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华(1884~1939) 名庆云,字曼陀,浙江富阳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考取官费留学日本,先毕业于早稻田大学师范科,后进法政大学法科。清宣统二年(1910年)夏获法学学士学位,同年秋回国,应清廷留学生考试合格获法科举人衔,在清政府外务部任职。民国元年(1912...[详细]
喻传海(1884—1936) 男,演员、办班人、戏教师。祖籍浙江嵊县岙榆树村,幼时在嵊县廿八都村长大,后在该地入赘。喻爱好文娱,能唱绍调、徽戏,会拉板胡弹斗子、敲锣鼓。1899年前后拜“落地唱书”祖师之一的相来炳为师,与师兄弟马潮水、张云标搭档唱书。1906年小歌班诞生后成为有名的小花脸演员。...[详细]
杨冠陆,字庭曙,号希望,县敦信团利村杨家边(今槎溪镇)人。清光绪十年(1884)。杨冠陆幼读私塾,攻经世致用之学,不尚科举。稍长,考入长沙湖南高等实业学堂,嗣以家中无力续供学膳费,投笔从戎。光绪三十一年(1905)入蔡锷主办的广西随营学堂学习,毕业后在新军历任排、连、团长等职。 辛亥革命光复...[详细]
徐郎西(1884~1961) 名应庚,字郎西,本县东叟堡人。14岁中秀才,后在正谊书院、宏道大学堂就读。 1905年,徐郎西私费赴日留学,专攻铁路专业。时值孙中山在日本进行革命活动,组织同盟会,徐郎西追随孙中山,且与陈英士关系甚密,遂加入同盟会。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造币厂厂长。二次革...[详细]
谢觉哉(1884年4月27日——1971年6月15日),字焕南,别号觉哉,亦作觉斋。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延安五老”之一、著名的法学家和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法学界的先导、人民司法制度的奠基者。1884年出生湖南宁乡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他在中央苏区任内务部长时,主持和...[详细]
萧治安(1884~1964年),闽县(今福州市区)人。幼年随父种植、采集草药,制作各种药材,自修医学,探研祖传医疗验方。21岁在福州澳桥附近开诊,名闻一方。治安继续钻研《外科正宗》、《外科证治全生集》等历代医学著述及名家医案,虚心向名医和有一技之长者学习,擅长汤药,精于丸精丹膏,对于外科疑难病症...[详细]
肖友梅(1884年1月7日——1940年12月31日)字雪朋,号思鹤。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广东香山(今中山)人。其作品主要写二十年代,有一百余首歌曲和其它体裁的作品,1922出版的歌曲集《新歌初集》,是我国最早的两本作曲家个人的创作专集,其中艺术歌曲《问》曾在学生和知识分子中广泛留传。此外,...[详细]
吴春阳(1884~1911)清合肥人。字墀谷。光绪二十七年(1901 年)在乡组织“自强会”。光绪三十年与蔡元培在上海创立青年学社,宣传革命。后又与万福华谋刺前广西巡抚王之春,未成,-日本。光绪三十一年参加同盟会。次年回国,在安庆组织武毅会。光绪三十三年至光绪三十四年先后参与徐锡麟、熊成基领导的...[详细]
吴承仕(1884~1939),字检斋,号展成,又号济安,歙县人。他生长在一个富有的书香门第,受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养和熏陶。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 年),他17 岁时,应试中秀才。翌年,又应试中举人。光绪三十三年,清廷举行举贡会考,他以殿试一等第一名被录取,并被点为大理院理事。他青少年时期...[详细]
汪野亭(1884-1942),又名汪平,别号传芳居士,江西乐平乐港镇传芳村人。民国时期景德镇著名陶瓷画家,“珠山八友”之一。 青年时汪野亭就学于江西陶业学堂,初期从张晓耕、潘淘字学画花鸟,后改学画山水。民国初年25岁的汪野亭来到景德镇从事陶瓷美术工作,开始绘瓷,刻意求精,勇于创新,成为著名的...[详细]
红色秀才王晓芗 王晓芗(1884-1928),又名晓汀,文俊,晚年号灼三,化名少卿,沔城下关街人。生于1844年(清光绪十年),清末秀才。他秉性刚烈,见土豪劣绅欺压人民,极为气愤,常帮穷人写状词,诉冤情,专与沔城的-污史作对。他愤于沔城的豪绅势力,毅然将家搬到东荆河南岸的葫芦坝居住。...[详细]
王琦(1884-1937)是“珠山八友”的领军人物,他在汪晓棠和潘陶宇等人的影响下,先与王大凡等人发起和组织“景德镇陶瓷研究社”,后又于1928年与王大凡等人组成艺术团体———“月圆会”,借此抒发胸志,以瓷会友。作为“八友”之首。 王琦 王琦,祖籍安徽,后迁居江西信江,1884——193...[详细]
宋仲斌,原名毓麟。1884年出生在乐亭县井坨侯庄村。祖父进士及第,曾于河南为官。父亲为秀才、著名乡绅。家有良田8顷,大宅院1座,为当时乐亭一有财、有势又有名望的家族。 仲斌青年时代曾和李大钊在自家所设学馆同窗就读,二人志同道合,结为挚友。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招致列强的入侵瓜分,激起仲斌的无比...[详细]
邝摩汉(1884~1932),字振翎,清光绪十年十月十二日生于寻乌县留车乡黄羌村,家境贫寒,但聪明好学,成绩优异。高小毕业,进南昌宪兵学校读书,并输送到日本深造,留学于早稻田大学。在日本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革命同盟会。清宣统三年(1911)回国,10月参加武昌起义,起义失败后,投身教育事业,任国...[详细]
马占山 (1885~1950)字秀芳,吉林省公主岭市玻璃城子乡人。1937年“七七”事变后,组编东北挺进军。10月,马占山便命令其所属骑三师(井得泉部)先期进驻蒙、陕交界的府谷县边镇——哈啦寨。次年5月,总部也移镇于兹。从而开始了他在府近八年的战斗生涯。 在府期间,他组织指挥了多次战役,或阻...[详细]
刘贻燕(1884~1966)字式庵,怀宁县石牌人。幼随婶母在安庆洪节堂小学、凤鸣学堂读书,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 年)毕业于安徽高等学堂,因学业优异,学堂奖励为贡生。光绪三十四年被选送日本早稻田大学速成班学习。宣统元年(1909 年)考取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留学。辛亥革命后,归国任南京临时-秘书。...[详细]
廖奂亭(1884-1954),学名正炜,江陵县人,1890年(光绪十六年)随父迁入本县仁和垸廖家台。廖幼年入塾求学,孜孜不倦。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拜林楚青为师,开始赋诗填词。1911年秋至1917年春,廖先后作了几十首关切当时政治局势、赞美祖国山河的诗篇。1922年,设馆授徒一年。廖于1...[详细]
胡鄂公(1884—1951) 公安南五洲人,字新三,辛亥革命活动家。 1921年,他与熊得山等联络在北京的湖北青年,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并发行《今日》杂志,宣传革命。经李大钊介绍,“研究会”集体参加共产党。1924年1月,李大钊南下广州参加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由胡鄂公主持共产党...[详细]
黄申芗 (1884~1942) 名少骧,又名绍香,字圣养。原籍湖北大冶黄若芬村。少年时,倜傥有大志,聪明好学,以诗文名于乡里。 黄申芗早年参加辛亥革命。日知会被破坏后,他在湖北新军中最早发起组织种族研究会,以后又组织过军队同盟会、群治学社等革命团体。共进会湖北总部一成立,他将各团体归并,加...[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