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燮曾(1841~1917) 字理臣,名楠忠,花西栗林店古柏树村人。清咸丰八年(1858)中举人,同治十三年(1874)高燮曾与本县屠仁守、秦应逵三人同科考中进士。高燮曾被选为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光绪时,他官至给事中和左都御史。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高燮曾与另外六大臣共上...[详细]
蔡汇沧(1841—1907),字二源,德清人。少时曾赴广东,见异族势力涌入,慨叹道:“十几年后,若不通晓外国的语言文字,就不能有所作为”,便专心攻学英语。清同治五年(1866),任赣榆县令,旋补柘林(今广东饶平东南)通判,有政绩。光绪十九年(1893),任上海英租界会审谳员,为维护国家主权,数次...[详细]
吴庆扬(1841~1911),原名利桂。商南县龙窝油房岭面店人。为吴庚扬之胞弟,清同治庚午科(1870)举人、甲戌科(1874)进士,时年33岁,钦点刑部主事,签分四川司。后改任江西知县,钦加同知衔、赏戴花翎。历充己卯(1879)、辛卯(1891)、甲午(1894)等科江西乡试同考官。历署新淦、...[详细]
刘永和(1841~?)近代吉林民间抗俄武装忠义军领袖。字忠清,绰号“刘单子”。吉-龙人。光绪初年,在珲春一带投身“绿林”。光绪十九年(1893)六月,被官军俘虏,押送吉林。光绪二十年甲午战争时,受清军招抚,担任垦务营管带,抗击日军入侵。光绪二十六年,沙俄军队大举入侵中国东北地区,又率部抗击俄军。...[详细]
龚显曾(1841~1885年),字毓沂,号咏樵,曾自号盥薇公子,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生,祖籍晋江县,世居泉州三朝里(今古榕巷)。祖父龚维琳,号春溪,授翰林编修,后来龚显曾中进士并钦点翰林,泉州人誉为“祖孙翰林”。 龚显曾早年是同里许祖淓(举人)学生,稍后与内兄陈棨仁、内弟陈仪一同拜...[详细]
邓承修(1841~1892) 邓承修,字伯讷、德安,号梅生、铁香,广东惠阳人。清咸丰十一年(1861)中举人。同治二年(1863)捐郎中,签分刑部。同治八年补刑部四川司郎中。同治十二年授浙江道监察御史。时广东当局借罚款为名,抽收“闱姓”(以猜买科举考试中者姓氏来定输赢的-方式)财款以充军饷,...[详细]
陈绶(1841—1910) 字紫荫,自号灌园迂叟。洛南县城西街人。清同治十二年(1873)得拔贡,次年入京应试,朝考一等,得七品京官加封四级,出任吏部考功司兼验封司行走。陈初入京都任职,父亲以其嗜酒嘱咐戒饮,后父病危,请假归省,不幸回至家中,父已逝世,于是20年滴酒不饮。孝满入京复职,因念0体弱...[详细]
白彦虎(1841~1882)回族。经名穆罕默德·阿尤布。陕西泾阳(一说陕西邠州,今彬县)人。幼年在清真寺读经、习武,曾在清军当兵,后回乡务农。同治元年(1862)五月,泾阳县地主团练杀戮城内回民,激起泾阳、三原两县回民愤怒,集聚围攻两县县城。白奋起加入义军,参加了围攻泾阳县城和攻打西安金胜寺、六...[详细]
邓廷光(1841~1914),字会祥,号黼臣。广西梧州长洲人。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中法战争期间,法军从安南(今越南)进犯广西,形势危急。邓廷光所属之军,拨归冯子材指挥。同年二月初七,法军分3路猛扑镇南关(今友谊关)。初八,冯子材率军与法军展开肉搏战,冯子材第三子相荣负伤。邓廷光奋身...[详细]
陈任旸(约1841-1911) 字寅谷,号耐叟,宜兴人,清代秀才。为人好学深思,词章、考据、金石、书画都颇精通。著述有《京口三山志》、《孙子十三篇直讲》、《焦山六上人诗》等。 他自30岁左右起在焦山办理红船救生40年,涓滴归公,得到公众信任。江南江北各地水旱灾害,地方当局常委托他经手赈济。他...[详细]
谢隽杭(1841—1916)福山县(今烟台市福山区) 下夼村人。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补授云南曲靖府知府时,在当地广设“清节堂”,收养家贫无人奉养的寡妇。为官清廉,兴利除弊,百姓为其修建生祠。擅文学、工书法,有遗著问世。 ...[详细]
傅锡畴(1841—1919) 字子范,乾城人。未冠即补县学生员。精绘事,善山水、人物。 为清朝官员,与段祺瑞为莫逆之交。 傅子范(即傅锡畴)有三子二女,大儿子傅良佐为中华民国陆军上将衔陆军中将、湖南督军,二儿子傅良藻陆军少将,三儿子傅良璧清知县。 同年(公元1841年)出生的...[详细]
叶赫那拉·婉贞(1841年—1896年),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嫡福晋、慈禧太后胞妹、清德宗光绪帝爱新觉罗·载湉生母。参加选秀后落选,指配给醇亲王奕譞做嫡福晋。 她容貌端庄,身份高贵,为醇亲王诞有四子一女,早年与醇亲王相敬如宾,后来因载湉的入宫、其余三子一女的夭折,婉贞大受打击,一度不振,令醇...[详细]
寿禧和硕公主(1841年—1866年),道光帝第八女,道光二十一年十二月二十六生,母彤贵妃舒穆禄氏。咸丰五年十一月封为寿禧和硕公主,指配扎拉丰阿。同治二年十月下嫁,五年八月初二卒,年二十六。 额驸 额驸扎拉丰阿(?一1898),萨克达氏。父熙拉布,官至副都统。扎拉丰阿初名瑞林,指婚后赐改...[详细]
潘衍桐(1841~1899 年),又名汝桐, 字菶廷,号峄琴,佛山人。翰林潘光岳之孙,潘衍鋆之弟。清同治七年(1868 年)成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 散馆后授翰林院编修。同治十二年(1873 年)简放陕西副考官。光绪元年(1875 年)充国史馆纂修。四年(1878 年), 母丧归籍, 主讲于广州...[详细]
林家浚(1841~1917),字剑泉,龙溪都长青村(今东港镇长青村)人。其家前辈从事商业。家浚少时,在家塾培隽书室学习,受到较好的启蒙教育。二十一岁考中秀才,三十六岁参加乡试,得中光绪二年副榜。光绪十八年(1892)时五十二岁,被派往本省连山厅任教谕。越年,调补肇庆府教授缺,不久卸任归田。 ...[详细]
黄维清(1841~1892年),字守卿,号直廷,佛灯堡(现属怀城区)谭勒村人。幼年勤敏好学,应童子试七场皆列榜首。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中举,光绪三年(1877年)中进士,录用知县职,点任直隶,因水土不习,改授广东增城知县,后历任阳江、恩平、澄海等县正堂。 黄维清为官清廉,忠于职守,关心...[详细]
赵三多(1841-1902),义和团首领。又名洛珠。字祝三、祝盛。人称“赵老祝”。世代务农,少年时家境贫寒,扛过活,青年时曾以贩碗为生,早岁即习“梅花拳”。在与教会势力对抗时,因门规“梅拳弟子,不得以武犯禁、滋事”,同时也为避免连累师门,改称“义和拳”(后称“义和团”)。在山东直隶两省交界地区各...[详细]
曾纪静:1841-1870。字孟衡,是晚清湘军创始人曾国藩的长女。她与丈夫袁榆感情不和,久而忧郁成疾,终身未及生育,晚景凄凉。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