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计元,男,1881年生于现沙浦镇桃溪村。1926年参加农军。曾参加攻打地主民团和“广利暴-动”的战斗。1927年12月17日,参加“桃溪反围剿”战斗,突围撤退后因被人出卖,在桃溪山被敌人逮捕。1927年12月21日,在桃溪村边白沙营被敌人杀害,牺牲时46岁。1957年,高要县人民委员会追认他为...[详细]
宋聘三(1881--1930),河南禹县(今禹州)人,革命烈士。 原名五诏,1881年出生在禹县,幼读私塾,勤奋好学,20岁考取清光绪年间秀才,1904年,考入京师大学堂。1907年,为了寻求救国真理,宋聘三远赴日本东京法政大学深造。受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影响,他加入中国同盟会。1924年1月...[详细]
廖计爱,男,1881年出生于现沙浦镇桃溪村。1926年参加农军,曾参加攻打地主民团和“广利暴-动”的战斗,在“桃溪反围剿”战斗突围后,因被人出卖而被敌人逮捕。1927年12月21日,被敌人杀害于桃溪村边的白沙营,牺牲时46岁。1957年,高要县人民委员会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详细]
江子能(1881~1967年),名永龄,字钟杰,生于宜宾县仙马乡(今越溪乡)农村,出身贫寒,幼年投靠亲友苦读而得中秀才,后毕业于四川高等学堂。 江早年参加中国同盟会,积极投身四川保路运动。辛亥革命后曾任四川省临时议会议员,陕西清涧、四川罗江、温江等县知事。民国6年与陈宣三等在成都办《觉民报》...[详细]
赫尔曼·施陶丁格,德国著名化学家、化学教育家。1881年3月23日生于德国沃尔姆斯。1898年在达姆施塔特技术大学学习。青年时他对植物很有兴趣。他父亲让他先学化学,为学植物学打基础。于是施陶丁格先后在慕尼黑大学和哈勒大学学习与化学有关的课程。他读书十分刻苦,1903年他撰写了《不饱和化合物丙二酸...[详细]
冯化之(公元188l~1926年),字时雨,今金马乡人。18岁考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在校期间接受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对清政府丧权辱国的行为深恶痛绝。不久,加入同盟会,和县人吴庆熙、李樾森等在川西各县宣传革命。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与吴庆熙等人发动各地袍哥,组织保路同志军,与清军战斗于...[详细]
崔文藻(1881-1918),云南大理巍山马房厂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冬,崔文藻入云南省昆明高等学堂,时云贵总督锡良督滇执行苛法,破孩革命党人,崔文藻参加由革命党人王丕和、苏绍汉、张寿山等人组织的秘密谋害锡良的革命活动。 后因混进革命组织内部的假革命者云南巡警总稽沈宗复向锡良...[详细]
陈复初(1881~1926)原名本厚,字坤载,号徽之,八都(今乌宿乡)人。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陈复初考入日本士官学校第四期,与程潜、赵恒惕等人同窗。习骑兵专科,潜心学业。光绪三十一年加入“同盟会”,并结识黄兴、宋教仁等人。年底回国,在学友王隆中部下任参谋长,旋任骑兵团长,参与推翻清...[详细]
张宗昌(1881年—1932年),字效坤,山东省掖县人。绰号“狗肉将军”、“混世魔王”、“长腿将军”、“三不知将军”、“五毒大将军”、“张三多”等,奉系军阀头目之一。张宗昌曾残酷镇压青岛日商纱厂工人-,造成“青岛惨案”。1932年9月3日被山东省0参议郑继成枪杀于津浦铁路济南车站。 1...[详细]
张肇桐(1881~1938),字轶欧、翼侯,号一鸥。中国早期矿冶工程学家,无锡县(今无锡市区)人。他早年肄业于上海南洋公学,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赴日留学,参与发起留日学生革命组织青年会,次年回国。光绪三十年他考取官费留学比利时,获比国海南工科大学路矿硕士学位,辛亥革命后回国,历任北洋政府工...[详细]
余金海(1881—1971),芳林乡石坂村人。世代务农。光绪24年(1898),聘拳师,教自弟习拳、棍。余刻苦自练不辍,功夫日精,成为北乡著名拳师。冬闲时节,出门授艺,以酬金补家用。他收徒有两个规定:品性不良者不收;酬金过高不收。民国27年(1938),余迁居开化城内。大地主余斐然以重金聘作私...[详细]
袁彬(1881~1938),字丞武,西充县复安乡人。家贫,无力上学,寄读于杨香墀所办的私立学校。1906年,考入四川弁目学堂,结业后,担任川军排长,后升连长、营长等职,他响应0之役,讨伐袁世凯。1911年川北宣慰使张澜秘密联系钟体道、刘存厚共抗滇军,袁彬率部与滇军作战,因战功升任团长,1920...[详细]
叶恭绰(1881~1968) 字裕甫(玉甫)、誉虎,自号遐庵。广东番禺人。祖籍浙江余姚。历任北洋政府交通部司长、局长、次长、总长。曾赴欧美、日本等国,考察政治、经济、交通、教育。提倡交通救国,著写《交通救国论》。在交通部总长任内,指派部员分赴交通部所属各校调查,于民...[详细]
杨济川(1881~1952年) 杨济川,原名其源,江苏镇江谏壁镇人。是华生电扇厂的创始人。 清宣统元年(1909年)在上海裕康洋行任帐房时,结识叶友才、袁宗耀共谋开发电扇行业。由杨济川借亲友电扇拆造,与铜、铁匠等店坊协作,经过半年多努力,于民国4年(1915年)...[详细]
王麦才(1881-1965),又名麦儿。同州梆子演员。大荔县双泉乡王旗营人,早期曾在袁老三、王学山戏班搭班演戏,擅长大花脸、二花脸。 1953年起先后在朝邑九三剧团、省戏校,后又到戏曲研究院,1964年因病由省戏曲剧院回家。 王麦才在家乡热心为农村业余剧团排戏,连续3年为本乡双泉南龙池业...[详细]
王林生(1881~1930) 名炳灵,字林生,本县人。幼受业于毛班香私塾,后入陕西中学堂,清光绪癸卯(1903)科乡试中,王为副贡,遂教授里中,长于西北史地,并精于医术。后追随于右任至沪,任《民立报》编辑,鼓吹革命思潮,为政论界注评。《民立报》停办后,返里复从事教育事业,历充省立女子师范及私...[详细]
瞿世法(1881—1931),江南巧匠,人们通称他的乳名为阿宝老司,河尾村(属江山乡)人。父、祖都是木匠,到他已是第三代。他天资灵巧,早年贫困失学,只好继承祖业。先后建过江南18个戏台,一个戏台藻井有数十个斗拱,接榫时却不失毫厘。于是名扬远近,上门拜师学艺者不绝。 瞿世法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详细]
孟昭朴(1881-1961)字墅垣,杞县傅集人,生于士绅家庭。幼读诗书,清宣统元年已酉(1909)拔贡。 1913年起,他在杞县、开封、淮阳、兰考、扶沟等地任教26年,培养很多人才。“五四”运动前后利用其父孔庙奉祀官之便,在杞县黉学开办私塾,招收进步青年,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在他的启蒙和鼓...[详细]
林述庆(1881~1913) 林述庆,字颂亭,泮野村人,清光绪七年(1881)农历三月初十出生于闽安镇后山(西山村)的一个贫苦家庭,从小务农。 光绪二十八年,述庆入福建武备学堂,开始接受反清思想。翌年,加入革命团体——福建学生联合会为骨干分子。毕业后,任闽江口长门练营督操员,不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