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郭(1870—1956年),又名修富,字伯让,号同舟,和县戚镇乡人。八岁启蒙入学,13岁中秀才,16岁补廪,19岁为优贡(贡生)。后到姑熟(今当涂)从师,专攻举子业,屡试不第,遂回乡设馆,矢志教育。适清廷废科举,设学堂。他联合同仁,筹集资金,在戚桥创办私立务实小学堂。由于治学严谨,教导有方,学...[详细]
严子珍(1870-1941),大理喜洲人,白族。号镇圭,别号苍逸老人。民国白族富商,喜洲商帮“永昌祥”商号创办人。 严子珍原本不姓严,而姓杨,具体姓名如今已经无法查考。父亲名叫杨基。童年丧父,随母嫁入严家,受尽世态炎凉,尝遍人间艰辛。十五、六岁独立门户,以微薄的借贷资本起家。 1903年...[详细]
朱幼鸿(1870~1952)又名畴,泾县黄田人。光绪中叶随父在浙江牙厘局襄事,曾任浙江铜元局总办。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委其父朱鸿度于上海招商创办机器纺织局,朱幼鸿受命参与。光绪二十七年(1901 年)捐纳道员,代理杭嘉湖数月,接着至沪经商。嗣后朱幼鸿兼并裕源纱厂全部股本,独资经营,颇获效益。先...[详细]
朱汝珍(1870—1942年)原名倬冠,字聘三,号隘园。祖籍太和镇八片村,后定居清城南门街,生于仕宦之家。清末民初书法家、文章家。 朱汝珍22岁考入广雅书院。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乡试中举人。光绪三十年(1904年),进士殿试(封建社会最后一期科举考试)以第一甲第二名钦点榜...[详细]
庄陔兰(1870~1946) 字心如,号春苔,大店镇人,出生于地主家庭。清光绪十二年(1886)县考中童生。翌年在沂州府中秀才。光绪二十四年(1898)中拔贡,放乐安县(今广饶)训导。光绪三十年(1904)殿试中进士,入翰林院为编修,诰封朝议大夫。光绪三十二年(1906),由翰林院保送入日本法...[详细]
钟昌祚(1870—1912),开阳双流人。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天津人严修到贵州担任提督学政,并为光绪皇帝选拔黔中才俊。上任后,严传檄全省,以经史时务选拔高才生40名入经世学堂学习,钟应试,列全省第一。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钟昌祚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期间经有名的“十君子”之一杨度介绍与戊...[详细]
赵宣(1870—1953),字宜熙,周官桥杨塘冲(今杨塘村)人,清同治九年(1870)生。少时聪颖好学,读书勤奋,并拜刘兆鹏为师,研习武术。及长,与贺金声、粟道生等人过从甚密,参与爱国亲民的义举。光绪二十七年(1901),邵阳发生百年未遇的饥荒,赵开仓济贫,解饥饿者近百人。光绪二十八年八月,随贺...[详细]
赵德容(1870—1955),字海如,老县城内南大街赵家巷人。清末廪生,工楷书善草,以诗见长。与辛亥革命元老焦易堂相友善,加入同盟会,受聘关中书院任教。辛亥革命后,任武功县知事、陕西政法学堂教习、冯玉祥部二等参谋、潼关妇孺收容所长、电报局长、财务委员会主任委员、临时参议会议长、陕西省参议员、第八...[详细]
张隆友,字仰年,号景江,生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城关乡王桥村王坊人,后移居县城雪峰镇。父辈务农。他自幼勤奋好学。青年时代,目睹山城缺医少药,患常见病者靠青草药治疗,遇重病则束手无策,许多人因而丧命。为此他矢志从医。当时明溪交通不便,他步行千里到江西南昌拜师学医。5年出师后,先是在闽赣边邻县...[详细]
徐国桢(1870—1938),字干丞,本县第一寨人。清光绪末年廪生。宣统二年(1910),在西安法政学堂学习期间,目睹清廷腐败,官府鱼肉百姓,遂接受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加入同盟会,矢志反清,建立共和。辛亥革命(1911),西安光复,只身返回潼关,联络同情革命的哥老会员王吉祥、孔绪群、陶德胜、张森...[详细]
熊希龄 (1870-1937) 中华民国国务总理兼财政总长,教育家、实业家。 湖南省凤凰县人,1870年出生于凤凰县一个官宦家庭。幼年入私塾。14岁中秀才。人称湘西神童。20岁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1897年,湖南维新运动兴起。他以在籍翰林协助湘抚陈宝箴推行新政,任湖南时务学堂总理...[详细]
吴发凤(1870~1946) 清末民初知名的老旦,也是琼剧史上最著名的剧作家。原名家悦,字名介,公坡镇水北圩丹山村人。 吴发凤小时天资聪敏,学业优异,很得塾师器重,但因早年丧父,只读五、六年书就辍学,给邻居当挑货郎,后被货商弃于万州,沦为乞丐,为琼剧班主吴开吉所收留。17岁回家,...[详细]
汪胜友(1870~1925),巢湖市槐林镇大汪村人。10 岁时,父母因贫病交加,相继去世。汪胜友和两个哥哥相依为命,帮工为生。光绪三十年(1904 年),汪胜友进郑州铁路大工厂做工,后加入工会组织。因其性耿直,富胆识,时有“汪胜友为工人打冲锋”之誉。 民国15 年(1926 年)2 月1 日...[详细]
王搢(1870—1941),字缙绅。西充县占山乡人,生于书香门第。15岁中秀才,之后被保送入成都尊经书院深造。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中拔贡。创建西充团练,主持全县赈灾事宜。辛亥革命后出任县革命军政府督办,并任团练局局长。他率团丁去大全场歼匪,使匪徒无一漏网。 1912年秋(民国...[详细]
孙允荣(1870~1900),惠民镇大孙家村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曾于惠城十字 街东租三间小屋做木匠活,也做灯笼出售。晚上在鼓楼街拳场学武,练就一身好功夫。 1900年六月,孙允荣去庆云黑牛王庄挂号入义和团,回村后竖起了“山东省武定 府惠民县城西大孙家大师兄孙允荣” 的义...[详细]
沈叔逵(1870~1947) 名庆鸿,别字心工,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人。幼时从母读书。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中秀才后,先受聘为家塾教师,后应聘为上海约翰书院(圣约翰大学前身)中文教员。同时,从牧师学习英语。光绪二十三年春,考入南洋公学师范院。秋,公学开办外院(相当于...[详细]
沈 鹏(1870—1909) 初名棣,字诵棠,号翼生、北山。幼孤,依寡嫂为生。自幼勤奋读书,十五岁即以诸生,入国子监。清光绪十九年(1893)中举人,次年中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戊戌变法后,恨荣禄、刚毅和显宦李莲英谀媚弄权,蠹政-,遂上疏-其“党援误国”,请杀“三凶”。掌院徐桐不...[详细]
邱道盛 (1870——1930) 清通城县人,字善甫,别号海峰,本省乡试与兄同榜中式举人,奉旨以知县分发河南归改选班补,加四品衔,赏戴花翎,历充河南陆军测量局文案兼收支差兼参谋处文案。民国改建充收发密电要差兼电政管理局文案,民国七年充湖南督军署咨议官兼督办军米官差。 同年(公元1870年)出...[详细]
欧阳述 (1870~1910)字伯缵,号笠斋,世称浩山先生,马当南垅人。清咸丰十三年进士、翰林院编修欧阳云第七子,嗣父欧阳霖是清同光年间宰河南七州县,官至二品衔江苏候补道,封荣禄大夫。 笠斋生而奇慧,五岁属工对,七岁工诗,十岁即著《独酌楼诗草》,有神童之誉。光绪甲午(1894)科举人。18...[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