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公元1873年出生的名人介绍

公元1873年出生的名人介绍

李纪堂 [公元1873年-1943年]

  • 李纪堂(1873~1943) 李纪堂,名柏,又名宝伦,广东新会人。香港富商李升之子。早年任日本邮船公司香港分行华人经理。与会党有交往。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结识孙中山。翌年,其父逝世,得遗产百万。光绪二十六年,由谢缵泰主盟加入兴中会,任驻港会计主任,为惠州三洲田起义及香港兴中会机关报《中...[详细]

黎高松 [公元1873年-1914年]

  • 黎高松(1873~1914),生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北乡甲上村人。从小在泰宁最大的地主萧嫩毛家当长工。他虽目不识丁,但富有正义感,不畏-,在贫苦农民中威信很高。泰宁的尚高堡(今上青乡一带),处于溪谷盆地中,历来是鱼米之乡,也正是封建压迫剥削最厉害的地方。当地的萧嫩毛、萧良斌、黎绍先、杨北...[详细]

贺秉璜 [公元1873年-1941年]

  • 贺秉璜(1873~1941),富水街人,光绪年间秀才,民国初曾任县议员国会督察员,以后淡泊功名,弃儒习医,长于内科,向以诊病四诊(望、闻、问、切)合参,讲求实效,不乱投贵重药品。家中开一中药铺,药品炮制,质地纯好,每年端阳节前,检修药橱,见有变质发霉药物,当众销毁。贺秉璜为人耿直,医德高尚且乐善...[详细]

韩希琦 [公元1873年-1933年]

  • 韩希琦(1873~1933年),字君玉,号无闷,城关人。自幼家贫,但聪明好学,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壬寅科举人。光绪三十年(1904年),韩希琦被广东潮州文范书院聘为教席。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赴印尼,任《爪哇公报》主笔。次年,改任华侨学务总会秘书。民国4年(1915年)任“印尼中华总...[详细]

高步梯 [公元1873年-1971年]

  • 高步梯(1873~1971) 本县电市乡庙坪村人,光绪十二年(1890)中秀才,一生潜心于民众启蒙教育。 清末,步梯腾出家中的3孔窑洞创办学校,教化民众。因他教诲得法,训导有方,校风校纪整肃,学生学业长进。步梯执教60余年,学生遍及子洲。老君殿、马蹄沟、周家、砖庙等地的学生给他立了“德教...[详细]

傅汉亮 [清][公元1873年-1909年]

  • 傅汉亮,原住武夷山挂墩,天主教徒,以耕山、打猎为生。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法国神父大卫到建阳大竹岚毗邻的崇安挂墩,得傅汉亮及其弟银亮的帮助,制成大量鸟类标本。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春,英国人拉图奇在福州动物标本世家第二代传人唐氏三兄弟的陪同下,第三次到闽北,在黄坑街巧遇傅银亮,并得傅...[详细]

邓光瀛 [公元1873年-1943年]

  • 邓光瀛 (1873~1943) 邓光瀛,字覃百,号复庵,连城县庙前镇丰图村人,生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清光绪十七年(1891)中辛卯科举人,曾任内阁中书、广东候补知府。民国4年至民国19年(1915~1930),任连城县立中学校长。民国27年,连城县私立明耻中学创办时,他被聘为校长...[详细]

陈赞勋 [公元1873年-1942年]

  • 陈赞勋,字襄侯,七步村人,清同治十二年(1873)生。少受家庭薰陶,勤读“四书”、“五经”,光绪十九年(1893)参加县试获第三名。回家后孜孜不倦攻读,二十二年赴福宁府考取一等第六名生员,三十一年获增贡生。 民国初军阀混战,政局动荡,赞勋蓄发道装,蛰居家里,不问政事,以诗酒自娱,自命清高。“...[详细]

陈嘉谟 [公元1873年-1950年,北洋军阀]

  • 陈嘉谟,字岘亭,清同治十一年出生于河北任丘北汉乡后边庄村一个比较富裕的农民家庭, 自幼在本村私塾念书,19岁考入北洋速成武备学堂,学习二年。 毕业后在冯国璋部历任排长、连长,25岁与冯国璋的侄女结婚,后晋升为营长、团长。1919年在直系吴佩孚部第二十五师任旅长。1921年,在湘鄂混战中受伤,19...[详细]

陈粹芬 [公元1873年-1960年]

  • 陈粹芬(1873~1960年),又名香菱,厦门集美人。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出生于香港。父为中医。她排行第四,人称“四姑娘”或“陈四姑”。 光绪十八年(1892年),她经陈少白介绍认识孙中山。出于对孙中山的崇拜,自愿追随孙中山奔走革命,照顾孙中山的起居饮食,身兼护士与卫士,无怨无悔...[详细]

曹振懋 [清][公元1873年-193年]

  • 曹振懋 (1873~1931年) 字耐公,号勉庵。沙县城关兴义坊人。自幼聪颖,但家贫未能入学。后得业师范仰东资助,始完成学业。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拔贡,同年任沙县梅岗书院山长。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起在夏茂、城关开办私塾,为沙县著名塾师之一。光绪三十一至三十三年(1905~1...[详细]

庄乐峰 [公元1873年-1949年]

  • 庄乐峰(1873-1949) ,江苏丹阳人,早年天津实业界的知名人士。曾任开滦煤矿及旧英工部局董事,并主持、发起募捐、兴建了天津耀华学校。 久居天津。早年毕业于北洋水师学堂,后一度留校任教。1900年任开平矿务局督办张翼的翻译,因参与张翼与英商墨林公司有关开平煤矿的交易,颇受非议,曾一度避...[详细]

郑士琦 [公元1873年-1935年]

  • 郑士琦,1873年出生,安徽省定远县(今肥东县响导乡南北份村)人。字蕴卿,谱名余琦。其祖父大仁公一生务农;其父有儒官至满清游击,副将衔;生母周氏;继母张氏;是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郑榕的大伯。 郑士琦自小聪明,原在故乡随继母生活,后因继母嫉恨,十五岁时到山东,随父就读。于1890年考入安徽省陆军...[详细]

张子杰 [公元1873年-1935年]

  • 张子杰(约1873一1935)一名张英,温县前杨垒村人。幼年时曾读几年私塾,十几岁外出到汝南兴盛布店学徒。后参加北洋军,曾给袁世凯当警卫。此后,陆续升至陆军中将,历任将军府将军、赣南镇守使节制第三旅旅长,陆军第九混成旅旅长。直皖战争中,该部受挫,张一度蛰居天津,1921年卸甲回乡。由于其多年为军...[详细]

张坤 [公元1873年-1920年]

  • 张坤 (1873~1920年),字子厚,会兴人。少时刻苦自学,光绪癸卯(1903年)赴省乡试,中第四名进士。陕州知州留其在召南书院旧址创办中学堂二班、师范专习所一班、高小一班。后张坤建议改陕州试院为陕州合属中学堂,附设初级师范。宣统庚戌(1910年),河南巡抚保送张坤赴北京保和殿复试,先任官,次...[详细]

阎梦松 [公元1873年-1913年]

  • 阎梦松(1873~1913.10),又名子固,字子明,河南省新蔡县人。18岁中秀才。性豪侠尚义,爱读新书,勤练武功。光绪二十五年(1899),知县徐仁麟捐纳得官,到任后贪财虐民,阎与刘粹轩、任芝铭等控告他十大罪状,徐被撤职。光绪二十六年(1900)考入开封武备学堂,受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广...[详细]

杨以德 [公元1873年-1944年]

  • 杨以德(1873—1944),字敬林,绰号杨梆子,天津人,祖籍山东,落魄盐商后裔。杨年幼时家道中落,生计艰难,经人介绍在老龙头火车站(即今天津东站)当检票员。在此被天津北段 督办曹嘉祥看中,派他到津榆铁路侦察处当侦探员。因破获大案,名声大噪,于是得到袁世凯的赏识。 1906年,杨以德升任津榆...[详细]

吴寄尘 [公元1873年-1935年]

  • 吴寄尘(1873~1935年),又名兆曾,字缙云,别号咏秋,镇江人。5岁丧父。中年始协助张謇创办南通大生纱厂。1926年张謇病逝,吴为张作墓志。1930~1933年,负责并出巨资创建绍宗国学藏书楼,将自家书室“咏秋轩”藏书送往楼中收藏。1935年,因病由沪返镇,在绍宗藏书楼休养,并思考藏书楼长久...[详细]

韦云卿 [清][公元1873年-1911年]

  • 韦云卿 性别:男 民族:汉族 籍贯:广西永淳 出生年月:1873年 牺牲日期:1911年 后被保皇党构陷,复入狱两月余。出狱后抵暹罗(泰国)曼谷。1911年初,闻革命党人酝酿发动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偕同人到香港,被编为第二先锋队(敢死队),4月27日起义发动,随队进攻...[详细]

王诚斋 [公元1873年-1922年]

  • 王诚斋(1873~1924)名玉汝,字成斋,又作诚斋,号觉一。陕西扶风人。青年时期曾受业于关中著名学者刘古愚门下,与于右任、焦易堂、冯孝伯、茹欲立等人交往密切。 光绪三十四年(1908)到北京应考。回陕后经临潼志士曹印侯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即与同乡魏象枢秘密从事革命活动,一度被捕入扶风监狱。...[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