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公元1874年出生的名人介绍

公元1874年出生的名人介绍

马锦春 [公元1874年-1939年]

  • 马锦春(1874~1939),字贡芳。镇江人。辛亥革命将领。父亲马益三,曾参加过太平天国革命。幼年从举人鲍恩暄读书,后曾任镇江府中学堂教习。20多岁弃文习武,先后入南京武备学堂、炮兵学堂,期间结识倪映典、熊成基等革命志士。后又到日本学习并参加同盟会。 回国后,任广东新军第二标第二营管带,在第...[详细]

伽利尔摩·马可尼 [公元1874年-1937年,实用无线电报通信的创始人]

  • 伽利尔摩·马可尼(1874-1937),意大利无线电工程师,企业家,实用无线电报通信的创始人。1874年生于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市。他的家庭十分富裕,他在家庭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在博洛尼亚大学学习期间,他用电磁波进行约2公里距离的无线电通讯实验,获得成功。1937年逝世。1897年,在伦敦成立“马可尼...[详细]

孔祥桐 [公元1874年-1922年]

  • 孔祥桐(1874—1922)字润生。曲阜县(今曲阜市)城内考棚街人。他深受戊戌变法影响,主张维新应以教育为始基,教育必须注重物质学科。1902年 (光绪二十八年) ,应孔祥霖之邀,赴日本考察学务实业。回国后,尽焚旧存文稿,一意研求新学,崇尚实业救国。不久,考入山东优级师范学堂。毕业后,再次赴日本...[详细]

赫伯特·克拉克·胡佛 [公元1874年-1964年,美国第31任总统]

  • 赫伯特·克拉克·胡佛是美国第31任总统,赫伯特·克拉克·胡佛生于爱荷华州,毕业于斯坦福大学,作为一个采矿工程师。1897年,胡佛与罗·亨利结婚。亨利受过良好的教育,婚后成为胡佛的贤内助。他们有两个儿子。胡佛为一家公司所雇用去了澳大利亚,后来到中国,在一家私人企业公司工作,作为中国主要的工程师。他...[详细]

丁惟汾 [公元1874年-1954年]

  • 丁惟汾(1874—1954)字鼎丞、鼎臣。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丁家官庄人。国民党元老。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入保定师范。毕业后,以优等成绩考取留日官费生,入明治大学法学系学习。1905年10月21日加入同盟会,为首批会员。次年成为山东分会主盟人,并与蒋衍升创办《晨钟》周刊,揭露清廷腐败,...[详细]

戴绪万 [公元1874年-1923年]

  • 戴绪万(1874—1923)又名戴理庵。安徽寿州人。曾任侯补知县、试用知府。1915年,任中兴煤矿驻矿经理。驻矿25年,为发展和振兴中兴煤矿做出很大贡献。1923年在北京病故。 ...[详细]

陈去病 [公元1874年-1933年,中国近代诗人]

  • 陈去病(1874—1933),中国近代诗人,南社创始人之一。江苏吴江同里人。因读“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毅然易名“去病”。早年参加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宣传革命不遗余力。在推翻满清帝制的辛亥革命和讨伐袁世凯的 运动中,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其诗多抒发爱国热情 ,风格苍健悲壮。1923年担任国立东南...[详细]

毕宁清 [公元1874年-1925年]

  • 毕宁清(1874—1925) 字荣九。博山县西寨村(今属淄博市博山区)人。山东内画壶艺术的奠基人。9岁起随其伯父、当地著名画师毕云亭学习书画,2年后毕云亭去世,毕字清即与其兄离家到禹城以画谋生。后为当时山东巡抚张曜所赏识,毕宁清被邀为幕宾;曾为张曜画贡品《玉带河图》,颇称其意。后经张曜保荐,朝...[详细]

于在藻 [公元1874年-1935年]

  • 于在藻(1874~1935),字香岩、湘崦,大洼县平安乡哈吧台村人 于在藻(1874~1935),字香岩、湘崦,大洼县平安乡哈吧台村人。为辽右名士李龙石的得意门生。1903年,考取癸卯恩科第36名举人,获“文魁”匾额。之后在京任兵部郎中。民国初,任营口南路观察使署科员,后任洮辽镇守使署秘书数...[详细]

伍梅 [公元1874年-1924年]

  • 伍梅(1874-1924),字占昌,号小,今坑口镇人。生性聪明,读书过目不忘。幼年时参加童子试,多次名列前茅。16岁为生员(秀才),进肇庆星岩书院读书。24岁考 取拔贡。民国初年任元恺高等小学校长,又被委派当县督学,不久改派为学务委员和劝学所所长。 在任期间,他竭力提倡教育,主持改良私塾...[详细]

王承斌 [公元1874年-1936年,北洋军阀]

  • 王承斌。原名承斌,字孝伯,奉天兴城人,匡武上将军、勋二位、陆军上将、前直鲁豫巡阅副使,保定速成武备学堂二班步兵科、陆军大学第二期毕业。1903年入京师优等师范学校,1904年10月考入保定速成武备学堂二班步兵科,毕业后升入军官学堂速成科二班(陆军大学第二期),1909年毕业后历任禁卫军排长、第三...[详细]

唐拾义 [公元1874年-1939年]

  • 唐拾义(1874年~1939年),原名振之,字拾义,南边白坭 村人。父于芦苞镇经营商业。唐年青时在广州博济医院(孙逸仙纪念医院前身)攻读西医,学业成绩出众,毕业后曾在芦苞镇行医。民国元年(1912年)起在广州华林街开设诊所,专治哮喘症,并自制久咳丸、发冷丸等成药销售。他十分注重宣传,不惜耗资在报...[详细]

商衍鎏 [公元1874年-1962年]

  • 商衍鎏(1874~1962),字藻亭,号又章、冕臣、康乐老人。广州番禺人。自幼在广州莲花巷玉莲园读书,14 岁就读于章兰谷和章国珍。这时广州府立羊城书院考选正外课生,给以生活补贴,他应试入选。后又转到越华书院、应元书院学习,得到叶衍兰、吴道鎔的教导,学业大有长进。 光绪十六年(1890),参...[详细]

钱朗辰 [公元1874年-1944年]

  • 钱朗辰(1874年~1944年),原名应龙,西南上西村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中“小三元”,名噪一时。因才华出众,为清远朱汝珍(甲辰科榜眼)所推重,文交至笃。清光绪废科举后,入武备学堂攻读,接受新思想熏陶。后于新会文楼、香山官塘等地掌教时,其教学方式新旧并重,为人称道。清末民初,钱旅居香港...[详细]

罗华堂 [公元1874年-1939年]

  • 罗华堂(1874~1939),炭步鸭湖村人(今瓦步村),世代务农,年幼丧父,其母及弟妹四人,力耕不足糊口。华堂因家贫辍学,17岁受雇于永兆公司,在渡船当踩车工。该船航行于广州—赤坭,经营客货运输。一次,船行至五和附近,遭匪抢劫,华堂急中生智,在船尾点燃鞭炮放在煤油罐内,再将罐投入河中,顿时恍似 ...[详细]

林质兰 [公元1874年-1922年]

  • 林质兰(1874—1922),女,字西园,澄海县澄城镇信宁村人。出生于上海,后返原籍。 黄嫫妽(1877一194 3),女,字清芬,澄海县澄城镇城东人,为人豪爽。林、黄两人为妯娌,时痛国事衰沉,常怀维新救国殷望,决意兴办女校,提高妇女觉悟,促进妇女解放。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林质...[详细]

李福林 [公元1874年-1952年]

  • 李福林(1874~1952),字登同。广东番禺大塘乡(今属广州市海珠区)人。贫农家庭出身,曾读过一年私塾,后随父在乡务农。性任侠,尚习武,喜听水浒传等武侠故事,受江湖游侠思想影响颇深。后在乡聚集游荡青年,结为盟友,订立誓约,被推为“大佬”,常率众秘密渡过珠江,入广州市区打家劫舍。后由于各县...[详细]

李纯 [公元1874年-1920年,北洋直系军阀]

  • 李纯(1874~1920),字秀山,直隶(今河北省)著名的直系长江三督之一。天津府河东水梯子大街东兴里人。1875年9月14日(清光绪元年年八月十五日)生于一个小商贩家庭,祖父李明、父亲李荣平均以卖鱼糊口,李纯幼年过继给大伯李荣庆为嗣。 光绪十三年(1887年),李纯随嗣父到北塘依靠二姐夫谭...[详细]

梁龙腾 [公元1874年-1944年]

  • 梁龙腾(1874—1944) 号云溪,沙溪坎溪村人。从小博览群书,关心时事,得知孙中山提倡革命拟追随,但碍于父亲反对,无法实现。父亲去世后,闻悉孙中山在南洋宣传革命,便毅然前往。初到南洋,人生地疏,无法与革命党联络,直到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8月新加坡《中兴日报》创刊,才知是革命党创办,...[详细]

何柳堂 [公元1874年-1933年]

  • 何柳堂(1874~1933),原名何与香,号柳堂,广州番禺人。他生于音乐世家,幼年时在祖父何博众的教育指导下,学会演奏琵琶。何柳堂从小喜欢学习武艺,曾到国术馆习武,骑射均很精通。光绪二十年(1894),在广州以背靶而射连中七箭考取了武秀才。辛亥革命后,何柳堂在香港“琳琅幻境”音乐部当音乐员,从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