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榔(1623年11月1日—1662年6月1日),南明第四位皇帝,明神宗之孙,明光宗之侄,桂端王朱常瀛之子。1646年袭封桂王。1646年至1662年在位。年号永历,史称永历帝。 朱由榔倚仗大西军余部李定国、孙可望等在西南一隅抵抗清朝,因此维持时间较长。1661年,清军攻入云南,朱由榔逃到...[详细]
朱弥钳,字不详,号秋江翁。 唐庄王朱芝址庶三子,成化十五年(公元1479年)封文城王,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薨,谥文城恭靖王。因子朱宇温嗣封唐王,故于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追封唐恭王。有学行,孝友笃至,颇有才气,著《谦光堂诗集》八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详细]
叶封(1623--1687)字井叔,号慕庐,又号退翁,先世浙江嘉善人,后迁居湖北黄陂。家贫,刻苦自学,中清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官登封知县,有善政。迁西城兵马司指挥。晚年,居于武昌樊湖,以渔钓自娱,著书为乐。又工篆隶。著有〗庐集》、《嵩阳石刻集记》,并传于世。 ...[详细]
梅清(1623-1697)原名士羲,字远公、渊公,号瞿山、瞿硎、梅痴,敬亭山农等,宣城人。梅氏家族到他这一辈,已经涌现出众多的名宦学士,令世人侧目,其先祖梅尧臣更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重量级的大家。家学渊源,加之钟灵毓秀的宣城山水熏陶着伴随着他成长,自幼便显露与众不同之处:“尚在孺子时,束发功书史”...[详细]
毛奇龄(1623~1716) 清代学者、文学家。曾名□,字大可,又字于一、齐于,号秋晴,又号初晴等等,以郡望西河,称西河先生。萧山(今属浙江)人。明末廪生。清兵入关后曾参与南明鲁王军事,鲁王败后,化名王彦,亡命江湖十余年。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儒,授翰林院检讨,参与修《明史》。二十四年...[详细]
陈圆圆(1623-1695),原名邢沅,别名圆圆、畹芳,明末清初“秦淮八艳”之一。陈圆圆母亲早亡,育于姨夫家,重利轻义的姨夫将圆圆卖给苏州梨园。江阴贡修龄之子贡若甫曾以重金赎陈圆圆为妾,但为正妻不容;后与冒襄有过一段情缘,后又不幸为外戚田弘遇劫夺入京,辗转多人后成为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日渐失宠,...[详细]
邹忠倚,字于度,号海岳,江苏无锡泰伯乡人,生于明朝天启三年(1623年)。年少时,其父邹兑金携他隐居到浙江德清县武康山的听岁堂,由父教习学问,一心攻读四书。以后,他又随父回到无锡老家。老父做起贩布生意,忠倚便拜师学习。 一天,邹兑金离家去南京贩布,返程途经镇江的京口时,突遇风浪,顿时江水滔滔...[详细]
许定升(1623—?年)文才卓著,为官廉洁。字升年,号香谷。长洲县甫里人。顺治十一年(1654年)秋中副榜贡生,入太学,后选为镶红旗官学教习,以“师道自尊,朝夕训诲不怠”。三年期满还归家乡,力行善事,为社会慈善和公益事业尽心尽力,遇荒年,拯救饥民。康熙十六年(1677年),任山东济南府禹城县县令...[详细]
王日藻(1623~1700年)[清]字印周,号闲敕,却非,一号无住道人,江南华亭(今上海金山干巷)人。顺治十二年(一六五五)进士,授工部主事,累官至河南巡抚,先后上疏请改折捐粮(以银代粮)、赈饥平狱、定盐引(盐的计量单位)、免堡课(军粮)等事,均被采纳施行。 又请开垦荒田44万余顷,悉成良田...[详细]
傅弘烈(1623年—1680年),字仲谋,号竹君,江西进贤人,清朝将领。明末,流寓广西。顺治时,以总督王国光荐,授韶州同知,迁甘肃庆阳知府。康熙诏旨赐傅宏烈祭葬,加赠太子太师、兵部尚书,谥忠毅,另在其江西进贤家乡六都北岭划地十亩,葬于山岭中,墓前有石翁仲及石兽多尊,规模甚大。雍正八年,入祀贤良祠...[详细]
蔡兆丰(1623~1674) 字维平,一字雪余。国用子。顺治八年(1651)举人,十五年授内阁中书,十八年中会试副榜,除兵部督辅司主事,执法不阿,以勤敏著称。累迁刑部贵州司郎中,后出理淮安关税。淮安河塞,百姓受害。他领命治河,半看告竣,为此疏略税收,造成缺额,鬻产而抵,民称颂之。后补温州知府...[详细]
刘谦吉(1623—1709)字訒庵,一字六皆,号雪作老人。江苏山阳人。康熙三年进士,三十二年官山东提学使。著有《雪作须眉诗钞》,有泉水诗《游趵突泉次旧韵》《访白雪楼旧址怀李沧溟(二首)》《白雪楼怀李于鱗先生》。...[详细]
朱之锡(1623—1666),字孟九,号梅麓,义乌陇头朱山头下人。明末,其父在北京经商,之锡生于北京。14岁南归,中秀才。清顺治二年(1645)复赴京,以首科荐举,次年成进士。历任庶吉士、编修、弘文院侍读学士、吏部侍郎。十四年,擢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河道,兼理军务。时黄河决口夺淮,运...[详细]
周筼(1623—1687),初名筠,字青士、公贞,号筜谷,嘉兴人。明末兵乱,遂弃举子业。21岁时移居王店镇,以开米店为业。好读书,有人搜得故家遗书连船出售,筼买下后将书置店堂中,卖米余暇,高声诵读,旁若无人。读经史,必仔细校雠,故经史及诸子百家无不博览通晓。工诗,尤其擅长五言律,以诗闻名于当时,...[详细]
高斗魁(1623—1670),字旦中,号鼓峰,鄞县人。明诸生,精研医道,善作诗文,工于书法。明亡,不事举业,读书于祖墓侧鼓峰山。好义任侠,重气节,受学于黄宗羲。宗羲弟宗炎因抗清下狱,他以行医所入,倾囊相济,继用计救出。又屡输款营救蒙难的明末遗臣,或为之主理丧事。素研医理,病家求治无不应。游杭州时...[详细]
董酉姑(1623~1681年),一作董友,或作董酉,女。郑成功元配夫人。明天启三年(1623年)九月廿四日生。晋江永宁沙堤村(今属石狮市永宁镇)人。 酉姑出身书香门第,从小知书达礼。崇祯十五年(1642年)春,与郑成功结为夫妻,相敬如宾。郑氏是一个大家族,酉姑治家有方,孝顺翁姑,友待叔侄,任...[详细]
董友,晋江永宁沙堤人,明天启三年(1623年)出生。父飏先,进士出身,曾任广东雷廉道。董友长大后嫁与郑成功为妻。崇祯十六年(1643年),生子郑经。初时,郑成功认为董友不知礼法,颇有微词。清顺治八年(1651年),清军进攻厦门。负责守卫厦门的郑成功叔父郑芝莞将珍宝装到船上,准备逃跑。董友抱着郑家...[详细]
布莱士·帕斯卡(Blaise Pascal )公元1623年6月19日出生于多姆山省奥弗涅地区的克莱蒙费朗,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散文家。 16岁时发现著名的帕斯卡六边形定理:内接于一个二次曲线的六边形的三双对边的交点共线。17岁时写成《圆锥曲线论》(1640),是研究德札尔格...[详细]
严绳孙(1623~1702),字荪友,号秋水、勾吴严四,晚号藕荡渔人,生于明天启三年(1623年),无锡县胶山(今属东北搪乡)严埭人。 6岁能书径尺大字。及长,以诗词书画闻名。20多岁时,抛弃举子业,游历于山水之间。与朱彝尊、姜宸英被誉为“江南三布衣”。清顺治六年(1649年),参加由江南名...[详细]