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悦桥(1886——1968),字漳西,号月樵,今白湖乡三桥村人。悦桥祖父周召南,为太平军翼王、英王右旗长,三河战役,血战牺牲。父瑶昆,随太平军战死。 悦桥幼时家庭贫困,奋发苦读,20岁,考入安徽省陆军测绘学堂。毕业后,任安徽省测量局皖西测量队队长,足迹遍皖境,尝绘制、总审安徽省第一张大地...[详细]
滕有庆(1886—1950),艺名油菜花,男,苗族。 滕有庆自幼酷爱阳戏,常远道至凤凰县城看戏,有“戏迷”之称。嗣后拜师学艺。民国5年(1916)成为麻阳滕家堂戏班台柱、湘西阳戏著名演员。他善演旦角,扮像俊俏,有“仙女下凡”之仪态,嗓音优美,双目传神,富有魅力。他用花灯扇子功丰富阳戏表演艺术...[详细]
徐金祥(1886——1910),今白湖乡过旗村人。家贫,未曾入学。他从小心灵手巧,常用麻秸、荆条仿造楼台亭阁,与诸儿戏,人惊奇之。及长,从名师学习木工及砖工手艺,一年后尽得其艺。尝嫌师法只会于心而不了于口,学时感到困难,遂遍观九华庙宇,细加考察,认真学习各式建筑技艺,并采取绘图方式,以庙宇为样本...[详细]
夏丏尊(1886~1946年)原名铸,字勉旃。浙江上虞人。八一三抗战爆发,开明书店内迁,因年老多病留沪,兼任南屏女中教员。时寓霞飞路霞飞坊(今淮海中路927弄)3号。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辞去教职,深居简出,节衣缩食。日伪屡诱其出任伪职,毅然拒绝。民国32年(1943年)12月15日深夜,被捕,押日...[详细]
伍特公(1886~1961年)又名石卿,字正钧。江苏南京人。回族。久寓西门路润安里(今自忠路239弄)72号。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求学上海南洋公学。期间,与同学组织爱国学社,抨击时政。光绪三十二年,入《申报》馆任英文翻译。清宣统三年(1911年)与沙善余等共组上海清真商团,任副团长,参...[详细]
田燮吾(1886——1954),字宗方,晚号雪梧诗人,今横埠镇桃园人。燮吾父田际茂,清秀才,以教书为生。燮吾幼随父读,年少时,从师陈澹然,以诗文名于时,为桐城文派吴汝纶、马通伯、姚永朴等赏识。他在家乡读书期间,曾向当地武林高手学习刀棍拳术,练就了一身武功。 燮吾在安庆法政专门学校毕业后,历...[详细]
唐淮源(1886—1941),云南江川人,云南讲武堂毕业,滇军名将,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1941年中条山会战被日寇围困不得脱身,于山西夏县 ,壮烈殉国。曾豪言:“中国只有阵亡的军师长,没有被俘的军师长,千万不要由第三军开其端。” 唐淮源牺牲后,国民政府于1942年2月特颁发褒扬令,追赠其为...[详细]
钱通(1886——1938),字绍武,今汤沟镇人。他19岁时因家贫而辍学,投身入伍。曾任国民革命军二十二旅战士、敢死队队长;后入孙中山在海外创办的南洋武备学堂,加入了兴中会。回国后,追随孙中山从事革命,历任国民革命军司令部参谋、旅长、师长等职。 民国2年(1913年),张勋奉袁世凯的命令反...[详细]
马文昭,(1886.5.31-1965.12.13),组织学专家。河北保定人。1915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医学院教授、院长。用活体染色和固定切片等方法开展了线粒体和高尔基氏体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形态学变化的研究1928年再度赴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院进修,进一步研究线粒体和高尔基氏体在细胞中的...[详细]
马骀(1886~1937)清未民初著名画家、美术理论家和教育家。字企周,又字子骧,别号环中子,又号邛池渔父。四川西昌人,寓居上海。回族。曾任上海美专教授。于画无不能,尤工北派山水,布置严整,渲染深秀,惟作家气较重。著有《马骀画问》,其《马骀画宝》于1928年成书。抗战前卒,年约五十许。 马骀...[详细]
金仲仁(1886-1950年),清代皇族,本名爱新觉罗·春元,世袭奉恩将军,曾从张晓山、茹莱卿、姚增禄、曹心泉习艺。曾为翠峰庵票房、肃王府票房之票友,下海后拜德珺如为师。与王瑶卿交谊甚厚,常年辅佐荀慧生,与张春彦、芙蓉草、马富禄被誉为“四大金刚”。曾任长安戏院第一任经理,五十年代任教于中国戏曲学...[详细]
黄侃(1886.4.3-1935.10.8) 学名乔鼐,谱名乔馨,最后改名侃,字季刚。晚年自号量守居士。湖北蕲春人。经学家、音韵训诂学家、文学家,诗人,国学大师。 黄侃自幼聪颖过人,七岁作诗已有可观,九岁读完经书。1900年中秀才,1903年考入武昌文普通学堂,与宋教仁...[详细]
郝寿臣(1886~1961),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教育家,工架子花脸。原籍河北香河,幼年随父迁京,从师吕福善、唐永常、朱子久、阎宝恒等学艺。历经数十春秋的艰苦奋斗,终于融金秀山铜锤与黄润甫架子两家艺术于一炉,唱念上自成一格,创成被誉为"架子花脸铜锤唱"的郝派艺术,以气魄取胜,唱念韵味浑厚,工架凝...[详细]
曹少修(1886~1947),名正宽,寿县小甸集人。自幼勤奋好学。在读私塾期间,受前辈张树侯先生的影响,向往民主革命。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投考安徽陆军小学,因视力不良未中,后在上海加入同盟会。 辛亥革命期间,曹少修召集乡民参加淮上军,随军先后光复寿县、颖上、阜阳、太和等地。后回家...[详细]
秉志(1886~1965.2),原名翟秉志,又名翟际潜,字农山,满族,开封市人。著名动物学家。秉志自幼随父读四书五经,文史诗词。14岁丧父。次年考进河南高等学堂,学习英文、数学等。17岁时相继中秀才和举人。1904年考入京师大学堂预科攻读英文与数、理、化。在京读书期间,他参加进步-,立下"...[详细]
张钫(1886—1967),字伯英,号友石,河南新安县铁门镇人。幼时随其父(任陕西鄜州州判)来陕,就读西安陆军小学、中学,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入保定陆军学堂炮兵科,有志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后加入同盟会。毕业后,任陕西陆军混成协炮营右队队官。宣统三年(1911),在陕西首应武昌起义,颇著勋...[详细]
杨星辉(1886—1954年):南区寮后村人,曾参加同盟会,追随孙中山革命。民主革命时期,曾随孙中山转战南北,见证中山舰事件,后成为孙中山的护卫长和得力助手,被任命为陆军少将。...[详细]
杨任,字晋康,约生于1886年,湖南省辰溪县人。他身躯魁伟,爱打抱不平,且武艺高强,虽数十人不能近身,人戏称其为《水浒》中之人物李逵。19岁那年,杨任自费留学日本,入东斌学堂。当时,宋教仁在日本东京留学,宣传革命思想,杨任经常去宋教仁处,聆听其教诲,受益良多,由是走上革命道路。留日期间,他阅读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