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贯因(1879一1936年) 清举人,原名吴冠英,别号柳隅,澄海南洋人。著名史学家和语言学家。吴贯因光绪年间赴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结识梁启超并成为好友。回国后,于1912年和梁启超在天津办《庸言月刊》,梁任主编,他当。后历任北洋政府卫生司司长、币制厂厂长、内务部参事兼编译处处长。1927年弃政...[详细]
宋向辰(1879—1917),又名宋元恺,耀县城关镇西街人,辛亥革命陕西奠基人之一。 宋向辰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自幼抱着“振兴中华”的宏图大志,发奋读书。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毕业于三原宏道学堂,公费留学日本,在陆军振武学校学习。留学期间,参加了孙中山先生创立的中国同盟会,并经...[详细]
任奉瑞(1879~1959) 商州人,排行老四,人称任四先生。其祖父任向东,叔父任臣纲均为名医。任奉瑞自幼聪慧好学,14岁时从祖父习医,在其指导下认真钻研中医经典名著。成年后,十分重视中医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常说:“行医不读典籍,无异于盲人骑瞎马,易草营人命。”尤对《伤寒论》钻研较深,能随症化...[详细]
(1879—1911) 饶辅庭名可权,字竞夫,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梅县松口石盘桥村人。幼年因家贫无法入学。仅在劳动之余跟同村儿童学习认字。稍长,读书能自悟新理,深知必须推翻帝制才能富强。光绪三十四年(1906年)在二兄的帮助下,进上海中国公学读书。并秘密加入同盟会。1909年毕业后返乡,次...[详细]
李起江 (1879~1931),字雪坡,本县袁家庄人,20岁中秀才,善书法、雕刻。民国10年至17年(1921~1928)佛坪常遭土匪抢掠,李筹建民团,任团总。14年(1925),任朝举率匪众1000余人驻袁家庄,抢劫烧杀,烧毁郭家坝杜家台、陈家坝等地民房200余间,并将李起江关押。李半夜逃出,...[详细]
林义顺(1879~1936年),字发初,号蔚华,祖籍岐山马西村,出生于新加坡。17岁进入商界就职。林义顺热心于中国民族革命,与舅父张永福和侨商陈楚楠等组织“小桃源俱乐部”。1903年上海“《苏报》案”发,以俱乐部名义致电英驻上海领事,援保护政治犯国际法,阻英租界当局将邹容和章太炎引渡给清政府。他...[详细]
林荫堂(1879~1966),广东省东莞县人。10 岁开始习武,先后随莫亮、莫英龙学习莫家拳械(刀、棍、大钯)。父亲去世后,他便到罗浮山冲虚观拜太虚道人为师,学习-功与医术,孜孜不倦,乐不思家。4年后,经过长期苦练,技艺大有成就。后下山到广州谋生,任酒庄会计,白天勤恳工作,早晚坚持练武,还经常替...[详细]
林君复(1879—1942) 大涌安堂村人。早年在广州格致书院读书,继入读日本宏文书院和早稻田大学,得识孙中山,并追随革命。曾在日本华侨中筹得一批款项,并将家产变卖,交给黄兴、朱执信等作为革命活动经费。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奉孙中山命,到澳门创办仁声剧社,以此进行革命活动,演出《血泪》...[详细]
李国柱(1879-1949) 孙中山-参军,民国初年将领。 湖南省嘉禾县珠泉镇人,1879年生。1905年留学日本,就读东京弘文专科学校。先后与黄兴、孙中山结识,积极参加同盟会的组建工作,并为实践同盟会的纲领而四处奔忙,成为同盟会早期的骨干成员。1908年从日本回国,变卖家产,开设东兴造纸公...[详细]
金曾澄(1879~1957),字湘帆,祖籍浙江绍兴,生于广州番禺。出身于商业资本家家庭,幼年接受家庭教师的启蒙教育,青年时期在康有为、梁启超维新思想的影响下,崇尚西法。光绪二十四年(1898)曾参与发起创办广州时敏学堂。光绪二十七年东渡日本留学。宣统二年(1910)毕业于广岛高等师范学校理化部。...[详细]
胡汉民(1879~1936),原名衍鸿,字展堂,笔名“汉民”。祖籍江西庐陵(今吉安),生于广东番禺(今广州)。其父胡文照做过几处州县幕僚。胡汉民幼年从师学习,读了不少经史书籍。光绪十七年(1891)后父母相继去世,便以教书为生。光绪二十五年任广州《岭海报》记者,接触社会日益增多,深感民族危...[详细]
黄柱臣(1879年~1952年),芦苞黄岗村人。贫苦出身,幼年失学,30多岁时尚在西南镇一家火水(煤油)店当杂工。由于勤劳刻苦,为人忠厚,得英籍商人赏识,助资经商,在西南镇开设同益公司,经营火水。不久取得亚细亚公司委给三水、清远、四会、广宁、怀集、贺县等县火水总代理权,设分店十多处。致富后,与族...[详细]
黄觉群(1879—1943),原名秉杰,别字俊平,化名日安,龙川县黄布欧江人。早年在广州从事 ,先后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党。1925年10月随第二次东征军回龙川领导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与张重耳以国民党广东省党部特派员身份,从事领导与开展龙川国民革命运动。同年11月,黄觉群与黄天泽发展黄...[详细]
范照南(1879-1932年),出生于陆丰县新田区激石溪乡三江口村(现陆河县域)一家贫苦农户。民国11年(1922年)7月,海陆丰农-动兴起,范照南领导组织激石溪乡农会。民国12年8月,军阀政府解散农会。民国13年夏,范照南等建立秘密组织贫人党,稳定了农民在农运低潮的情绪。 民国14年(19...[详细]
方隆义(1879~1982),东陇镇东陇村人。小时曾念过几年私塾。 10多岁因父亡故,便承担家务农活。闲时喜习书法及武术,身体强壮。民国16年(1927)彭湃在苗海领导革命武装-,他是赤卫队出纳,负责运送军饷(银元)任务。解放战争时期,他家是共产党地下活动的地点。 他一生不沾烟、酒、茶,喜吃...[详细]
党积龄 (1879~1967),字松年,留坝县城关镇人,生于清光绪五年(1879)八月,出身贫苦。7岁入乡学,16岁入县学,中途辍学,受到留坝厅同知文德升资助。后就读于陕西西安优级师范学堂。光绪三十一年(1905),党松年获公费赴日本留学。次年,在日本东京参加同盟会。党松年以“播种”为笔名,在...[详细]
程天斗(1879—1936) 南蓢田边村人。清光绪十七年(1891)赴檀香山半工半读,后入读芝加哥大学,1910年毕业获哲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回国,在香港筹组贸兴洋行。1912年后历任广东都督府工务司司长、广东省财政厅厅长。为解决财政困难,向军政府建议筹组广东省银行,获孙中山、廖仲恺接纳,被委...[详细]
宾步程 (1879—1943) 同盟会会员,湖南省政府委员,实业家。 湖南省东安县人,1879年出生于东安县山口铺。少时读私塾。后入两湖书院肆业。不久,人湖北将弁学堂读书。1900年,赴德国柏林工科大学留学,学习机械工程,历时八载。曾赴欧美实习,去过20个国家。在德国留学期间...[详细]
朱希祖(1879-1944),浙江海盐长木桥(今富亭乡)上水村人,字逷先,又作迪先、逖先。清道光状元朱昌颐族孙。历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辅仁大学、中山大学及中央大学(1949年后更名南京大学)等校教授。解放前著名的史学家。 他较早地倡导开设中国史学原理及史学理论等课程,并讲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