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海(1878~1948)艺名三盏灯。定兴北堽上村人。幼年读私塾。因家境贫寒,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拜容城北章村拂灯蕊(外号)为师。先学青衣,后改刀马旦。他体格匀称,面目清秀,被师爷(外号老永红)看中,领去学花旦,5年出科,应邀到三河县一家戏班,担任主角两年半,被请到保定第一楼组班。巡回于...[详细]
张建(1878-1958),字质生,号梅林,甘肃省临夏市人,居光华路。祖居陕西,元末迁居狄道(甘肃临洮),清乾隆时徙居河州(今临夏)。 清光绪四年(1878)生,出身官宦世家。曾祖父张奉明,曾随朱贵守卫大宝山负伤,后升任洮岷协副将,战殁于果岔。祖父张秀,袭云骑尉世职,战殁江南。父张大元,仍袭...[详细]
张家翰(1878-1940),字子偕,号屏丞。安徽省桐城县城关人。 清光绪四年(1878)生,出身翰墨世家。其父张祖荫曾任祥符县县丞。 光绪二十九年(1903),留学日本,就读于日本宏文学院,攻读数理。 光绪三十一年(1905),回国,执教于安庆高等学堂,后供职于浙江实业银行。 ...[详细]
张光(1878-1970),女,字德怡,晚号红薇老人,永嘉城区(今温州鹿城区)人,旧居在今鹿城区小南门荷花路。 清光绪四年(1878)生。少时敏慧,从兄朗西学诗,师事著名画家汪如渊(香禅)习画。12岁时辄能诗画,名闻乡里。嫁瑞安章献猷(字味三,号士荃。浙江瑞安人。光绪己丑举人,光绪十八年进士...[详细]
张皋如(1878-1934),字穆熙,河北省盐山县大许孝子村(今属孟村回族自治县)人,周恩来在天津南开中学读书时的国文老师。在沧(州)盐(山)地区,与贾佩卿、李焕卿有“三大儒”之誉。 清光绪四年(1878)生。从小天资聪慧,颖悟过人。青年时应童子试考中秀才。 光绪三十一年(1905),离...[详细]
曾雄(1878~1923),原名宪伦,号庭森,博罗汝湖汤村人。毕业于晚清武备学堂。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任职东莞都国府,其后又连续担任两广水师提督李准亲兵营管带、海军江碧舰舰长、亲军营代统领兼虎门陆军速成学校总教官等职。1911年(清宣统三年)武昌起义时,李准派胞弟李涛往香港与胡汉民达成协议...[详细]
王家驹(1878年(戊寅年)——1912年),字柏轩。枣阳人。原山西晋绥军总参谋。 少好读书,兼习拳术,曾补随州博士弟子员。1904年东渡日本入东京振武学校习陆军。中国同盟会成立,王欣然加入,每会必与。为人温文尔雅,对人诚,执事敬,深为同志所推重,旋升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四期,1908年毕业...[详细]
王光谟(1878—1926年),字二典,号鸿文,别号觉禅,临高县东江区美山村人。曾在琼台书院读书,与琼山县的王国宪、澄迈县的王钦寅友善。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他取得拔贡后,厌恶仕途,回到家乡,发动美山村群众集资办学,邻近乡村的学生慕名而来,他不辞劳苦,因材施教,诲人不倦。 他为人耿直。光...[详细]
谭馥(1878-1909),湖南湘乡人。 1878年出生于湘乡县梅桥镇土桥铜坑井人。字文炳,又字绍基。少年时参加哥老会反清。20岁投军,组织湖南军队内的哥老会秘密活动。“因熟识洪家反清复明之宗旨。慨然以光复为己任”;稍长.“投身营伍,亟欲运动各方兵士之属哥老会籍者使为己用”。他考虑到广州巡防...[详细]
石寅生(1878~1944),名德纯、字厚斋,寿县人。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东渡日本,在东京法政大学学习法政。光绪三十三年加入同盟会。宣统二年(1910年)回国,经清廷考试,被任命为刑部佥事。民国元年(1912年),孙毓筠任安徽都督,石寅生任都督府秘书,后被选为安徽省第一届参议会参议员。讨袁...[详细]
施履本(1878年-1938年),字长卿,满族,湖北江陵人。清朝、中华民国及满洲国官员。 毕业于日本东京法政大学。归国后,他获清朝法政科举人,任-编查馆编制局副科员。中华民国成立后,他曾任北京政府外交部主任秘书。满洲国成立后,施履本参加满洲国,历任满洲国哈尔滨市市长、滨江省省长。1938年1...[详细]
任采芹(1878—1945)清末拔贡。昌江县新街镇(今属东方县)玉章村人,少时天资聪颖,入私塾后又勤奋刻苦学习,因而学业成绩十分出众,后参加科举,考取了拔贡,成为昌江县当时为数不多的拔贡之一,后一直在乡间执教,成为当地名儒。1919年任采芹出资120个光洋给昌江县学子刘开汉到广州读书,这事在当地...[详细]
卢日藻(1878~1932),字省吾,号望三,铜鼓永宁西湖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官宦世家。日藻自幼由祖母傅氏抚养,生性聪颖好学,18岁州考入庠,31岁举宣统元年制科孝廉方正。自后,曾历任义宁中学教员、铜鼓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校长、县民事课课长,县视学,江西省三届议会议员,授闽总司令部谘议等职,成为一方...[详细]
李培翰(1878~1943)字荫泉。易县西北奇村人。行九,人称李九爷。世代耕读传家,清光绪后期中秀才,光绪二十六年(1900),英、法、德、意等国联军侵占易州,他目睹国事糜烂之现状,慷慨悲歌,写诗“刺耳胡笳并胡风,愧歌麦秀对玄穹。莫言击揖空悲慨,衔石终能填海东。”宣统元年(1909)中拔贡。授候...[详细]
梁钟汉(1878—1959)字瑞堂;梁耀汉(1883—1912)又名楠、隽民。梁钟汉之胞弟。汉川系马口人,家巨富。先人曾入太平军。弟兄幼受熏陶,读书习武,夙存“排满兴汉”之志。稍长,悉以“汉”入名。耀汉曾中武秀才。康有为上 书变法,钟汉认为是“与虎谋皮”,主张“大丈夫欲有动作,须追踪楚项羽,学万...[详细]
筱兰英(1878-1954),本名姚佩兰。祖籍河北香河,生于天津。6岁入天津宁家班(坤班)学艺。按坤班惯例,不分行当,生、旦、净、丑各行角色,都由女演员扮演。所以筱兰英开蒙虽为正工老生,可是除了旦角及红生戏外,无论老生、小生、武生甚至花脸,无不兼长。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她唱老生没有“雌音”,唱花脸能...[详细]
蒋履福(1878-1937), 字范五,江苏吴县人,1878年(清光绪四年)生。毕业于国立北京大学经济科,获学士学位。历任考察各国-大臣随员,比利时公使馆随员。曾入布鲁塞尔大学学习。1909年回国,入清政府外务部交通传习所任教员。民国成立后,任北京政府外交部佥事,总务厅科长,并兼公立清华学校...[详细]
黄天锡(1878~1934) 今子长县杨家园子镇吴家寨子人。性情粗暴,横蛮狡诈,绰号“黄儿子”。民国17年(1928)冬,于安定东区操办民团,任团总。民团得瓦窑堡驻军崇保庆团支持,横行乡里,无恶不作。好坪沟一梁姓人家遭土匪抢劫,要求民团搜捕,民团折腾数日无果,还向其索要辛苦费,比匪盗还多。张...[详细]
郭宗熙(1878~1934),字桐柏,湖南长沙人,1878年生。清进士。毕业于日本政法大学。历任翰林院庶吉士,长沙府中学堂监督,奉天森林学堂监督,署理珲春副督统,吉林东南路兵备道,西北路兵备道,滨江关监督。1913年1月任吉林提学使;同月任吉林教育司司长。1914年7月任吉长道尹。1916年4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