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范西(1884~1941),又名士模,新丰观南村人。少时爱好读书,博学能文。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成秀才,废科举后于宣统元年(1909年)中拔贡,朝考获一等。曾在梧州中西学堂任教。后分发河南补用知县。宣统二年各地纷纷成立议会,梁范西当选为北流县议员,任参事。接着又当选为广西省第一届议会议员...[详细]
·冯·赖歇瑙(Walter karl Ernst August von Reichenau ;1884年10月8日-1942年1月17日)是一名德国纳粹时期的元帅,与其他同期德国元帅最大的不同是,赖歇瑙自早期就极为支持纳粹政权,同时也在其管辖区执行希特勒-苏联政委人员的命令。历史作家连·戴顿在...[详细]
金鹤钦(1884~1930)长沙人,清光绪十年(1884)生1926年加入农民协会,次年参加共产党,任治安二团党纰执行委员。“马日事变”后,转入地下斗争。1930年7月,参加农民赤卫队,后转入中国工农红军,任红三军团营长,开展武裂斗争,为彭德怀部提供给养。9月红军撤离,他被捕入狱。在狱巾协助党员...[详细]
蒋鸿遇(约1884~1929),字静庵,南房上村人,西北军将领。他出身官佐世家,少年聪颖,崇文尚武。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就学于保定“北洋协和学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前身),攻读第一期骑兵科。毕业后留校任军事教官。民国元年(1912)南下云南投奔蔡锷,任骑兵营长,与蔡以棋交友,过往甚密。“民...[详细]
关崇和(1884~1930)原籍贵州省,从小被卖到百色,养父给他取名关崇和,小名亚发并带回广东新会县寄养,直到成了亲,才从广东迁回百色落脚,先后在梁顺成烟铺和成泰和烟铺打工。1927年下半年,从南宁来的赵世俊、苏月梅到烟铺工人中宣传进步思想。关崇和等与他们接触后,思想受到启迪, 并参与了-斗争。...[详细]
范锐(1884-1945) 近代民族资本家。湖南湘阴县(今湖南省湘阴县,位于岳阳市南)人。字旭东。1901年(德宗光绪二十七年),留学日本大阪预备学校,后入东京帝国大学学化学。辛亥革命后,曾在南京(今南京市)临时政府财政部任职。1914年,在天津大沽开办“久大盐进公司”。1917年,创办“永...[详细]
瞿方书(1884-1947) 近代民主革命家。湖南保靖(今湘西告首市西北保靖县)人。字孙娄,一作荪娄。早年与宋教仁同入桃源(今湖南省桃源县,位常德市西南)漳江书院学习。1900年(德宗光绪二十六年)参加“自立会”,后入“华兴会”。1906年(德宗光绪三十二年)留学日本东京明治大学,加入“同盟...[详细]
方克刚(1884~1946),字筱川,平江县长寿镇人。清宣统元年(1909)毕业于中路优级师范。次年创办妙高峰中学,任校长。他四处筹募办学经费,并将父亲经商积蓄全部捐出。他信奉“非学无以立身”,“非教无以立国”,为振兴教育毕其一生精力,却无意仕途。民国2年谭延闿主湘时,委为澧州知事,他坚辞不赴任...[详细]
方殿华(1884—1960),又名植三,昌化(今临安昌化镇)人。原籍湖北。殿华从小读书,18岁中秀才;19岁为廪生。废科举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赴沪习英语;三十二年赴日本留学,入东亚铁道学校,攻铁路专业4年。在日本曾聆听过孙中山的讲演,加入同盟会。宣统二年(1910)回国,在上海投身民主...[详细]
杜云松(1884—1959),东阳后山店人。幼读私塾。14岁从郭金局学木雕,学得清雕人物技艺,能当面操刀雕刻,酷似其人。触类旁通,技艺日精,善雕花鸟虫鱼、飞禽走兽。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起,至萧山、上虞、余杭等地雕花。1921年初,进杭州仁艺厂把作(领班)外销工艺品雕刻,业余研读文学名著,了...[详细]
陈雄(约1884-1911) 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者。湖北襄阳(今湖北省襄樊市)。字楚材。早年入湖北两湖师范学堂学习,后任新军第八镇统司书,因在报上攻击清朝 统治而被革职。后又投新军第六镇任书记官,加入北方革命组织共和会。武昌起义后,曾潜往北京前门车站行刺南下镇压武昌起义师之荫昌,未成。当年11...[详细]
陈涛(1884-1912) 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者。河南省南阳(今南阳市)人。字洪度。早年好阳明之学,后入沙市 (今湖北省沙市市)沙防营,任十长(即班长)。1911年参加武昌起义,任某部参谋长,多次参加战斗。不久,奉命北上,策动北方革命。1912年1月3 日,与王金铭、施从云发动第二次滦州(今河...[详细]
陈其蔚(1884—1939),又名文明,字熙甫,东阳后律村(今磐安深泽乡后力村)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春考入武备学堂。三十年,选送北京练兵处,成绩优良,选派留学日本振武学堂,继入士官学校,参加同盟会。宣统元年(1909)学成归国,应陆军部考试,授陆军校官衔。9月,充浙江陆军步兵第八十一标...[详细]
陈得平(1884~1925),原名昌祺,字瑶林,号耀南,海南省琼山县红旗镇海岛村人。幼年丧母,在乡间社学读书,后考入琼州府中学堂,其间受进步思想影响。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后赴穗考入军校,与同乡冯济民、冯熙周等同盟会员发起组建“新民社”,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宣统元年(190...[详细]
包达三(1884—1957),字楚,镇海县城石塘下村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公费留学日本,初习商科,后转明治大学改读法律。期间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前夕回上海,参加敢死队,攻打江南制造总局。1916年参加反对袁世凯称帝活动。1920年参与创办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任常务理事。继集资开办地产公司...[详细]
白少兰(1884~1967年),原名济苍。回族。临桂县六塘镇人。出身小贩家庭。15岁丧父,常去赶圩做小买卖添补家用。自幼好学,深得叔祖喜爱,教其识字、读书。虽为生活所迫不能上学,但仍勤奋自学,19岁能文能诗,并在家设私塾课童。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考取广西大学堂(后改为简易师范)预科,享受津...[详细]
周芝祯(1884~1932) 号伯干、干臣,茶房两岭村人,民国六年(1917)入北京朝阳大学。求学期间受民主份子熏薮,立志革新,为国献身。返里任龙驹寨县佐,因深感振兴桑梓须从培养人才入手,弃政从教,任龙驹寨紫阳宫高等学校管理。民国十六年(1927),回本村利用周家祖祠创立朝阳乐育高等小学校(...[详细]
周思诚(1884 ~1964年),字敬孚, 出生于直隶(今河北)保定, 保定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毕业生,1916年毕业于北京陆军大学。曾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教官、晋军第3师师长、国民党政府第32军(商震部)中将高参、军官教导团教育长, 代理国民革命军20集团军中将总司令, 1940 年秋天, 他在...[详细]
周道南(1884~1939),字泰初,霞寨店街人,福建省政法学堂毕业,曾任山东省高等法院推事等职。民国初年,福建设省议会(每县选举1名议员),周被推选为省议员。这时期,他回到家乡,大力宣传民主议会制,创办学校,发展交通,兴办实业以及为人民排难解纷等,做了不少有益于社会的事。 民国5年,周道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