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临端(1874-1911)广东花县三华村人,1911年3月29日参加辛亥革命,参加广州黄花岗起义,在进攻督署衙门的战斗中,徐临端脑涂甬道,壮烈牺牲。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详细]
席光国(1874~1943年),字靖吾。轵城乡郭庄人。清末最后一届秀才。民国初年就读于上海中华教育专科学院,终生从教。抗战前,曾任河南省立十二、十三中学国文教员、济源师范校长、县教育局长等职。日军侵济后,坚持民族气节,不为日伪做事。为摆脱敌人,曾伪造投井 现场,逃至登封,任教于迁至该地的武险中学...[详细]
谢顺慈(1874—1949) 桂林人。曾创办桂林从德女子学校,担任广西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教师、桂林城第一区参议会议长、桂林慈善会会长、《桂林教育日报》董事、广西省政府咨议和参议等职。擅古文、工书法,专代广西省主席黄旭初写应酬书法文字。1914年后以卖字为生。1921年孙中山之桂林行辕门楼题额“元...[详细]
王栋(1874~1948年) 王栋,字彬彦,江苏武进人。曾任闸北市政厅、闸北工巡捐分局、沪北工巡捐工程处工程员、科长、主任,并担任闸北慈善团会长、闸北保卫团团总、上海市总商会常务委员、闸北商业公会副会长等职。王在清末民初与绅商沈联芳、钱贵三等发起 租界扩张自...[详细]
汤化龙(1874年-1918年),字济武,汉族,湖北蕲水(今浠水)人。日本法政大学毕业。著名立宪派人士。清朝光绪进士,授法部主事。后任山西大学堂国文教习。1906年自请资送留学日本,入日本法政大学专门部学习法律,曾与同学组织留日教育学会,出版《教育杂志》。1908年秋毕业回国:任湖北谘议局筹办处...[详细]
时经训(1874~1919),字志畲,河南省通许县时庄(后迁至县城东街)人。著名教育家。 时经训自幼读书,天资聪慧敏捷。一生博览群书,但却不受其绳束,奇思伟论,令人悦服。清光绪二十三(1897)拔贡。1906年毕业于京师大学师范馆,在京任中书科中书、邮传部主事等职。回河南开封后,任开封府中学...[详细]
沈梦莲(1874~1940年) 沈梦莲,原名小阿妹,今光明乡庙泾村人。钱书浦长子,母沈氏。9岁时丧母,因受后母-而居舅父沈德元家(一云父母双亡后去沈家),随舅父以撑船为业,会弄拳使棒。18岁起受雇于庄行绅士邹士琦、南桥绅土陈端甫等家摇账船,与皮匠吴锦祥、理发匠李雪华、泥水匠沈耕堂等结...[详细]
李景星(1874—1939) 字紫垣,号阳平。世居宝鸡县阳平镇西街集贤村。宣统二年(1910)因水灾迁居红房村。光绪二十七年(1901)十月,以廪生肄业于陕西高等学堂。历任本县高等学堂堂长、凤邠师范学校教员、宝鸡县议会议长、宝鸡县财政局正绅、陕西省议会后补议员、省公署谘议、省立第二中...[详细]
胡若云(1874~1960年) 胡若云,又名德望,光明镇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考中秀才,次年去上海学习法语。26岁赴北京候试,27岁任京汉路学习站长。光绪二十八年考取保定大学,未及就读,随孙宝琦公使去法国为使馆学生。翌年秋,孙宝琦兼驻西班牙公使,胡奉派去西班牙使馆任翻译。...[详细]
陈树勋(1874~1961),字孔言,号竹铭。广西岑溪人。光绪十一年(1885年)入梧州府梧州书院学习;二十九年考中进士,三十二年任翰林院编修。曾加入同盟会。宣统二年 (1910年)当选为广西咨议局议长,民国元年(1912年)12月任广西民政司司长;7年后任苍梧道道尹,梧州中关监督, 广西参议会...[详细]
陈继舜(1874~1931),字虞卿,1929年曾任10里团总,人称"陈大帅",蒋渠村人。他身材高大,面色黑红,威猛而淳厚,赶牲口出身,有大刀一口,重120斤,常年持刀练武,身手不凡,性刚直,但平易近人,常劝诲村邻青年应勤劳,勿游闲,对徒和吸食-者深恶痛绝。 民国2年(1913年)3...[详细]
朱鸿铎(1874—1957)字牖臣。单县大李寨村人。早年就学于京师学堂。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在日本参加孙中山组织的同盟会。回国后在曹州办教育,策动响应武昌起义。民国初为首届山东省议会会员、山东省堂邑县知事。北伐后组织赈灾会募捐,后来与李毅等参加创建湖西抗日根据地。是平原省、山东省政协委员,...[详细]
朱东洲(1874—1947)字效坤,号敬舆。寿光市朱家村(今名石桥村)人。民族资本家。1920年在济南五里牌坊南小梁庄建成山东第一个水泥厂——致敬洋灰有限公司。经过12年艰辛经营,1932年始产水泥,实现了其“实业救国”的宿愿。 ...[详细]
杨中海(1874—1937)字福源。潍县(今潍坊市)人。他自幼受其父教,精于绘画和刻板。他的画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公泰画店著名的金童子画《狮童进门》《刘海戏金蟾》《喜报三元》《五子夺魁》《麒麟送子》等,是他根据传统题材改画刻印的。他精通刻工,所刻《中堂虎》深受群众欢迎,还被国内外顾客誉为佳品...[详细]
杨殿玉(1874~1936),又名杨择,字秉铨,号适士。清同治十三年十月九日(1874年11月17日),生于阳湖县(今常州武进)鸣凰镇坝头村。幼年好学,刻苦自励。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列入优禀生。光绪二十三年举人,被任为一等同知衔、云南候补知县。因见清政府腐败无能,无意仕进,弃官回乡,参加孙...[详细]
公益事业的热心人 徐碟姑,佛教优婆夷(俗称菜姑),法名宏智。晋江池店华洲人。生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正月。其父徐克笑,母吴氏,均为茹素奉佛的佛教徒。碟姑自幼受家庭影响,笃信佛教。及长,嫁与仓头乡曾家为媳。因受翁姑-,长住娘家。 时清濛乡有一菜姑林严智与她为同道善友。林严智荐引...[详细]
徐达章(1874-1914),字成之。宜兴屺亭人,现代艺术大师徐悲鸿之父。善绘画,工诗文,精篆刻,擅长人物肖像、山水、花卉。传世佳作为《太师少师图》、《寿星骑鹿》、《钟馗》、《课子图》和《荆溪十景图》等。 ...[详细]
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 Winston Leonard Spencer Churchill,1874年11月30日-1965年1月24日),英国政治家、历史学家、画家、演说家、作家、记者,出身于贵族家庭,父亲伦道夫勋爵曾任英国财政大臣。 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1874年生于...[详细]
王明奎(1874—1944)禹城县月牙湾村(今属禹城市)人。禹城“五香脱骨扒鸡”创始人。1891年开始煮扒鸡谋生。某日,王明奎煮鸡超过规定时间,鸡已塌锅,手提鸡腿,骨肉分离。他见机行事,起名“脱骨扒鸡”,在市上叫卖,霎时售空。之后,他请教一老中医,采用丁香、桂皮、花椒、大料、小茴香等作为调料,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