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古农(1881—1951),原名运枢,字拱薇,后改名梦耕,字古农,后又易名寄东,字幻庵,嘉兴人。清末秀才。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肄业上海南洋公学。二十六年就读于杭州求是书院。二十九年创办毓秀小学,为城区小学校之始。三十三年东渡日本,留学于东京物理专科学校。在日本与褚辅成、沈钧儒等交游,加入...[详细]
池庄(1881~1957),字子临,教育家,平定县西上庄村人。毕业于山西大学堂西斋采矿冶金专业,并奖给进士功名。历任山西省议会议员、山西大学庶务主任、山西工业专门学校庶务长、私立友仁中学校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于1950年出任山西省教育厅副厅长。翌年,被选为山西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出席中...[详细]
陈理斋(1881~1943),三合乡桥头村人。1923年赴横州做建筑工人。他为人忠厚诚实而成为建筑工人的小头头。无论大小建筑,他都亲自参加,与工人打成一片,威信很高。 他于193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同年11月被选为中共横县县委委员兼建筑工会支部负责人,负责-工作。在工作中,他把革命理论...[详细]
陈嘉祐(1881~1937),字护芳,后改字护黄,今湘阴县金龙乡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加入华兴会。三十一年东渡日本,入东京振武学堂,结识孙中山,加入兴中会,后转为同盟会员。三十三年在东京士官学校肄业。辛亥革命前夕回国,先在北京陆军部任部员,黄花岗起义后即辞职南下,任湖北独立第十四标标统,...[详细]
陈光甫(1881-1976) 近代民族资本家。原名辉祖,后改名辉德,字光甫。江苏镇江人。1899年任职于汉口海关邮政局。1904年随湖北省参加圣路易博览会代表团赴美,会后留美攻读。1909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商学士学位,是年2月回国。1910年任南洋劝业会外事科主任。辛亥革命后任江苏省银行监督...[详细]
陈发初(1881~1912),原名陈作启,灵山县武利练(今伯劳圩)人。出生于农民家庭,少年习武,长成后曾操屠宰业。为人慷慨有大志,好打抱不平。 清末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从事推翻清政府的民主革命活动。光绪三十二年 (1906年) ,刘思裕领导钦州三那(那丽、那彭、那思)地区人民抗糖捐运动,...[详细]
朱腾芬(1881~1932年),字承芳,号馨梓,化名达三,清光绪七年(1881年)生于福鼎县果洋村。幼承庭训,勤学自励。8岁入塾,智力超人。光绪二十四年,参加福宁府试,中秀才,名列第一,被选送福建全闽师范学堂就读。毕业后,历任福鼎县视学员、劝学所所长兼高等小学校长、禁烟局局长等职。他主张废八股、...[详细]
钟明光(1881~1915) 钟明光,字达权,广东兴宁人。家境贫苦,父亲钟其祥,早年去世。兄弟4人,他居最小。妻陈氏,有子女各一。 自幼由母廖氏抚养,家境虽贫困,仍竭力让钟明光求学。自是钟明光勤苦读书,课余之暇,喜读古代英雄传记,每读到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常常掩卷叹息。时值饥荒,家境益窘,...[详细]
赵郁卿 (1881-1944),本名赵文普。山东省牟平县人。清朝末年曾在山东主办《公言报》,并因充当革命党人熊成基的俄语翻译而被捕。报纸被查封。辛亥革命后获释。1915年到哈尔滨开业当律师,专门承办中俄两国人的讼案,颇有收益。20年代初,哈尔滨出现了"办报热",他于1921年6月,独资创办...[详细]
赵浩(1881~1948) 赵浩,字浩公,一名秀石,号石佛,别署牛口,斋名“无所容居”、“山南画舍”,广东台山人。赵读私塾时便喜欢绘画。曾到兰雪斋画肆当学徒,得以观摩临摹古画。17岁从王根(竹虎)学画,南宗石涛,北法马远,尤专攻院体双勾花鸟画法。20岁后致力于金碧界画。学习徐黄画法,又改习花...[详细]
张治公(1881~1951年),又名张树林,河南省伊川县人,出身于绿林世家。祖父张士耿是清末“刀客”,叔父张黑子曾与“中州大侠”王天纵一道在嵩县杨山聚义,后张黑子被清南阳镇总兵谢宝胜捕杀,张治公遂上杨山,与王天纵等结为“杨山十大兄弟”。 武昌起义爆发后,张治公率部跟随王天纵攻打洛阳,因谋事不...[详细]
袁宝善 (1881~1933)字庆三,府谷木瓜人。初跟随姐姐、父亲学习,20岁入郡庠,后入榆林中学,不久由陕西省巡警学堂保送到北京高等巡警学堂肄业。袁先生性旷达,善交游,曾参加过辛亥革命。民国初年,为两任省议员,一任省参事。任第一届省议员闭会回籍,接办本县第一高小学校。其间,他目睹家乡父老生活惨...[详细]
姚锡九(1881~1946年),出生于山东省黄县北砂姚家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在原籍读过两年书。生前住道外南十道街姚锡九大院(现道外教委办公楼址)。姚锡九为人狡诈,善于投机。他初来哈尔滨时,开始经营小买卖。之后,稍有积蓄,便积极钻营,逐渐与当时0各种势力拉上关系,贩卖-,开设伎馆,设, 抽头,聚敛各...[详细]
杨明达(1881~1930),泰宁县开善乡许坑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方十七岁便考取了秀才。杨明达虽然有了秀才的学衔,但不乐显达,常怀业医之念。光绪三十一年拜本乡布源名中医廖水根为师,潜心学医,日夜勤奋,博览历代名人医学著作,很快掌握了医学医药的丰富知识。三年学业期满,便在本地开设中医...[详细]
熊伯韫(1881~1919) 字萃亭,派名道俊,化鲤墟田坝老屋场人,兴安中学毕业后,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同厅城北街人马绪洛,考取陕西省陆军学校。清宣统二年(1910),陕西同盟会领导人井勿幕由日本回陕西,宣传辛亥革命,熊伯韫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是年七月初九,熊伯韫与井勿幕,钱定三(...[详细]
魏荫桐(1881—1928年),字恩生,男,长武县进贤区(今彭公乡)孝村人。幼时家贫,入私塾勤学苦读。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考秀才名列第一为增广生员。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考入陕西第一师范学堂完全科。 武昌起义,陕西革命党人极力倡导响应,魏荫桐毅然加入举义行列,奔走活跃,不甘落后...[详细]
王振帮,南安丰州长福村人,清光绪七年(1881)出生。其父王鼎卿是当时著名中医,在厦门开设王慎斋药铺,卖药行医。振帮幼年就学于丰州官桥学堂,辍学后随父习医。 光绪三十三年,振邦南渡新加坡,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革命活动。宣统元年(1909)到印尼泗水协助解决当地光复会与同盟会的合并问题,同时与...[详细]
王振邦(1881~1941年),南安人,其父擅长岐黄术,少时随父习医,并在乡中悬壶。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南渡新加坡谋生,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光绪三十年,转往印尼泗水,与蒋开远筹建书报社,设演讲会,宣传革命,并成立中国同盟会分支机构。 宣统三年(1911年)四月,他偕杨杰等前往广州拟...[详细]
汪更生(1881~1940) 原名汪应龙,字更生,以字行,原籍四川省巴县。辛亥革命时期,在川陕联络志士密谋反正,剪辫明志。事泄,乔装病妇离渝,辗转汉口、上海等地,覆以假发,以卖鼠药为生。改名汪甦,字更生,以示永志不忘。后获悉表兄龚德珍在安康开设德源荣商号,便来落脚谋生。1913年安康成立商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