参加福建学生会。三十一年(105年)入日本成城军校学军事,后改学法科。8月同盟会成立,任14支部长、《民报》...[详细]
樊炎(1887~1914),原名光炎,化名林大爻。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生,泗阳县崇河中市(今魏圩)人。“二次革命”时,江北讨袁军副司令。幼年随父读书,时清廷腐败,樊炎受民主革命思潮影响,曾改名樊也哙,表示他有志像樊哙反对暴秦那样,为推翻清王朝而勇敢战斗。光绪三十四年设馆授徒,传播革命思想。...[详细]
陈劭先(1887~1967) 原名承志,字劭先。江西清江县人。清末秀才。早年入南京两江师范学堂,后留学日本,就读于早稻田大学,在日本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任同盟会江西支部负责人,积极参加二次革命。后曾任福建省财政厅长。抗战前代表桂系在上海联络抗日反蒋势力,险遭杀害。民国26年(1937)应...[详细]
陈士凯(1887~1942),字慈园,卢氏县城蔡家巷人,自幼聪敏好学,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13岁时即考取秀才,后毕业于京师大学堂。民国元年(1912年)任河南上蔡县知县,此后历任山西五台县长、陕谣关中道尹,陕西省财政、实业两厅厅长,安徽省府秘书长等职。1939年为河南省参议会副议长,1...[详细]
陈良佐(1887~1968),字辅之。广西宾阳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进广西讲武堂,后转陆军速成学校。民国3年(1914年)入陆军大学,毕业后,在桂军历任排、连、营、团长、旅长、少将参谋、中将参谋长等职。24年,陈良佐先后任靖西、武鸣县长,浔州、梧州、桂林行政区专员兼民团指挥官。27年...[详细]
陈发科(1887一1957)字福生,温县陈家沟人,陈氏十七世。发科自幼练拳,技艺渐入化境。1929年受侄照丕推荐赴京传拳。 陈在京教授弟子很多,著名的有沈家祯、顾留馨、洪均生、田秀臣、雷慕尼、冯志强、李经悟、肖庆林等。其中不少人今尚健在,皆为当代有名的老拳师和各武协组织成员。1963年人民体...[详细]
蔡文斗(1887~1940),原名蔡魁。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生,泗县东乡(今泗洪县魏营乡蔡圩),著名艺人。自幼聪慧,乡邻公认为才子。他喜交游,好-,散财如泼,不久家道衰落。为生活计,遂置鼓板,从师江湖艺人魏大建学唱大鼓书。他谙熟民间流传的话本、评书,且记忆力极强。自此,他浪迹江湖,卖艺为生...[详细]
蔡模(1887~1930年),字恕一,号韬庐。松隐人。因排行居长,故又号大道,与其弟蔡权、舅陈陶遗等同为南社社友。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陈陶遗奉命谋刺两江总督端方,从日本携带 枝0回沪,他前往接应秘密转移乡间。翌日,因叛徒告密,陈在沪被捕,他即将 械沉入黄浦江,当局因找不到证据而将陈释放。...[详细]
蔡美利(1887.7~1931.10) ,又名蔡老八。广东省广州市人。生于贫民家庭。年青时曾在军中服役,任过团长,参加过北伐战争。脱离军界后回到广州。民国3年(1914年) 左右,与兄迁居梧州。后同船民黄二妹结婚,即以船为家。随后,他组建梧州金龙社桂江、西江两河河面联团任团董,维持桂江、西江(梧...[详细]
蔡济民(1887—1919),原名国桢,字幼香、幼襄,湖北黄陂(今武汉市黄陂区)人。1905年投入湖北常备军左协第一旗当兵,不久考入湖北陆军特别小学堂仁字斋,后升任新军二十九标司务长、排长。1906年加入日知会,并介绍多人入会。日知会被破坏后,在二十九标组织将校研究团。嗣相继加入群治学社、共进会...[详细]
白蔚更(1887一1955)温县王羊店村人。擅长中医外科,常自制一些外科药品,如“红升丹”、“-”、“五色灵”、“雪花散”、“八宝珍珠散”等,主治伤疮溃疡等病,善用“阳和汤”、“仙方活命饮”等内服方剂,在温、孟、沁等县部分地区颇负盛名。曾有祥云镇王某患腹疼月余,未医恶化,直至大便从口中喷出,白接...[详细]
钟孝先(1887—1958)名承曾,号笑仙。诸城市小仁和村人。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曾任国民党山东革命史编纂处编纂委员兼审查委员、中国国民党中央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纂修等职。著有《道德经考论》等。 ...[详细]
赵锄非(1887—1925)原名赵荣甲。历城县人。曾任奉天省议会副议长。早年在日本留学时加入同盟会。1911年与蓝天蔚等密谋奉天独立,失败后赴上海。1915年与蓝天蔚等在鄂西组织讨袁联军, 一度攻进四川奉节。1917年9月随孙中山赴广州, 被聘为大本营咨议。 曾出任东三省民治俱进会会长、《东三省...[详细]
张玉贵(1887—1938)又名根官。曲阜市城内仓巷街人。祖籍江苏省淮阴县。自幼随祖父、父亲逃荒至曲阜,住在西门里,后跟父亲经营小饭馆,名为“安乐居”。15岁时,开始站灶。至成年,所制菜肴已很有名气,故被孔府所聘。经短期的试工,被提调为“内三班”厨师,专为“衍圣公”备办烹饪。因常随孔令贻外出,在...[详细]
张静斋(1887—1973)又名龟年。黄县(今龙口市) 洼里村人。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 加入中国同盟会。 参加过“登黄举义” 。1930年,脱离政界回乡任教。1948年赴济南接管文物,历任山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文史馆副馆长等职。1973年病逝于济南。 ...[详细]
张栋梁(1887~1937),号仲庵。江宁县人。中医。祖父张一峰,曾被清乾隆皇帝派往阿富汗为王子治病,载誉回国,封太医院御医。其父张少鸿长年在摄山行医,后因房屋毁于兵燹,全家迁回江宁湖熟镇。张栋梁少随其父习医,得父真传。父死后,进而发奋攻读医书,又拜湖熟潘岗头李开基为师,潜心学习。开业行医后,由...[详细]
张德水(1887—1939) 淄川县邹家庄(现淄博市淄川区寨里镇邹家庄)人。淄博矿区工人运动领导人之一。17岁即随父下煤井做工。1925年秘密邀集17名工友参加淄川炭矿工人俱乐部活动,被举为会员小组长,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工人运动处于0, 党的活动经费紧缺。他说服家人,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